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历经三十多年体制改革和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与工业相比,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相比,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生活并不富裕。由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尤为必要。根据我国“三农”问题现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迫在眉睫,其应成为突破“三农”问题的着力点。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不均衡与供给效率低下等,其根源之一在于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局限。具体而言,当前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生产和供给不分、筹资渠道单一、监督机制难以运行、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问责机制缺乏等缺陷。鉴于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以上诸多不足,构建切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势在必行。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及其价值取向基础上,反思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前提下,本书认为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切实可行。
然而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存在突破其制度供给困境和提升其制度效率的难题,具体而言:一是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的供给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因此其制度供给过程中存在“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其制度供给困境。二是农民之间信任度缺失导致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运作成本高,制度效率低。而提升农民之间信任度能够克服“搭便车”难题及降低制度运作成本,为此,提升农民之间信任度是突破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的供给困境和提升其制度效率的关键所在。
本书认为,当前我国农民之间信任度不高,合作意识不强,集体行动效率低下,其根源之一在于当前我国农村传统型乡村社会资本逐步流失,现代型乡村社会资本尚未建立起来,而乡村社会资本,尤其是现代型乡村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构建及其制度效率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尤为必要。为此,本书从乡村社会资本维度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
二 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诸多不足,根源之一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缺陷。为此学界不乏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已有研究存在诸多局限。在洞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其研究现状基础之上,本书研究欲达到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目的:第一,就研究理论目的而言,具体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公共治理研究范式难点,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的供给困境;二是解决基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基础上的集体行动效率低下难题。第二,就研究实践目的而言,具体可以细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洞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二是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历程;三是反思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现状;四是构建切合我国当前农村实际的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效率;六是探索乡村社会资本重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