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路径及相关政策:基于广东省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城乡一体化解读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具体提出了五年内城乡一体化的具体目标、政策导向、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等战略性安排。

(1)再次强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2)确定了具体目标

在具体发展目标中提出“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3)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

提出一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

规划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大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