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当代简史
一 侯赛因国王逝世
1998年下半年,患晚期淋巴癌的侯赛因国王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医院治疗。1999年1月19日,侯赛因国王突然中断治疗返回约旦。1月26日,侯赛因下令罢黜其弟哈桑的王储职位,改任自己的长子阿卜杜拉亲王为王储。随后,侯赛因返回美国继续治疗,后因病情严重恶化于2月4日再次回国。2月6日,约旦新闻大臣居德宣布,由于侯赛因国王病情严重,无法理政,内阁根据王室意志和宪法的有关规定,决定由阿卜杜拉王储担任代理国王。2月7日,侯赛因在安曼侯赛因医学城医院逝世,享年63岁。当天下午,阿卜杜拉就任约旦国王。
侯赛因是约旦的卓越领导人和阿拉伯世界的杰出政治家,为约旦的繁荣和中东和平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侯赛因不仅深受约旦人民的爱戴,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享有很高声誉。他是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第一代中东领导人,身处中东最混乱的年代,一生经历了至少12次暗杀和7次企图推翻他的叛变阴谋。侯赛因执政47年,在阿拉伯世界领导人中没有人能与之匹敌。侯赛因还是中东和平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侯赛因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与敌国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了约以和平,使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阿拉伯国家,从而使约旦进入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在中东和平进程历史上,侯赛因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并驾齐驱,是勇敢向以色列伸出橄榄枝的三位阿拉伯领袖。侯赛因的一生,为争取约旦的民族独立和国家领土完整、约旦国民经济发展、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侯赛因去世后,来自世界各国的40多名政要专程赴安曼参加其葬礼,许多政府派出了特使。参加葬礼的贵宾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夫人希拉里,美国前总统卡特、福特和布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英国首相布莱尔,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法国总统希拉克及夫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和总理内塔尼亚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沙特王储阿卜杜拉,阿盟秘书长马吉德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高度评价侯赛因生前对中东和平进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称侯赛因国王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英明果敢的领袖”。
二 阿卜杜拉继位
侯赛因去世当日,其长子阿卜杜拉·本·侯赛因正式宣誓继任国王,即阿卜杜拉二世。随后,阿卜杜拉二世根据侯赛因国王遗愿,任命同父异母弟弟哈姆扎·本·侯赛因亲王为王储。
根据约旦王室传统,王位继承多采用长子继承制,但国王也可将王位传给其兄弟。1962年侯赛因曾立长子阿卜杜拉为王储,但其后因考虑到阿卜杜拉年幼及政局动荡,又于1965年改立其弟哈桑为王储。1999年1月,侯赛因在去世之前下令罢黜出任王储已34年的弟弟哈桑亲王的王储职位,从而为长子阿卜杜拉继位铺平了道路。阿卜杜拉与其叔叔哈桑亲王相比,具有几大优势。第一,阿卜杜拉的军人背景。阿卜杜拉长期在军队服役,并拥有军队实权,任约旦精锐的特种部队司令,有一定号召力,而哈桑从未在军中任过职。第二,阿卜杜拉的妻子拉尼娅具有巴勒斯坦背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约旦国民中60%以上都是巴勒斯坦人,因此赢得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尤为关键。第三,阿卜杜拉与美国、英国、海湾国家及以色列都保持密切的关系。阿卜杜拉长期在英、美接受教育,思想西化,比较开放。同时,他与海湾一些国家的年青一代的亲王们关系密切,走动频繁。阿联酋在侯赛因逝世后主动将该国部分政府存款存入约旦银行,以保证约旦银行正常运转,帮了阿卜杜拉一个大忙。
阿卜杜拉二世上台之初主要面临四大挑战。第一,处理好与哈桑亲王及家族内部的矛盾与纷争,确保哈希姆王室内部的团结。约旦王室内部存在着尖锐矛盾。其中既有个人权位之争,也有政策与政治倾向的分歧。第二,如何摆平国内的复杂矛盾。1991年6月,侯赛因国王宣布解除长达33年的党禁,党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在约旦很有影响。该势力发展迅猛,经常提出诸如物价补贴、解决失业等拉拢人心的口号,深受民众欢迎,并成为王权的一大威胁。该组织对约以实现和平非常不满,并经常为此抨击侯赛因。20世纪90年代初,以穆斯林兄弟会为核心组成的伊斯兰行动阵线参加了首次大选,成为最大的反对党,经常借机闹事。比如1998年组织民众抗议政府取消食品补贴;阿卜杜拉刚被宣布为王储,穆斯林兄弟会就提出解散议会和举行大选的要求。