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一个好众筹的评价标准
把整个圈子的资源激活,释放出1+1>10的能量。
如何判断一个众筹项目运作水平的高低?
我们认为,衡量众筹操作水平的高低有“3+1”标准:“参与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完美的众筹通过“4感”把整个圈子的资源激活,释放出1+1>10的能量。
参与感
中国式众筹的参与感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众筹出资人股份均等,这会带来平等感和主人翁精神,进而使出资人产生强烈的参与感。
1898咖啡馆众筹模式讲究出资人股份均等,破除了传统企业因股份不等产生的权利不等和“一言堂”,这种模式使每个参与者都成为众筹项目平等的主人、主角,去除了绝对中心和绝对权威。
中国人往往有两种普遍心态:或者“均贫富等贵贱”,或者“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传统组织存在绝对领导权威,当一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小股东时,大家也都会很自然地认为这家公司是属于大股东的,小股东是缺乏主人翁精神的。
在众筹组织中,牵头人很难有绝对的话语权。牵头人一般是比较有威望、有意愿为大家服务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中心化的权威。实际上,牵头人管的事越少,效果会越好。如果大事小情都由牵头人来主导,那会逐渐转变成传统的科层组织,又形成了固定的权威和中心,弱化了其他合伙人的参与感,大家就不愿意贡献更多的资源。
第二,股东不但要出钱,还要以各种方式出力,持续投入资源、时间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持久的黏性和参与感。
传统协会组织为会员提供的服务,不管是多是少、是好是坏、是不是会员想要的,会员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强烈的参与感。
1898咖啡馆众筹模式,通过各种机制设计,激励出资人为项目出力。可以说,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结果都是大家一起参与干出来的。如果只让股东出钱,不让他们出力,不让他们为大家做贡献,他们的参与感能强烈、持久吗?
例如,1898咖啡馆开创的“股东值班制”,就是一个让股东收获参与感的经典设计,目前几乎成为众筹咖啡馆的标配设计。每个股东一年中要值一天班。上午,当服务员端茶倒水,体验经营咖啡馆的不容易。股东们平时都是去四星级、五星级饭店,自己没做过咖啡馆,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意见非常多,当服务员会让他们发现把水倒好都不容易,对咖啡馆服务方面的抱怨自然就少了。下午,招呼自己的朋友到咖啡馆聚会,既带动客流,又形成宣传,在朋友面前也有荣誉感。晚上,要办一场活动,从活动主题、主讲人到点评嘉宾等都由股东自己策划、邀请。
再如,金融客咖啡每周的“能量午餐”,股东不但要做东请客,还要自己担任主讲或邀请行业精英担任主讲,提供有价值的主题分享。
活动是咖啡馆的命脉,强烈的参与感保证了活动的数量和品质。传统协会每年办十场八场活动都很难,而1898咖啡馆每年做两三百场活动很容易,而且满意度很高。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传统协会的活动是上级指令、员工执行、不得不做的;而咖啡馆股东自己的活动自己办,并亲自策划实施。股东们在圈内都特别好面子,都希望自己办的活动更出彩,希望自己值班时营业额更高,这会激励着他们更用心地把事情办好。
参与越多、分享越多、贡献越多的股东,对组织越有感情、越有黏性。他会视自己为主人,视咖啡馆为自己的家,视其他股东为家人。当有股东需要帮忙或组织陷入困境时,他会为自己能够提供帮助而感到骄傲。
因此,在设计众筹模式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折磨”股东,要找出各种有趣的由头让股东参与、出力、分享。做众筹只出钱不出力,是达不到最优效果的。
归属感
中国式众筹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严格筛选众筹合伙人,目的是形成一个高品质的靠谱圈子,大家基本处于相同层次,有共同语言,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许多组织之所以难以产生好的体验和效果,是因为人太多太杂,没有归属感。面向公众陌生人募资的互联网平台众筹就存在这个问题;传统的协会组织也没有很好的筛选机制,大家总是觉得没办法融入其中。
1898咖啡馆众筹模式在股东准入上要求圈内推荐、执委表决,就是为了形成高品质的互动圈子。实际上,挑人越严,组织越有价值,大家对组织的依赖性就越强。当进入一个圈子必须通过熟人介绍,圈子里有几个自己熟悉的朋友时,人们对这个圈子产生的归属感就会很强;如果进入圈子后发现一个人都不认识,就容易游离在圈子边缘甚至脱离圈子。对一个老板来说,进入一个圈子后如果谁也不认识,这会让他感觉特别不舒服,也不愿多花时间参与了。
交钱本身并不能说明股东们对你有认同感,三五十万元虽然不是小数目,但关键还是看他们愿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里。当股东们感觉到大家都处于一个层次、一个圈子的时候,才会产生最真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多的感情和资源。如果股东们慢慢地都把时间向这里倾斜,那就说明这个众筹项目是成功的。
