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农”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总体来看,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因此,党和政府多次强调,“三农”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始终在全党工作的重要地位。为了使全党全国人民都来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以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本人选择了“中国‘三农’发展方向”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尽绵薄之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农业发展势头开始陷入僵局,农民的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2000年有些专家发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呐喊,“三农”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发展繁荣,农民生活富足。解决好“三农”问题,国家则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成功有望。“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首先需要解决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这也是我们党在总结90多年的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度里,社会关系是围绕土地关系来架构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深刻认识到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在革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形成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政策体系并付诸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已经有了60多年的发展经历。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政策,是在经过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以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我国经济强劲、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太平天国运动至今,我国的土地问题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演变,就是从辛亥革命开始,也有了一百多年跨世纪的变革。站在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关节点上回望之,它给我们带来强烈震撼和深思: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村土地关系演化有中国之剧烈、频繁,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土地归农,民心趋从。土地问题常常成为社会革命的动因和前导,引发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因此,土地问题变迁中的政治稳定权衡多于经济效率权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土地政策、法律制度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书梳理我国传统的土地经济理论、政策思想和制度特色,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风暴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主张和实践,回顾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土地问题的重大改革,反思我国农村土地问题世纪变革中传统的影响和历次变革中的经验教训。本书研究内容主要有:“三农”问题历史回顾;“三农”问题现状考察;“三农”问题症结分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本书研究的方法包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推理与现实考察相印证的方法;等等。
“三农”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围绕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乡村组织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展开。有关研究成果被本人吸收借鉴,而且书中时有体现。在此,向捷足先登的领导、专家以及广大学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