此外,在约旦500多万人口中,巴勒斯坦裔占了60%以上,他们大多来自巴勒斯坦,与巴勒斯坦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许多人还有亲属在巴勒斯坦。他们对约旦抢在巴勒斯坦之前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心存不满,希望约旦能像过去一样支持巴勒斯坦。第三,经济严重困难。阿卜杜拉二世刚接手的是个烂摊子: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高达30%,欠外债近70亿美元。第四,外交挑战。约旦由于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是近邻,处于中东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组合抗衡的风口浪尖上,其国内稳定及政策趋向牵动整个中东地区。因此,阿卜杜拉二世的外交动向为各方所关注。几十年来,侯赛因巧妙运用约旦的战略位置,加上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高超的外交技巧,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地区乃至世界都发挥了特殊作用和影响,为其树立了和平缔造者之声誉。侯赛因以小国之君,周旋于大国及矛盾重重的周围诸国之中,既为约旦谋取了利益,也获得了美国、以色列及多数阿拉伯国家的认同。阿卜杜拉二世年轻,没有多少外交经验,能否应付复杂的周边国际环境等,让人疑虑。
阿卜杜拉二世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牢牢控制政权,消除内部矛盾,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稳定政局。阿卜杜拉二世在宣誓就任国王后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号召全体约旦人“像一个大家庭那样团结在一起”。他整顿王室,加强自己派系,搞权力平衡,以巩固自己在王室的权力基础和地位。在手法上他恩威并施,对原王储哈桑只给予象征性权力,以“更多发挥咨询作用”,允许其继续担任约旦最高科技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科技、文教等方面的国内外活动。立同父异母弟弟哈姆扎亲王为王储,争取努尔王后一派的支持。有意培养胞弟费萨尔亲王,加强自身力量,多次在自己出国时让费萨尔担任摄政王。阿卜杜拉二世还在各种场合一再表示他与哈桑、努尔王后及其他王室成员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强调,王室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像外界所描绘的“裂痕”,他对皇叔哈桑和母后努尔都非常支持,他们也很支持自己。阿卜杜拉二世表示,约旦王室“将永远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坚定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加强对军队和情报机构的控制也是阿卜杜拉二世巩固自身地位的一个重要做法。为了确保军队的效忠,阿卜杜拉二世多次对军队高层进行大规模改组,撤换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参谋长等大批高级将领,同时重点提拔了一批年轻军官,以确立其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阿卜杜拉二世还对情报、警察机构进行改组,将亲信安插进去,并解除了情报总局局长巴提希的职务,让他退休。
为保持政局稳定,1999年3月,阿卜杜拉二世任命在政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拉瓦比德为首相,以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同时将内阁中亲哈桑的官员或降级或除名。由于约旦反对派众多,阿卜杜拉二世上任后十分注意平衡社会各派的利益,加强协调与对话。对反对派采取一手硬一手软政策。一方面,阿卜杜拉二世注意吸收反对派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其对话和合作,接受了穆斯林兄弟会等反对派提出的修改选举制度及增加众议员席位的建议。2000年6月,内阁吸收了9名巴勒斯坦裔人员(创历史之最)、3名民族主义分子和3名伊斯兰分子,并担任要职,其中有2人为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另一方面,对反对派的反对活动和宗教极端组织毫不手软。1999年8月,阿卜杜拉二世关闭了哈马斯驻约旦办事处,逮捕并驱逐了4名哈马斯领导人。2002年6月,穆斯林兄弟会3名学者被政府以“安全原因”从大学解聘。约旦国家安全法庭还指控13名伊斯兰分子阴谋制造恐怖活动,私藏炸药。此外,阿卜杜拉二世还下令逮捕了数十名涉嫌与“基地”组织等有联系的恐怖分子。
为进一步稳定政局,阿卜杜拉二世于2003年10月25日任命费萨尔·法耶兹为首相兼国防大臣,组成新一届内阁。2004年11月,阿卜杜拉二世宣布罢黜哈姆扎王储职位。
三 阿卜杜拉新政
