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对中国城市选择的建议
我把中国的城市分成了以下几种:
第一种,超一线城市,主要说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想去北上广深工作、生活的学生要注意的是,北上广深是否适合你。
我在北京已经十几年了,我见过太多太多的北漂,有的人可能就混出来了,比如说我;有的人可能已经回去了;有的人还在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超一线城市机会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伴随着的是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什么样的人适合超一线城市呢?
我觉得,首先,得特别能吃苦。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2500元,当时讲一节课才100块钱,那个时候为了能够省点钱,我可以说什么苦都吃过。当年为了省房租,住在办公室,后来公司搬家,我还住在原来的办公室,舍不得花钱买床,就买了几块塑料泡沫垫在地上当床。我第一次租房子租在拆迁之前的六郎庄,我跟别人合租,一个房间十多平方米,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双人床。当时的家用电器只有一个电灯泡,手机在里面连信号都没有,整栋楼里面没有厕所,想上厕所,得去外面那种最古老的、砖砌的厕所里,灯也没有,踩到“地雷”很正常。后来跟同事租了一个两居室,我睡在客厅,谁早起上班或者谁晚回来关门都能把我吵醒,我就没睡过懒觉。那个时候我自己过了来北京后的第一个生日,自己煮了碗方便面,打了个鸡蛋。我暗下决心,这一天我永远要记得,以后不再吃这样的苦。就这样一步步奋斗到今天。有的人说:“张老师你火了是不是就轻松些了。”说实话我火了以后,赚钱确实比以前容易多了,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欢度节日,我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敲打这些文字。我不想陪家人吗?也想!但是为了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我得继续努力。所以你来北京的前提条件就是得特别能吃苦。要混日子,别来北京混。
你还得有梦想,而且不能是那种很简单的梦想。
比如我的愿望就是我要成为我们本科同学、高中同学中,混得最好的那一个。那我就一定要来北京,因为只有北京这种大城市才能实现我的这个梦想。经常有女学生跟我说:“张老师,作为一个女人,我觉得我找个爱我的男人,生个可爱的宝宝,养条狗,就挺好。”那么你就不要来北京,在一个二线城市考一个不错的大学,找个对象,这个愿望是很容易实现的。
当然人各有志,没有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不是没骨气,到大城市打拼的更不是傻,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一样,只要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第二种,区域中心城市和副省会级别的非省会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是指武汉、成都、重庆、西安、沈阳,这些城市在相应的区域内,都是吸引力非常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可以说除了中国的那些特大城市,在区域发展都是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
而副省会级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主要包括大连、青岛、厦门、宁波,除了宁波以外,这些城市比它们所在省份的省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要高。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来自这些城市的人,因为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好,有着极强的城市自豪感。比如你会发现,在东北地区如果你有个大连的同学,他会告诉你,他家是大连的,他从来不说自己是辽宁的。著名影星黄渤,我们几乎都知道他是个青岛人,他出门也会说是青岛的,但是你很少听他说他是山东人。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苏州。苏州不是副省会级城市,但是经济体量要大于南京。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中国的另外一个排名,叫作“百强县”,你会发现,苏州下面的县都是百强县。因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上海特别近,苏州虽然没有机场,但是去机场很方便,高铁站修了4个,这还不算下面的县修建的高铁站。苏州市的市委书记无一例外地都升成了省委书记,可见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城市中,有很多大学可以选择。
第三种,是普通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级城市
第四种,是通高铁的二级城市
第五种,是不通高铁也没有机场的二级城市
我可以这样说,我的弟弟、妹妹,我宁可让他们读一个前面几种城市的二本、三本,也不愿意让他们去读后面几种城市的一本、二本。为什么?就因为见识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因为我的受众比较多,黑粉也比较多,我就不在本书当中举具体例子了。有兴趣的,尤其是条件比较好的朋友,可以到我说的这几种城市去看一看、感受一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跟你们说这些了。
那么,除去优先考虑城市,剩下的专业和学校我们该优先选择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