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家风文化

第一节 家风文化内涵及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

(一)“中国梦”的感召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走到了今天。回观昨日的“雄关漫道”,喜看今天的“正道沧桑”展望明天的“乘风破浪”,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无不坚信,实现“中国梦”要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走上中国道路,我们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跑在前列;解码中国道路,我们开创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制度文明;寻根中国道路,我们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道路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厚土壤。中华民族5000多年创造的灿烂文化,蕴含着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正因为这条道路是对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悠久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而才有如此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生命力、活力和凝聚力。中华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沃土,又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倡导发展先进文化,用科学理论赋予中华文化先进的思想内涵,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厚滋养。研究家风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回应,自觉唤醒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弘扬传承优秀家风的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二)继往开来的责任担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样的国必是文化深厚,这样的家必是家风绵久。时至今日,中国普普通通的家庭还保留着什么样的家风?大多数家庭最看重什么、最在乎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最不能丢掉的又是什么呢?2014年春节,央视“家风是什么”、“您家有家风吗”、“您家的家风是什么”的主题采访仿佛重锤击魂,唤醒了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一时间,国人追忆传统、纵论时政、大话家风,掀起中华大地的家风热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社会横断面。

还是让我们看看来自老百姓的最朴素的回答吧。杭州一位63岁的退休老人说,他服侍病床上的母亲6个月,88天不换衣服,因为母亲在他13岁的时候就带着他去服侍奶奶了。天津街头卖面条的小伙子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砸着我的,不能异想天开,要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台北经营杂货铺的田老板拿出了从大陆带来的田氏家训影印本,他说:“坚持了几十年的(家风)就是正直跟守法,从事古老的行业金华火腿,年份不到坚决不卖。”银川一位老人说:“这个节目我认真地看过,现在应该提倡家风,再不提倡这个,我们的下一代就什么都不懂了。连我4岁的小孙子,我都让他看这个节目”。参见2014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家风是什么》。还有网友留言道:小时候看到一本标价3元钱的《金光大道》,当时3元钱可以买30多斤玉米面,犹豫了一会儿就买了。回家后小心翼翼地跟爸爸说,没想到爸爸告诉他:“你只要买书,花多少钱都行。”打那儿以后,他就养成了逛书店、买书看书的习惯。圣保罗华声艺术团的一位老师在巴西居住了20年,她说:“我跟孩子说,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问你是哪国人,你就说是中国人,要很自豪地说。我们千万不能做那些对社会不利的事情,回到家里一定要说中文,因为你是中国人。”——一时间,“家风”成了热词,在网上,“说家风”、“晒家规”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网友璇玑玉衡说:“我家的家风是太姥爷定的,舅姥爷还写成一幅字画送给了我—— ‘不慕富贵不忧贫,任它霜雪冻伤身。留得泥爪儿孙念,奋志勤勤齐古人。’”有网友留言: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人勤地增宝,人懒地长草”。还有网友留言:“我家的家风就是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父母经常用这句话教导我,对我影响很深。人的生活都是‘人’与 ‘事’构成的,这两个字虽然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的确不容易。漫漫人生,我们一直在学做人和做事,长短互补。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和谐、更幸福、更强大,国风自然会更好。”

在央视的采访中,很多有影响的杰出人士也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当代京剧大师梅葆玖老先生说:“我们这个家风还是儒家的 ‘忠’,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自己还得有气节,该做的做,不该做的绝对不能做。就像我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日本人怎么逼迫,他也不唱,这就是亮气节的时候。”梅葆玖老先生讲得斯斯文文、轻声细语,观众听来却是荡气回肠、掷地有声。著名摄影家焦波先生讲他父亲的家教:“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时候父亲就让我拉大锯,要拉三年大锯。不是说拉大锯三年才能学会,木匠行里有句话叫 ‘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学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但是学木匠当学徒必须得学三年。为什么?他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要把性子磨踏实了,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作家陈忠实说:“我的家风家规直接继承于父亲,不说狂话、大话,只说实话、真话。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困难时期,我高考落榜,回家痛不欲生。在人生重大转折的时候,我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天下农民一大层人啊!意思就是农民也是人,也可以做人,你不要以为高考没有得中,人生就完了,农民也很好啊!这一句话对我震撼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道,他的家风就是要有事实依据,实事求是。1975年,他的父亲写了一本有关儿科的书,在书的序言中讲的全是学术内容,钟南山当时觉得不符合那个时候的形势,他认为应该先写毛主席语录,再讲一讲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等。但当时父亲对他说,我们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学术上是什么就是什么。父亲的书没有改,出版了又再版,非常受欢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女儿常如玉说:“我们家老太太,她没有特别清楚地像人家一样有几句话在那儿,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就是国比家大。我妈去世之前赶上了‘非典’,其实她自己没有钱,但是她要去捐。出门的时候我给她穿鞋,她手扶着门框说:这个 ‘非典’是咱国家的灾难啊,我就是想给年轻人提个醒,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申勇、张宇珺:《央视新春“问家风”让民族信仰在家风中传承》,《电视研究》2014年第4期。

不管是小人物身上的大智慧,还是大人物背后的微故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身居国外还是留守故土,“大话家风”引燃了中国老百姓说家规、忆传统的热情,而且更多的人由家风谈及民风,由家规家教谈及社会风气,由家庭传承谈及传统文化的回归,由人生谈及国之命运,由家想到了国。从央视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厚道诚信、正直守法、不怕吃亏被提及得最多。“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老百姓海量的回答中具体了、落地了,“活”了起来。传统文化的根还扎在百姓的心里,百姓对国的情之切、意之深,在“家风海采”的字里行间流淌。一句“家风是什么”的追问,为什么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奔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国人热议“家风”,大家又是在感怀什么、期待什么呢?把“家风”发酵中的正能量挖掘出来、释放出来贡献社会,探讨培育现代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学界应有的担当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