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傅斯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是研究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不可忽视的人物。作者对傅斯年进行专题研究近二十年,曾赴全国各地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到中国台湾进行学术访问,与有关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对傅斯年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学术理念与贡献、爱国思想与民族意识、参政议政与政治改革思想等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论述,改变了长期以来学术界由于资料的缺乏,对其评述的偏颇,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位接近历史真实的傅斯年。
1943年,傅斯年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演讲时摄
傅斯年书法作品
傅斯年等六位参政员访问延安时,中共领导人宴请时合影。左一是毛泽东、背对镜头者是傅斯年。
孟真先生在台大校长办公室
傅斯年与周恩来摄于延安
1943年,傅斯年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演讲时摄
傅斯年信札
蒋经国致傅斯年信,要求查阅台湾大学某人档案。
毛泽东主席书赠傅斯年的条幅,写的是晚唐诗人章碣的《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傅斯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与其弟傅斯岩合影。
1946年8月,傅斯年(左)、李宗仁(右)陪同胡适(中)回到北平时受到欢迎的情形
1946年9月,傅斯年结束北京大学代校长,欢迎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合影。左起傅斯年、胡适、胡适之子胡祖望。
(左)胡适夫妇与傅斯年夫妇郊游时留影(右)1947年,傅斯年(右二)在美国治病时与赵元任(左二)等留影
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一日,国民参政会六位参政员由重庆飞延安,商量促成国共团结等问题。图为当天延安要人欢迎的场面。右起毛泽东、黄炎培、褚辅成、章伯钧、冷遹、傅斯年、左舜生、朱德、周恩来、王若飞。
傅斯年在聊城的祖宅遗址照片。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列席省参议会,在答复参议员质询是否放宽台大招生尺度问题后,因脑溢血猝发,逝世于省参议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