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鄯善县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历史扫描

一 历史上鄯善县境域的变化

(一)西汉时境域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破姑师,将姑师国分为车师前后两部,今县境位于车师前部的东端。西汉时,今县境分别设置有以下5个小国:狐胡国,位于柳谷(今树柏沟);小金附国,位于纳呼(今西盐池);车师后城长国,位于连木齐木(今连木沁);车师都尉国,位于雅图库(今赛尔克甫沟北口);郁立师国,位于苏贝希(吐峪沟);据记载:其时狐胡国有户口55户,车师都尉国有户口40户,均为小国。从所处地理位置看,几个小国均逐水草而居,国与国之间相距几十里乃至数百里,均为戈壁。

(二)东汉时境域

西汉神爵二年(前60),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前后,汉廷与匈奴争夺西域的焦点正处在车师一带。至东汉永平三年(60),车师攻灭郁立师、狐胡等国。见于史料的仅有柳中地名。东汉永平十七年(74),戊己校尉关宠率兵驻柳中城屯田,这是史籍中最早提到柳中。柳中,位于今鲁克沁镇。柳中的出现是大规模农业开发的结果,是修渠引水进行农耕而出现的城镇。

(三)东晋时境域

东晋咸和二年(327),由于中原内乱,西域形成政权真空,戊己校尉赵贞自署高昌太守,于高昌故地置高昌郡,下设田地县。田地县即东汉柳中故地。

(四)高昌国时境域

高昌国中晚期,其国内设交河、田地、横截3郡,有白力、无半、盐城、安乐、永安、柳婆、始昌、湾林、威神、酒泉、新兴11县;有高宁、临川、宁戎、笃进、诸城、东镇、永昌7城。其中位于今鄯善县境的有:田地郡,位于今鲁克沁镇一带;横截郡(县),位于今县境苏贝希一带;白力城,早期写作白棘城,位于今县城和辟展乡一带,隶田地郡;威神城(县),位于今连木沁镇汉墩以东,在高昌国晚期已改为县,隶田地郡;临川城,位于今汉墩一带,隶田地郡;高宁城,位于今吐峪沟,隶田地郡;酒泉县,位于今县境吐峪沟洋海一带,隶田地郡;东镇城,出现在高昌国晚期,即以后的蒲昌城。

(五)西州时境域

唐贞观十四年(640),唐平定高昌国,改为西州。州辖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5县,其中柳中、蒲昌位于今鄯善县境,以火焰山为界,山南为柳中县,即包括今县境鲁克沁镇、达朗坎乡、迪坎尔乡、吐峪沟乡一带;山北为蒲昌县,即包括今县境辟展、连木沁、七克台等几块绿洲的范围。

(六)高昌回鹘王国时境域

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县境仍沿袭西州时建制格局,仍分别为柳中和蒲昌两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出使西域先经驿田寺(位于今七克台绿洲),又经宝庄(位于今辟展绿洲)和六种(柳中的异写,今鲁克沁)至高昌。可见七克台一带在此之前已成市镇。

(七)叶尔羌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时境域

据史书记载,柳中一地此时有鲁克察克、鲁城、柳城几个写法,可见其城影响力逐渐扩大。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史料将蒲昌写作必残,将今七克台镇写作赤亭。明正统十三年(1448),始有秃由地名出现,当是吐峪沟的译写。

(八)清朝统一新疆时境域

清康熙年间,今县境有辟展、鲁克沁、连木沁、汉墩、洋海等地,从额敏和卓首任辟展阿奇木伯克来看,辟展已逐渐形成政治中心。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平定准噶尔之后,清廷为额敏和卓和莽噶里克划分管辖地界,额敏和卓管辖吐鲁番东界,东起辟展,西至哈喇和卓,其大部为今县境。其时,辟展和鲁克沁已成为清军的重要屯田基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建吐鲁番、辟展、托克逊、鲁克沁、色更木(胜金口)、哈喇和卓6城,设辟展办事大臣,掌管6城军政事务,辟展办事大臣驻辟展。其时东起齐克塔木(七克台),西至托克逊,北至博格达山与达坂城,南至乔尔达格山,同时还分管罗布淖尔地区。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之子苏赉满因罪被革去郡主爵位,清廷将领地收回归吐鲁番领队大臣直接管辖。

