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 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檀山村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檀山村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 农业资源

檀山村地势平坦,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总面积为230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566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68%,林地面积250亩,水域面积400亩。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水田1486亩,其他耕地80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4.9%和5.1%。人均耕地面积1.32亩,远远高于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84亩(2008),相对于南方丘陵山区地形来说,耕地资源还算比较丰裕。从总体上看,檀山村耕地质量较高,拥有农业耕作的良好条件,全村中低产田为500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1.9%,相应的,高产田高达68.1%,整整比湖南高产田比重(2008年为26.7%)高出41.4个百分点。

二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009年,檀山村共有人口448户,总人口1738人,户均3.88人。其中,全部劳动力总数为600人,占总人口的34.5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人口流动不合理限制的减少,檀山村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村在外打工劳动力人数达到4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8.6%。目前,留在本地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人数仅为1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为8人,占留在本地的劳动力总数的6.7%;兼业(兼顾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的人数为20人,占本地劳动力总数的16.7%。全家外出打工农户急剧增长,从2000年的26户增至2005年的50户,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60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3.4%。

三 农业生产状况

2009年檀山村生产总值达5320万元,第一产业产值为1880万元,其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5.3%。可见,对于这个传统农业村庄来说,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大大衰败。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稻谷,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460亩,占播种总面积的77.74%,稻谷产量为1250吨。农业耕作制度主要是按“稻—稻—油”的方式水稻油菜轮作。

农副产品主要有油菜、生猪、鲜鱼,2009年,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400亩,占播种总面积的21.3%,产量约为12万斤,其他作物如玉米、大豆、红薯、棉花、甘蔗、花生、烟草、瓜果、药材等种植面积均不大,每种均不超过10亩。蔬菜的种植面积也不大,基本上供自家食用。在调查统计的25户中,有21户种植面积在0.08—0.3亩之间,另外3户各为0.5亩,最多的一户为0.7亩。

囿于地形局限,檀山村的养殖业并不发达,如果说种植业为主业,那么养殖业更多地表现为副业。村里现有水产养殖大户2户,分别拥有养殖面积25亩和20亩;养猪大户2户,100头以上为一户,最大户150头。此外,全村整体家禽饲养量不大,一般为家庭养殖,规模远远低于周边山区村庄。从入户对畜禽的存栏量调查看,44户中仅8户养猪,猪存栏数为96头,其中包括能繁殖母猪18头;有31户养鸡,基本上在30只以内,仅有1户达到70只;有29户养鸭,同样基本上在30只以内。其余家禽如鹅、山羊等有少量养殖。养殖业不发达,和当地的地形不无关联,正如访谈中村民所言:“我们不好养,怎么能和山区比呢,那么大地方,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养,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稻田,哪里好养呢。”

四 土地承包流转情况

檀山村土地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1566亩,居民居住用地300亩,居住区空闲地100亩,工矿工地4亩,交通用地15亩,乡村公共设施用地5亩。现在村集体拥有集体林场、村部土地共250亩,期限为30年,主要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棉花、林木等,村集体年收入约为5000元。近几年由于人口变动等原因,土地也有小幅度调整。

土地流转在檀山村比较普遍,农户之间的转包转让司空见惯,出租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在调查的44户中,共有26户存在着土地租入的行为,占调查总户数的59%,从承租面积看,最少的为0.2亩,最多的为21.5亩,共计流转土地252.65亩,平均每户流转9.7亩。从村情统计看,现在檀山村约50%的田地承包给他人耕种,村民一般依据君子协议确定流转关系,一般承租农户支付100元/亩的租金或实物。从承租时间看,最早的从1985年开始,流转频繁的时间分布在2000—2009年间,其中2008年流转土地的农户数最多。对于租入土地的原因,有17个农户作出了回答,其中4个为劳动力多,7个为扩大生产规模,亲友委托耕种为6个。可见,大部分农户转入土地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

由于流转的土地多为水田,村民基本用于种植水稻,因此村内出现种植大户15户,每户约有20亩,最大1户拥有50亩。这种农民自发式的土地流转,解决了“要种田的人没田种,不想种田的人不能不种”的问题,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地阻止了土地抛荒和半抛荒,直接增加了种粮大户的农业收益。

在檀山村土地流转中也有几个值得一提的现象或问题:一是大部分土地流转后主要生产经营项目仍然是种植粮油等常规农作物,规模经营用来发展特色产业的,所占比例很小;二是农户之间小范围的转包转让仍占主流,规模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较少;三是土地多数是农户间私下自由流转,双方大多是用君子协议的方式确立流转关系,少量书面协议条款不规范、不齐全、不具体的情况亦很普遍,这种状况极易引发承包经营权纠纷,而且一旦发生纠纷后往往难于处理;四是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未起到相应的作用,本应该补给种粮农户的粮种等补贴实际上却补给了未种粮的出租方,而真正种粮的农户却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