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2)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3)不同的城市规模与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问题研究。
一 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关系研究
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国外学者Yimin Chen等(2011)经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城市土地分块与其不规则性以及主城区与能源的消费相关。Phetkeo Poumanyvong和Shinji Kaneko(2010)收集了99个国家1975—200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通过可拓展的随机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人口、富裕程度、技术这三个自变量及其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能源消费,但是中高收入群体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增加了能源消费。Yaobin Liu(2009)的研究发现: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只存在从城市化到能量消耗总量的单向因果关系。Reinhard Madlener和Yasin Su-na(2011)的研究发现:经济体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城市化机制会导致城市能源需求的大幅上升和能源结构的变化。Weijun Gao等(2004)发现: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会造成家庭能源使用的增加。Lei Shen等(2005)深入研究了城市化和主要能源以及煤炭资源的供求关系,还研究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我国城市化之间的关系。Wei等(2003)认为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经济的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会加大对能源消费的数量。但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及其产品结构等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调整,各种资源配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各种资源的效率也提高了,这些又使得能源消耗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Hiroyuki(1997)采用多国1980—1993年的数据分析认为:城市人口比例与人均能源消费的对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York(2007)采用1960—2000年欧盟国家的数据来研究人口及经济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随着人口规模扩大与年龄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带来了挑战。Parikh和Shukla(1995)指出城市化影响能源消耗的三种方式:第一是将传统燃料转化为现代燃料。第二是通过食物与服务需求增加了能源消耗。第三是通过住房与交通增加能源消费。Jones(1991)研究发现: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城市化可以通过增加运输中的能源使用及每单位能源产出,从而使得城市从生产规模经济中受益。Hohedahl和Joutz(2004)研究发现:城市化增加了住宅能耗,因为人们迁移到城市就会增加对电力的需求,并且农民从农村搬迁到城市后,所购买的新电器会增加能源消费。Liddle(2004)应用EKC模型和OECD数据的研究发现:城市化与人口密度以及每单位道路交通能耗负相关。Pachauri(2004)发现印度的城市地区每单位住宅能源需求高于农村地区。Chen等(2008)发现在中国人口密度与每单位家庭能源消耗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耿海青(2004)对1953—2002年中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城市化率进行拟合,发现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能源消费也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升。梁朝晖(2010)采用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城市人口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刘耀彬(2007)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能源消费量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直接推动原因。许冬兰等(2010)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不仅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并且存在着协整关系。袁晓玲等(2011)构建了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基于1990—2009年关中城市群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不同的因果关系。杨肃昌等(2012)研究发现甘肃省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而能源消费增长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黄献松(2009)的研究发现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程开明(2011)基于时序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却发现城市化并不是构成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动力。王子敏和范从来(2012)采用2000—2009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一条U形的城市化能耗库兹涅茨曲线。郑云鹤(2006)发现: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而市场化进程加快会导致能源消耗降低。成金华和陈军(2009)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周国富和藏超(2011)采用1978—2008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存在协整关系。张黎娜与夏海勇(2013)采用我国东部8个省份、中部7个省份、西部7个省份,共22个省份1995—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能推动能源消费的增加,但是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能增加能源消费,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却降低了能源消费。马珩(2012)认为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我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梁进社等(2009)研究发现:在我国近2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生产能源消费占有支配地位,但生活能源消费也已加快。张馨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何晓萍等(2006)应用面板数据非线性模型及协整模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电力需求与城市化高度相关。同时,他们还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电力需求将达到5000千瓦时左右,所以,中国电力需求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曾出现过的特征。袁晓玲等(2010)研究发现:现阶段对陕西省而言,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作用比较小,且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 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关系研究
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由诺瑟姆(Northam)1975年总结归纳为城市化发展曲线,也即S形曲线。Sathaye和Meyers(1985)从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由石油替代煤炭消费的过程正在加速。Pachauri和Jiang(2008)研究发现:城市居民使用了更为高效率的能源,如煤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能源。而农村长期依赖低效率的生物质、木炭和煤等固体燃料。耿海青对1953—2002年中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城市化率进行拟合,发现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城市化水平与人均能源消费也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升。
三 不同城市结构及规模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不同的城市规模及其结构也会对能源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规模大的城市会消耗比较多的能源,而规模较小的城市能源消耗也比较少。同时城市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口结构均会对能源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Shu Li Huang(2005)研究了能源消费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及对城市系统演进的作用。Parik(1995)研究认为紧凑型城市比松散型城市更加节约能源。仇宝兴(2004)研究认为城市化模型决定了能源消费,我国应该沿着紧凑型城市化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