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今县境设驿站,其东起车轱辘驿(七角井驿以东),西至连木沁驿,东西长590公里。

(九)民国时境域

民国七年(1918)置七角井县佐,隶属鄯善县。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七角井设治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划归哈密行政区。民国三十年(1941)9月,将吐鲁番的洋海划归鄯善。

二 建置沿革

今鄯善县境在汉以前为姑师国属地。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姑师分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今鄯善县境属车师前国。行政上还曾一度隶属位于西汉高昌城的戊己校尉、东汉柳中城的西域长史管辖。

王莽时,匈奴占据车师。东汉永平十七年(74),东汉收复车师,柳中(今县境鲁克沁)成为屯田要地。

曹魏黄初二年(221),设高昌戊己校尉。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高昌属西晋。后张氏成立前凉政权,高昌属前凉。

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首次在高昌设高昌郡,下设田地县(今鲁克沁)。

东晋咸康六年(340),前凉张骏破鲜卑,占高昌。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高昌属前秦。10年后,属吕光所建后凉国。至后秦姚兴弘始四年(402),高昌又属后秦。后秦以西凉王李暠为安西将军、高昌侯。

北凉玄始九年(420),匈奴后裔沮渠氏建北凉国,高昌属北凉。北凉末(442)人阚爽自称高昌太守。其时高昌郡与车师前部王国仍同时存在。至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沮渠部攻占高昌。8年后,高昌沮渠政权灭车师前部。

北魏和平元年(460),柔然部攻占高昌,灭沮渠政权,立汉人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正式称为国。北魏景明二年(501),麴嘉任高昌王,实行郡县制。

高昌国所属的田地郡(今鲁克沁)、横截郡(今苏贝希)、白力城(今辟展)、威神城(今汉墩以东)、临川城(今汉墩)、高宁城(今吐峪沟)、酒泉县(今洋海)和东镇城(今辟展乡一带)均在今鄯善县境。当时还有隶属于田地郡的永昌城,位于今吐鲁番市三堡至胜金口一带。

高昌和平四年(554),突厥势力进入西域,高昌臣服于突厥,但仍保持与中原进贡易货关系。

高昌延和十一年(612),高昌归附隋朝,其后臣服于唐朝。其后,高昌国叛唐,与西突厥联合阻唐朝西域贡道。唐于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国,在该地设西州,高昌国灭亡。西州所辖5县,其中柳中县(今鲁克沁)、蒲昌县(今辟展乡一带)位于今县境。蒲昌府官兵分别在蒲昌县和柳中县。在蒲昌县东约80里的赤亭守捉,即为西域著名的军事戍堡。

唐贞元六年(790),吐蕃两犯西域,并于公元792年攻陷西州,西州附吐蕃。

自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一部西迁西域后,开始与吐蕃争夺西州,至唐咸通七年(866),回鹘最终占据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柳中、蒲昌均属高昌回鹘王国。

辽太祖七年(913),高昌回鹘王国向辽国朝贡。辽天赞二年(923),辽在高昌设高昌大王府,册封高昌首领,高昌回鹘王国臣服于辽。

自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高昌回鹘王国臣服于宋。其时,驿田寺(今七克台)、宝庄(今辟展)、柳中(今鲁克沁)均位于今县境。

金天会九年(1131),高昌回鹘王国归附西辽。

蒙古太祖四年(1209),高昌回鹘王国杀西辽驻高昌国监,归附蒙古国。首领为亦都护,今鄯善县境附之。其地又称为火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因躲避战乱,高昌王室带领部分回鹘人东迁至甘肃永昌,虽东迁,仍“治其部”。天历年间(1328—1330)以后,原高昌故地的一部分由元朝官吏直接统治,一部分为察合台汗国归并。高昌回鹘王国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明洪武十五年(1392)前后,东察合台汗国攻占吐鲁番盆地,今鄯善县境归附东察合台汗国,15世纪,吐鲁番地区分别有几个独立的地面,即哈喇火州、吐鲁番、柳城(今鲁克沁)等。各地以世袭的伯克制统治为主,首领为阿奇木伯克。这几个地方政权虽归附了东察合台汗国,但仍与明朝保持常年的进贡方物和出使往来的关系,直到明隆庆四年(1570)叶尔羌汗国吞并吐鲁番为止。

