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失控的情绪
一位中年男士小王,总感觉自己情绪糟糕,问他感觉如何,他的回答是:“我感到很生气。”“我老婆常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我,我很生气;我老婆时常晚上很晚才回家,也不事先通知我一下,我很生气;我忘了交煤气费,过期让我多交了滞纳金,真生气;公司这次升职提拔又没我,真生气……”。
虽然小王知道自己的情绪不佳,但他却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类型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而是用“生气”打包了自己的情绪。实际上,老婆为小事而朝他发火,他的情绪主要应该是烦闷;老婆晚回家不通知他,他的情绪主要应该是愤怒;交煤气费过期使他自己的失误自责,主要的情绪应是沮丧;未能升职提拔,更多的情绪应是失落。
如此丰富多样的情绪,怎“生气”二字能打包?而且,这些情绪未必都是糟糕的、不健康的情绪,不加区分地认为自己情绪不佳,将会使自己处于更糟的情绪状态之中。
为什么我们要去清晰分辨自己的情绪呢?因为每一种不同的情绪反映了我们心理上不同的需求,也透视出我们内心的理念和价值观。只有清晰地辨析自己的情绪,才能找到自己心理症结所在,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与促进自身发展的途径。
在保罗12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这种幼年失去母亲的痛苦一直伴随着保罗。29岁时,保罗结婚了,他有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生活过得很幸福。但也时常会有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出现,而这些不和谐的产生大都是因为保罗认为妻子“不关心自己”而造成的。
例如,一次妻子去外地出差,按照以往惯例妻子会在晚上10点左右给自己打电话,然而这次妻子却一晚上没有打电话。保罗开始担心起来:她早该打电话来了,为什么还没有打电话来?难道正在做什么难堪和难以启齿的事情?她生病了?出车祸了?我是不是应该报警?或许她今天太累了,忘记了打电话的事情?
当保罗想到也许妻子在玩、而自己在这里担心时,愤怒又取代了先前的恐惧。这种情绪在第二天上午妻子终于打来电话时,如火山喷发似地爆发了出来。
保罗生活中的这些“不和谐”音符为何会屡次发生?其根源在于保罗对于自己的情绪盲点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如同眼睛一样也有“盲点”,即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活动规律;二是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三是不善于体谅别人的情绪变化。在这三者中,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活动规律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情绪盲点,把握自身情绪活动规律是有效调控自身情绪的重要途径。如果保罗知道由于母亲的去世对他心灵上造成的伤害,从而可能引发的“对被女人抛弃的担忧”这一情绪盲点,就会事先有所准备,而不会在妻子没有打电话来时被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所俘虏。也许他还会因此而生气、愤怒,但他已经可以站在妻子的角度,重新评估正在发生的事情。即使他认为自己的感觉合情合理,也可以不让它影响他的心情与行为,并明智地决定等妻子回家后再表露自己的不满,而不是通过长长的电话线路。
阿慧这些天很不开心,因为她认为这些天她的男朋友对她不够好。可是,她又不直接用语言形式向男友表达这种不满情绪,而是仅仅试图用非语言形式向男友表达。她皱眉、瞪眼,还提高噪门讲话,可男友仍然没有立即理解她的信息。
结果,她的愤怒之火继续燃烧、升温,她继续加大非语言情绪的表达,直到男友终于感觉到她的这种“怒不可言”的愤怒情绪。然而,当男友准确接收到了信息时,她的愤怒情绪已上升到了极点,无论男友怎样解释都无法平息她的愤怒。
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博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的情绪智力(情商)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层面丰富内容的概念,其中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五大构成要素。
在这五大要素中,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情感的自我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情绪感知力,即:通过捕捉他人的语言、语调、语气、表情、手势、姿势等,快速地、“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进行直觉判断。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或感知能力,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成功或失败。它使人们之间能相互理解,使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这则案例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家斯丽雯是一位文静的女人,她比较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去社交场合,因为她发现大多数人不是令人感到乏味就是只顾他们自己。但当她一次遇见了一位重要的图书出版商时,她的这种看法改变了。
她提及这件事情时,这样讲到:“如今,我明白他的优秀与受人尊敬的原因了。我们初次见面时,他便十分关心我的情况。他两眼注视着我,观察着我的面孔,留意着我在交谈中出现的细微情绪变化。在我所遇见的男人中,像他这样敏锐地关注他人、而不自吹自擂的人真是不多。尽管他比别人更有这样的资本。”
而当这位出版商听到斯丽雯对自己的评价时,他惊异地说:“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了解别人的,通过仔细观察与感知我遇见的那些人,我已经很了解我自己了!”
可见,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或感知能力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不幸的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除非别人表现得非常激烈。
通常,我们更注意的是他人言语中的情绪。然而据研究发现,人们在交流、传达信息时,通过语言传达的仅占7%,绝大部分信息通过面部表情、音调、肢体语言来传达。我们常常只注意到面部、肢体等大体表情,对于一些“眼神暗示”、“细微表情”、“下意识动作”等所携带的大量的情绪信息,却不能准确阅读得到。因此,我们往往只能笼统地感觉到某人在生气并尽力掩饰他的愤怒,但我们却不知道这种愤怒是不是冲着我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