精英人士往往都有很多圈子,他们为什么愿意把时间花在这里?因为我们能够让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形成互相嵌入的网络化的榫卯结构。在这样的组织中,总有几个你非常熟悉的朋友,在形成信任背书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归属感。
中国式众筹能够让参与者节省大量社交时间,集中精力干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在股东群里抛出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家人需要找医生,还是孩子需要找学校,或者自身事业需要找资源……一般会有很多人主动跳出来帮你想办法,发动各自资源帮你解决问题。
一定要相信,200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通常能够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还有一个庞大的外部资源网络,而且相互之间都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众筹能够有效地激活参与者各自的沉淀资源,这种资源互利能产生极大的价值。
而在众筹所形成的圈子平台之中,并不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跟每个股东维护关系,因为平台本身就起到了维护股东关系、激发股东互助热情的作用。当你发现,有任何问题这个圈子里的一群人都能帮忙的时候,你就觉得没必要再像以前一样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系许多不重要的关系。
当有200个人帮你出谋划策、提供资源时,你的心态会慢慢发生变化,慢慢变得有安全感和底气,做事业就会更加从容,也能少走弯路;你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维系核心的重要关系上,更多地集中到自身的事业和生活上。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会变得纯粹一些,社会也会变得更健康。
荣誉感
有了高品质的人脉圈子,众筹项目必然会在业内产生巨大影响,除了给股东带来归属感,还会让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中国人一般是非常在乎面子的,因此都希望把事做得足够好,能够到处去“吹牛”。当你发现众筹出资人中有许多大佬和牛人的时候,当你们做的项目极具影响力、成为行业第一或领导者的时候,或者当业界的朋友都在谈论这个众筹项目的时候,你肯定觉得这是一件很有面子、很有荣誉感的事。因此,你很愿意在各种场合讲述众筹项目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作为重要的“吹牛”资本,甚至让许多行业内的人感觉,不参与这个圈子就太“弱”了,就会被淘汰。
在强烈的荣誉感的激励下,众筹出资人成为天然的营销者和推广者,于是众筹项目的口碑随之而来,品牌效应随之而来,市场效应也随之而来。无论是1898咖啡馆、金融客咖啡、佳美儿童口腔医院、经心书院或者“杨勇人才IPO”,当出资人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件很牛的事情时,会特别愿意到外面“吹牛”,尤其当出资人都是精英人士时,他们“吹牛”的场合和对象都是层次相似的,从而形成精准营销,口碑和品牌自然会得到大幅提升。我们很多项目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辐射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与股东们一有机会就在不同场合宣传是密不可分的。
仅仅因为这种荣誉感和满足感,出资人就会觉得出的钱非常值,很愿意埋单。对成功的股东来说,他们并不在乎得到多好的服务或者能认识多少人,他们的满足感来源于荣誉感。比如,作为1898咖啡馆的联合创始人,当参加聚会的朋友都在说1898咖啡馆很牛的时候,他会觉得很骄傲,会觉得参与这个项目非常值。
使命感
对于中国式众筹,更高层面的评价标准是使命感。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有成就的人往往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许多拥有巨额资产的人,其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已逐渐消退,也苦于找不到很好的方式去做一些令自己兴奋的、有价值的事情。
而众筹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一位身家百亿的成功企业家,举家从美国迁回上海,准备再做一番事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有多个众筹大学的项目在讨论和推动,涉及金额有100多亿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出钱众筹一所大学呢?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改造中国教育的使命感。很多人都对中国教育现状感到不满,希望通过众筹学校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探索中去。
因此,如果一个众筹项目,能够激发参与者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贡献,那么这个项目对股东来说就更有价值,项目也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