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海权论对日本的影响

1890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四年前,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后来通常又被称为《海权论》。马汉在书中指出:海运随着通商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港口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港口的建立又需要殖民地,为了确保海运和海上交通的安全,海军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力当中的通商、海运、殖民地、海军等力量的总和就是海洋力量,或称为制海权。

马汉分析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史。曾经因发展通商、海运、殖民地而强盛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逐渐衰落,法国也失去了海洋控制力量,最终英国控制了七大海域,原因是它掌握了制海权。马汉还列举了对制海权有重大影响的要素: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从事涉海业务的人数、国民性等,但是这些要素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或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虽然最早提出制海权思想的并不是马汉,但是马汉将这一思想以明确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使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深了对海洋与海军的认识。

日本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比马汉年轻25岁,他与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是同一时期的人。佐藤主张应将“陆主海从”改为“海主陆从”。佐藤在其任大尉的1892年,继马汉发表《海权论》的两年后写了《国防私论》,提出在日本的防卫中海军比陆军更重要,他的这一主张受到关注。

在英国留学两年后的第二年即1902年,已成为少校的佐藤又出版了《帝国国防论》。在书中他建议日本应仿效英国。英国正是因为放弃欧洲大陆转为强化海军力量,向海外追求财富才成为日不落帝国。他指出,日本陆军的大陆扩张论是错误的,如果进入大陆将会招来与俄国的对峙,也会招来中国、朝鲜的民族主义反抗以及围绕争夺市场与英美的冲突,建设大规模的陆军还会因征兵而增加国民的负担,而陆海军并重发展则在财政上难以负担。

从陆海军的制度来看,1869年(明治二年)日本成立兵部省,三年后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形成陆海军并立格局。但是由于总参谋的首领来自陆军,因此在军令方面海军从属于陆军。海军在甲午战争的前一年即1893年曾经试图独立,但陆军认为,即使海军毁灭也不会伤及日本帝国的生存,只要有国土、国民,陆军就能维持国家的存在,陆军责任重大非海军可以同日而语,从而消除了海军的企图。

六年后的1899年,日本海军再度要求独立,陆军又表示反对,强调国防的主体始终是陆军。又经过数年,海军军令部最终独立于日俄战争的前一年即1903年,佐藤的主张无疑起了很大作用。

1909年,佐藤铁太郎发表了《帝国国防史论》,认为应该努力与中国、朝鲜保持亲善关系并提升陆军军力,以防俄罗斯南下。他在两年前提出的国防方针中认为:日本必须扩大在满洲和朝鲜的既得利益,进一步提升向南方、太平洋延伸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帝国的施政方针,否则一旦事态生变,不能在海外确立攻势的话,国防就会完全崩溃。他认为第一假想敌是俄罗斯。

日本吞并韩国是1910年,佐藤于两年后在他的论文中写道,日本“合并韩国也是一种办法,但不如帮助韩国建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国家,通过它的存在来避免日本与其他大陆国家的直接交涉,这才是一个良策”。他强调“帝国国防应以防守自卫为宗旨,把形成制海权的军备建设放在首位”,“军备要确保帝国及其领土安全,不让敌国踏入领土一步,还要保护海上交通,有事迅速由和平状态转入战时体制”,明确提出日本应该同英国一样,将海军作为一线国防,世界将在海洋上决定胜负。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31海軍軍戦備1),朝雲新聞社1966—1980年版,第119—125页。

日本另一位海军战略家秋山真之,1897年6月被派到美国留学,他师从马汉并将其著作介绍到日本国内。他强调保持日本舰队内部力量平衡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日本建设“八·八舰队”。

佐藤铁太郎和秋山真之都是日本海权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日本海军的发展及海军在日本国家的地位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