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要面临一系列新形势。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问题。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其次,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做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为了应对种种复杂局面,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一宏伟目标的科学内涵。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个民族的共同事业,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这样的战略目标激动人心,让人奋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所谓决定性阶段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阶段。要想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就要解决这一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同样也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进行的改革不是单一领域、孤立环节的改革,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深入,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就越加突出、作用就越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更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能否真正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的新高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顶层设计,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谈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谈到住房改革与发展,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谈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他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了“1+2+3”合作格局,等等。如何实现诸多顶层设计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进行设计和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进行各方面工作顶层设计的基础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局面。所谓新局面,就是始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一切艰难险阻发起冲击。首先,党执政兴国,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破解各种难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比如在对政府审批权力改革上就是“刀刀见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大力解决立法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认真解决比较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系统解决仍然存在的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科学解决较为突出的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坚定自信的表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型政府、学习型社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型”社会等,这都要求党治国理政要有新方式。什么方式?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也同样包含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引导和架构作用。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证明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完备性的特点。1913年3月,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全面的系统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实际最系统最好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全面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树立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又能做到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业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的特点,具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全面战略思维。1975年邓小平开展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又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从宏观层面来讲,无论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的五个统筹,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八个统筹,其核心都是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全面就是要防止片面性,就是要有系统、整体、协同的观点;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点,要善于以点带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方面都阐述了全面的辩证观点: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在改革中,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关于社会治理,“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是体现“两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重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辩证法的全面观,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品格的全面观。
相关阅读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能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首谈“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新华网,2014年12月16日。
2.《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与思想脉络》,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4月10日。
3.辛向阳:《“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宁波日报》2015年3月17日。
4.李君如:《用法治管住“圈子文化”》,《人民日报》201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