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位著名学者纵论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着力理论创新 建设中国经济学

逄锦聚

【作者简介】 逄锦聚,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及调控等。历任南开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等,现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书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等职。

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逄锦聚自选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等,有十余项成果获国家和部委级奖励,其中任第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获中华优秀出版物(著作)奖,《逄锦聚自选集》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奖。2006年获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授予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和奖章。

 

我是主张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在2012年的《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期,我曾经撰文阐述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和中国经济学的方向与方法,本文拟就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来源和理论创新再作一些说明。

一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经济学也可以简称为中国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就是中国经济,具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广义的中国经济学,包括中国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各个学科,这些学科都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但有的着重从理论的角度综合研究,有的则对各个不同领域经济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从理论角度综合研究的理论经济学,重点研究中国经济的制度基础、体制改革、微观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经济开放和市场与政府关系等,揭示中国经济的规律。从各个不同经济领域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中国经济学,重点研究各个领域的特殊经济现象和规律等。中国理论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领域的中国经济学可分别称为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区域经济学、中国产业经济学、中国金融学、中国财政学,等等。狭义的中国经济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 中国经济学的来源

中国经济学的内容有四个主要来源: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成功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中国经济理论的肌体,成为中国经济理论的血脉和灵魂。建设中国经济学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经济学才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制度、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等,构成了中国的独特的国情,中国经济学根植于此,发展于此,与此相适应。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史无前例的实践,在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取得的中国发展成就和形成的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为中国经济学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营养。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吸收国情和实践的营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反映和解释我国生动活泼的丰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在这种文化中的丰富经济思想。中国的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在这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兴衰跌宕,积淀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宝贵财富。过去对这些财富挖掘不够,今天建设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过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也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经济学,在创造中国经济辉煌的同时,创造与经济辉煌相匹配的中国经济学的辉煌。

四是对世界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中国经济学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殊性,也具有人类文明的一般性。世界各国经济学长期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虽然都具有各自具体条件的适应性,但也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一般性,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经济学是有益的。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为例,这些国家的经济学对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分析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得出的理论,包含有科学的成分,借鉴和吸取这些科学的成分,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是有益的。当然,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其基本假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只能经过分析和检验,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而决不可照抄照搬,更不可把它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根本理论。需要强调的是,在借鉴各国经济学过程中,要克服只局限于借鉴某个发达国家主流经济学的局限,眼界要放得更宽一些,包括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学探索取得的成果和实践取得的经验,都应该研究和借鉴。

三 推进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而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中国经济学四个方面的来源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使中国经济学能够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各国经济学之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学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同时也提供了经过发展可资运用的经济学范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将这些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就在其中。

当代中国的实践走到了经济学理论的前头,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外任何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动力。中国经济学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和主题,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抓住关键进行研究思考,给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回答,并着力推动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给出了科学解释并得到解决,创新也就水到渠成。当代中国的实践不仅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提出了方向和动力,同时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诠释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人类经济学文明的贡献。

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不同国家的文明虽有差异但可以互相借鉴。总结中华民族兴衰中产生的经济思想,吸取其精华的部分,分析国外的经济学理论,吸取对我有用的部分,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学创新增强历史根基,也会使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在充分体现中国国情的同时具有更多的世界意义。

中国经济学建设和创新处在千载难逢的好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经济学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中国经济学要紧紧抓住机遇,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推进理论创新,力争在一些重大理论特别是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