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兼论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经济学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

第一节 唯物史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经济理论指导究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现在有多种说法。很多西化学者叫嚣中国改革成就要归功于西方经济学。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谁,这不是个别经济学家个人说了算的事儿。众所周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条基本经济规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等方式,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建成了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为主的公有制经济国家,相应地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事实证明,这种建设成就是不容否认的。然而,当时在指导思想上确实存在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公有制的倾向。因而,即使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为主的公有制也严重地超越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以后,改革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已成为时代任务。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前无古人的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这一伟大事业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本质,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神圣使命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即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约社会公平实现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大因素就是社会生产力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开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因此,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廓清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之所以需要改革,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存在着生产关系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来看,我们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些认识成果,正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所取得的。

我们党把深化所有制领域的改革作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基本建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改革是中国改革最关键的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改革为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随着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社会主义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为寻找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我们党在经济体制层面,引入了市场机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诞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由此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经济运行层次上,我们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关于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管理经验和做法。但这些也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是辅助的。当然,它的积极作用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今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还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我们主张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但我们不要夸大它的作用,尤其不能把它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作用相提并论,更不能以其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那种把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并把它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夸大,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归功于西方经济学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这种错误言论和错误思潮,是西方敌对势力误导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企图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