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怪哉,马克思进文庙

郭沫若不仅崇拜孔子,赞美先秦儒家的思想文化,他甚至把孔子的学说提升到共产主义水平线上,把孔子的学说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5年,在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发生过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论争。郭沫若当时在上海,撰文参加了这场论争。

郭沫若在《穷汉的穷谈》一文中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努力把产业集中,使他可以早日得共而已。”载《洪水》半月刊第1卷第4号,1925年11月1日。他在《新国家的创造》一文中还说:“纠合无产阶级者以建设公产制度的新国家,以求达到全人类的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自由解放的,不消说就是马克斯的共产主义,但也可以称为新国家主义,这用我们中国古代的话来表现就是所谓‘王道’。”《新国家的创造》,《洪水》半月刊第1卷第8号,1926年1月1日。郭沫若把“共产”解读为“公产”,反映了他早期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一知半解;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儒家的“王道”,更是反映了郭沫若的糊涂认识,同时也美化了儒家的“王道”,因为“王道”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

郭沫若有两篇文章值得我们注意。一篇是历史小品《马克斯进文庙》载《洪水》半月刊第1卷第7号,1925年12月16日,写得很有风趣;另一篇是论说文《讨论〈马克斯进文庙〉》载《洪水》半月刊第1卷第9号,1926年1月16日。

在《讨论〈马克斯进文庙〉》一文中,郭沫若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和孔子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郭沫若甚至认为,“孔子是王道的国家主义者,也就是共产主义者,大同主义者”。把孔子誉为“共产主义者”,郭沫若崇拜孔子、美化孔子,可谓达到了极致。

《马克斯进文庙》开篇虚构了某年十月十五日“丁祭”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三个得意门徒(颜回、子路、子贡)正在上海的文庙吃冷猪头肉。四位青年大班抬着一乘轿子进了文庙,停在圣殿前。轿内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宾主相互介绍以后,孔子才知道这位便是“马克斯卡儿”(今通译卡尔·马克思)。四个青年大班充当了翻译。

马克思的名字,近几年在中国声望很高,孔子早有所耳闻。孔子向来尊贤好学,当得知马克思到,惊喜地叫了起来:“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马克斯先生,你来得真难得,真难得!你来到敝庙里来,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毫不客气地发了一通议论:

 

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而且不同到怎样的地步?这些问题,我要深望你能详细地指示。

 

孔子听了马克思这一番话,很谦虚地回答道:“我的思想是没有什么统系的,因为你是知道的,我在生的时候还没有科学,我是不懂逻辑的人。假如先把我的思想拉杂地说起来,我自己找不出一个头绪,恐怕也要把你的厚意辜负了。所以我想,还是不如请你先说你的主义,等我再来比付我的意见罢……”

马克思表示同意,不过在谈主义之前,他要先说明他的思想的出发点。他说:

 

我的思想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是彻底肯定的,就是说我不和一般宗教家一样把宇宙看成虚无,看成罪恶的。我们既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应当探求的,便是我们的生存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们的世界要怎样能够适合于我们的生存。我是站在这个世界说这个世界的话。这一点我和许多的宗教家,或者说玄学家不同,这一点我要请问你,究竟你的思想和我是什么样?假使这个出发点我们早就不同,那么我们根本上走的是两条路,我们的谈话也就没有再往下继续的必要了。

 

马克思刚说完话,没等孔子开口,子路便抢着说:“是呀,我夫子也是注重利用厚生之道的人;我夫子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呀。”

孔子接过子路的话说:“是的,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不过你要想目前的世界适合于我们的生存,那么要怎样的世界才能适合,要怎样的世界才能使我们的生存得到最高的幸福呢?你定然有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的。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说孔子问得正好。那么,什么是马克思的理想的世界呢?马克思说:

 

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万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啊哈,是的呀!”平日很庄重的孔子,听了马克思这番议论,竟拍手叫绝,说:

 

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你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

 

于是孔子摇头摆脑地背起书来。马克思越听越觉得孔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罢了。接着便发生了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围绕思想、政治问题的一场论争,以求增加彼此相互的了解。孔子的长篇大论,一直讲到“节用”——“不过,我想就是在现在,节用也恐怕是要紧的罢?大家连饭也还不够吃的时候,总不应该容许少数人吃海参鱼翅的。”

“啊,是的!”马克思这时不由得感叹起来,说道:

 

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唉!”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声,说道:“他们那里能够实现你的思想!连我在这里都已经吃了二千多年的冷猪头肉了!”

“什么?你的意思是中国人不能实现你的思想吗?”马克思不禁吃惊地问。

孔子回答说:“还讲得到实现!单只要能够了解,信仰你的人就不会反对我了,信仰我的人就不会反对你了。”

“啊!是那样我要……”马克思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你要做什么?”孔子大惑不解地问。

“我要,回国找我的老婆去。”马克思在思念妻子了。

此时假如是道学家眼中的孔子,一定要大发雷霆,骂这个想老婆的马克思为禽兽了。但是人情之所不能忍者,圣人不禁。我们的孔圣人不但不骂马克思,反而很艳羡地问道:“马克斯先生,你是有老婆的吗?”

“怎么没有?我的老婆和我是志同道合,而且很好看啦!”马克思夸耀自己的老婆长得美丽,把老婆吹得理想化了。

孔子见马克思那得意的样子,便自喟然太息而长叹曰:“人皆有老婆,我独无呀!”孔子是把老婆“休”了。

雄辩家的子贡说了一句很风趣的话,“四海之内皆老婆也,夫子何患乎无老婆也?”子贡把孔子的原话加以改用,逗得孔子也笑了。

马克思感到莫名其妙,盘问了一会儿,才知道孔子是自愿离了婚的人。他越发觉得孔子这个人很有意思。

孔子接着对马克思说:“我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妻吾妻以及人之妻的人,所以你的老婆也就是我的老婆了。”这个调侃未免太过头了。

马克思听了惊骇得大叫起来:“喂,孔二先生,我只是提倡共产,你公然在提倡共妻!你的思想比我更危险啦!好,我不敢再惹你了。”

马克思说完话,连忙招呼着四位大班把轿抬过来,急匆匆地临阵脱逃。

孔子和三个弟子站在殿上,看着马克思那狼狈样笑了。颜回说:“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今日之夫子非昔日之夫子也,亦何言之诞耶?”

孔子莞尔而笑曰:“前言戏之耳。”

以上是《马克斯进文庙》的故事梗概。它透过颇具喜剧色彩的描述,表达了下面几点意见。

第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这是为反驳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者鼓吹中国“国情特殊”论而提出的,是郭沫若当时同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者论争的核心问题。

第二,两千多年来的古老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而儒家思想文化同马克思的思想学说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是相一致的,或不谋而合的。

第三,马克思所设计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蓝图,就是孔子的“王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要把孔子亲切地称作他的“老同志”。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是“志同道合”。

第四,至于“共产”便是“共妻”,“妻吾妻以及人之妻”,乃是反讽和戏言。这是用以讥讽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者和北洋军阀政府散布的“共产共妻”的谬论。但是把这些调侃的话用在孔子身上,似乎不妥,因为孔子一向是歧视妇女的;何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的话(见《孟子·梁惠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人,孟子是战国时代的人,现在改成孔子的言论,也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