清朝早期,吐鲁番王与清廷一直保持进贡关系。至清康熙二十年(1679),准噶尔噶尔丹部占领吐鲁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军西征准噶尔部时,辟展、鲁克沁、吐鲁番等城归附清朝。清雍正五年(1727)在今东巴扎修辟展城。至清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的几十年间,清军一直以鲁克沁、辟展、吐鲁番为前线基地,与准噶尔部争夺西域。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今鄯善县境为额敏和卓领地。额敏和卓早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即被清廷授予扎萨克印信,4年后封为扎萨克辅国公。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封额敏和卓为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王府设在鲁克沁;另设协理回务图撒拉克其2人、副都统2人、参赞2人、佐领15人、骁骑校15人,此外,还设六品伯克7员和分驻罗布淖尔的五品伯克3员。同时设辟展办事大臣,统管吐鲁番地区及以南以东地面。辟展办事大臣驻辟展,同时清政府废除伯克世袭制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辟展巡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辟展办事大臣为领队大臣,并移驻吐鲁番城。

清同治九年(1870),阿古柏入侵,攻占吐鲁番城和鲁克沁城。不久,攻占辟展城(今东巴扎),并在今老县城处修辟展城。

清光绪三年(1877),清军西进部队攻克今县境七克腾木城(今七克台)、辟展城(今老县城)、连木沁和鲁克沁,今县境复归附清朝。

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额敏和卓家族的王权,同时,废除伯克制。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初五,改辟展巡检为鄯善县,设知县1员、典吏1员,隶吐鲁番厅。

民国二年(1913),鄯善县隶属迪化道。

民国九年(1920),鄯善县隶属焉耆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鄯善县隶属迪化行政公署。

1950年2月,鄯善县由二等县改为一等县,隶属迪化专署(1953年12月改为乌鲁木齐专署)。

1958年,撤销乌鲁木齐专署,鄯善县直属自治区领导。

1970年,鄯善县划入哈密专区。

1975年7月1日,成立吐鲁番地区,辖鄯善县。

三 行政区划

(一)台站制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县后,县府下辖8台:

辟展台——县城及郊区;树柏沟台——县城南约15公里;汉墩台——县城西约20公里;连二工台——县城西约20公里;连木沁台——县城西约30公里;南梁台——县城西南约45公里鲁克沁一带;北梁台——县城西南约45公里鲁克沁一带;吐峪沟台——县城西南约55公里。

8台各设有乡约和农官管理民事和政务。

(二)区村制

民国二十二年(1933),取消乡约。全县划分为3个区,区下辖村。

第一区:辖县城和七克台,下辖6个村:东巴扎村、树柏沟村、七克台村、二工村、三工村、六十户村;第二区:辖鲁克沁、吐峪沟、洋海一带,下辖6个村:南梁村、北梁村、赛尔克甫村、吐峪沟村、洋海村、洋海坎村;第三区:辖连木沁、汉墩一带,下辖5个村:连二工村、汉墩村、五个泉子村、苏贝希村、三头沟村。

县府直辖1个村:柯柯亚村。

(三)乡镇保甲制

民国三十三年(1944)以后,国民党取消盛世才推行的政体制度,开始推行乡镇保甲制。鄯善县下设3镇5乡74保和1个联保761甲。

朝阳镇(辟展地区):下辖8保73甲;仁和镇(连木沁地区):下辖8保73甲;和平镇(鲁克沁地区):下辖15保154甲;惠民乡(铁提尔):下辖8保84甲;仁爱乡(七克台):下辖7保73甲,另设1个联保;浚济乡(鲁克沁南梁):下辖10保111甲;惠悟乡(吐峪沟、洋海):下辖11保123甲;信义乡(汉墩地区):下辖7保70甲。

