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一)创业教育的兴起

21世纪以来,以知识经济与全球化为特征的后工业经济正改变着世界格局。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首先,知识经济的转型使创新成为全球趋势。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转型:从工业经济转向后工业经济。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国均把创新作为科技战略的核心,希望依靠创新,化危机为机遇,引领经济走向复苏。美国于2011年推出的《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提出,要对创新基本要素(人力、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保障创新所需的研发投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资本,发挥创新潜力,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欧盟于2012年出台的《欧洲2020战略》提出要通过创新推动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把欧盟建设成创新型联盟。英国2011年底发布了《以增长为目标的创新与研究战略》,提出要加强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能力,以便在全球创新经济中取胜。日本通过“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指出科技政策不能仅以振兴科学技术为目的,而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教育、防灾、外交、安全等重要目标。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高度强调创新,把灾后重建、绿色创新和民生创新作为三大任务。俄罗斯发布《俄罗斯联邦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将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确立为重要战略目标,希望实现从原料出口型向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程如烟:《全球创新报告》, 《光明日报》2012年3月31日第5版。

其次,中小型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美国,有2000多万个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8%,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服务业的60%、制造业的50%和工业的70%,产品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30%。在日本,企业总数的99%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8%,产值所占GDP的比例达50%以上。在欧盟,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更是达到了99.82%,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产值分别达到了70%和55%,中小型企业被誉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据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小型企业司统计,目前,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中小型企业已超过1500多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5%,所创工业总产值、利税与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与出口总额的60%、50%与60%;我国大约有1.3亿劳动力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约占整个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73%。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创新与持续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最后,大规模失业问题成为全球的又一热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失业人数逐渐增多。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英国人口整体失业率目前为7.9%,而新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达到20%,而在经济衰退开始前,2008年第一季度该比率为10.6%。同时,英国16岁至24岁的青年人中的失业人数达到了951000人,失业率达到了20.3%,是自1992年以来开始进行该项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压力。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80万人,比2009年多出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 [EB/OL]. http://www.nxnews.net/zc/system/2012/04/14/010331095.shtml.2013—03—10。预计到2030年,我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毕业和就业供需的巨大反差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和诸多社会问题。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 《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1期。

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新经济形势对职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就业、提升经济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创业热潮。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创业精神是21世纪的全球性要求。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成为共识,那么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即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

从1947年美国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教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为MBA开设第一门课程《小企业管理》开始,创业教育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体系。高德纳(Gartner)通过研究发现:在1985年,美国只有253所学院或者大学提供关于小企业管理或创业的课程,到1993年,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441种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Gartner W B, Vesper K H. Experiment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ccesses and Fail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 9(3): 179—187.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1800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课程。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已经从早期的商学院主导模式发展到全校模式,其数量与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在英国,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也在逐年增加,并从商学院扩展到其他学院。2003—2004年英国大学中,一年级本科生可以选修的创业学分课程有92种(不包括和其他课程模块相嵌套的创业教育课程),商业课程有4456种,课外相关创业活动多达24种。如商学院中创业教育课程占其总数的61%,工程学院的这一比例也达到9%,其他如艺术和设计类学院、纯科学类学院与计算机科学类学院中创业教育课程也分别占到8%、6%和4%。各学院中创业方面的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有的学院还计划开设1门以上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补充原有创业教育课程的不足。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效果、特点与启示 [EB/OL]. http://gj.ybu.edu.cn/news.php? id=3907.2013—04—08。由此可见,英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数量多,结构相对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创业教育至今,日本高校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开设。2003年,筑波大学针对日本527所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和讲义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4所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有236所大学设有创业教育讲座。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述评》, 《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2009年,大和总研对日本全国765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高校中,有252所高校开设了1078个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讲座。李志永:《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1年。目前,在已经实施创业教育的日本高校中,创业教育课程被列入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或必修课程,并开设了多达928门的各类相应课程。其中,列为本科课程的有523门,提供给研究生研修的有405门,包括知识类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创业教育课程两大类。陈瑞英、顾征:《新世纪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与课题》,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2012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并颁布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作为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参照依据。

此次试行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二是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是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第四是创业资源;五是创业计划;第六是新企业的开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xxgk_140455.html.2013—01—08。可以发现,此次大纲内容与美国百森商学院经典的蒂蒙斯创业教育课程基本吻合,是将创办新企业的过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这一大纲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可以看出,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中,课程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国已经开始从早期的创业意识唤醒到现在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积极探索和发展符合自身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

二 研究意义

从1998年清华大学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业竞赛模式,成功举办国内第一个创业计划大赛开始,中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走过16年的历程。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借鉴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但远没有达到成熟,还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内容混杂、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同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经历了多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在课程理论、内容和教学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是全世界创业教育学习的榜样。虽然不同国家的国情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共性,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在创业教育及课程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渐趋同,所以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理论上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课程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硕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勾勒出世界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轮廓,有助于我们对于创业教育课程基本问题的理解,如课程设计原则、创业知识转化规律、教学规律等,为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将创业教育研究推向深入,为创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

二是实践上的。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之传统教育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创业教育的实施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及课程实施都在迅猛发展,并从早期的商学院课程发展为全校性课程,提供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迅速增长,创业教育课程遍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的比重也逐渐提高,逐步分化为多样化、层级化、专门化的课程实践模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创业教育课程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其实践模式的总结和分析,既可以得出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分析依据,同时也可以发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存在哪些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决?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这些对中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