民国三十六年(1947),新疆省新任主席麦斯武德为强化政体,将鄯善县3镇5乡合并为2镇1乡,下辖24保196甲。

朝阳镇:辟展、七克台、连木沁一带;柳中镇:鲁克沁、吐峪沟、洋海坎一带;汉德乡:汉墩地区。

(四)区乡制

1950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摧毁保甲制度,在全县建立4区16乡76村。

城关区(一区):下辖东巴扎、铁提尔、云真、马场、树柏沟、七克台6个乡;连木沁区(二区):下辖连木沁、汉墩2个乡;鲁克沁区(三区):下辖鲁克沁巴扎、迪汉苏、阿曼夏、赛尔克甫、达朗坎5个乡;吐峪沟区(四区):下辖吐峪沟、苏贝希、洋海坎3个乡。

1953年,全县进行民主普选。5月,将三区的第五乡(达朗坎)分出成立第五区。9月,将一区的七克台乡析出成立第六区。11月,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县城东郊东巴扎回族聚居乡从一区析出,于当月22日成立相当于乡一级政权的东巴扎回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乡。全县共设6个区21乡15个街。

达朗坎区(五区):下辖玉旺克尔、乔亚、迪坎尔3个乡;七克台区(六区):下辖台子、七克台2个乡。

(五)人民公社制

1958年9月,将全县5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6个区的辖属,合并成立6个人民公社,下辖54个生产大队,243个生产小队。东巴扎回族自治乡划归东风人民公社,成为一个生产大队。公社取代了区公所的职能,各公社均以政治名词定名。是月还成立了鄯善城镇人民委员会。

东风人民公社(原一区):下辖12个生产大队;红旗人民公社(原二区):下辖12个生产大队;卫星人民公社(原三区):下辖9个生产大队;红星人民公社(原四区):下辖9个生产大队;前进人民公社(原五区):下辖9个生产大队;火箭人民公社(原六区):下辖3个生产大队。

1959年5月2日,前进公社并入卫星公社,1964年又恢复前进公社建制。1964年3月,卫星公社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74年5月,将东方红公社的沙坎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县良种繁育场。1978年取消各公社政治词语的名称,东风公社恢复为辟展公社,红旗公社恢复为连木沁公社,红星公社恢复为吐峪沟公社,东方红公社恢复为鲁克沁公社,前进公社恢复为达朗坎公社,火箭公社恢复为七克台公社。

(六)乡村制

1984年12月,全县建立了7个乡和3个乡级镇,其中东巴扎回族乡为当年重建的民族乡,迪坎尔乡、鲁克沁镇、火车站镇为新增设的乡级政权机构。

是年,全县有10个乡镇:

鄯善镇:下辖居民委员会5个、行政村2个;鲁克沁镇:下辖行政村14个;火车站镇:下辖居民委员会7个;辟展乡:下辖行政村11个;东巴扎回族乡:下辖行政村4个;连木沁乡:下辖行政村14个;七克台乡:下辖行政村7个;吐峪沟乡:下辖行政村12个;达朗坎乡:下辖行政村8个;迪坎尔乡:下辖行政村5个;

全县10个乡镇下辖77个行政村(含牧业队)和12个居民委员会。

1994年9月,连木沁、七克台撤乡设镇,全县基层政权为5乡5镇,下辖行政村82个,居民委员会12个。

鄯善镇:下辖居委会5个,行政村4个;鲁克沁镇:下辖行政村11个;火车站镇:下辖居委会7个;七克台镇:下辖行政村10个;连木沁镇:下辖行政村14个;辟展乡:下辖行政村11个;东巴扎回族乡:下辖行政村5个;吐峪沟乡:下辖行政村13个;达朗坎乡:下辖行政村7个;迪坎尔乡:下辖行政村7个。

2012年底,鄯善县辖5乡(达朗坎乡、辟展乡、吐峪沟乡、迪坎尔乡、东巴扎回族乡)5镇(鄯善镇、七克台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鄯善火车站镇)1个园艺场66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