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阿卜杜拉二世对约旦一穷二白的国情非常了解,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决意将约旦建设成为中东的现代化国家。阿卜杜拉二世十分强调对约旦经济、社会的改造,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2001年11月,约旦政府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经济与社会改革计划”(SETP)。2005年2月,阿卜杜拉二世倡议并成立了“国家议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未来十年(2007~2017年)约旦改革与发展议程。该议程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政府与政治;基本权利和自由;服务业、基础设施与经济部门。议程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到2012年,实现全体约旦人医疗保险全覆盖;到2017年,将失业率由12.5%降到6.8%,将约旦贫困人口比重由14.2%削减到10%;未来十年年均GDP增长7.2%,将人均GDP由1532第纳尔增加到2540第纳尔;到2015年消除法律法规中针对妇女的各种歧视;到2017年将公共赤字由11.8%转变为盈余1.8%;到2017年,将公共债务由GDP的91%削减到36%;进行税收改革,以促进平等与公平;增加科研投入,到2017年,使其占GDP的比重由0.34%提高到1.5%;建立清晰的各政府部门绩效指标体系。
年轻的国王深谙其父“外交立国”政策的精髓。他提出了“约旦第一”的思想,始终将约旦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积极开展地区及全面外交。几年来,阿卜杜拉二世凭借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高超的外交技巧,以“推动和平进程,开展全方位外交”为重点,在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问题及反恐等问题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和影响,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
对美关系排在了阿卜杜拉二世外交的首位。侯赛因国王执政后期,约美关系已有很大好转。1996年美国宣布约旦为其“非北约盟国”, 1997年初克林顿总统宣布约旦为美国“准盟国”。之后,美国为约旦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阿卜杜拉二世继续奉行亲美政策,积极争取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支持。阿卜杜拉二世上台后不久就向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保证:“将和我们的美国朋友合奏同一支曲子。”阿卜杜拉二世协助克林顿政府大力促进中东和平,利用约旦与以色列建交的特殊优势在巴以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在2000年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关键时期马不停蹄地在巴、以、美、埃等国间来往穿梭。阿卜杜拉二世是“9·11”事件后访美的第一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表示将为美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提供全面支持,也是唯一一个支持美国打击塔利班政权并出兵阿富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约旦虽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帮助伊拉克早日恢复、发展和稳定。在巴以问题上,约旦不满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为此多次督促美国加大对巴以问题的干涉力度。对小布什总统提出的“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及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倡议,约旦也予以支持。每年阿卜杜拉二世均数次访美,与美国高层往来密切,与小布什、鲍威尔等私交甚笃。作为奖励,美国不断增加对约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与约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扩大约旦对美国出口。目前美约每年贸易额达10亿多美元,美国是约旦最大贸易伙伴。
阿卜杜拉二世在同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大力改善同海湾各国的关系,并恢复了与科威特的大使级外交关系。侯赛因国王执政期间,约旦由于在海湾战争期间支持伊拉克及单方面与以色列签署和约,遭到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孤立,与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关系长期冷淡。阿卜杜拉二世上任不久,就对海湾多国的年轻领导人进行了拜访。1999年9月,他访问科威特之后,约旦与科威特关系迅速转暖;约旦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巴林等海湾国家的关系也上了新台阶。他还派拉吉卜首相出访伊拉克,同伊拉克继续保持较密切关系。2000年6月,阿卜杜拉二世参加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葬礼,大大推动了约叙关系。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对于美以提出的耶路撒冷主权划分方案,约旦予以坚决反对,并要求在解决关系约旦切身利益的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和水资源分配等问题时充分考虑其立场。巴以爆发新一轮严重流血冲突以来,约旦一直坚定地站在维护巴勒斯坦利益的立场上,谴责以色列的暴力行径,并在有关各方间频繁斡旋。
阿卜杜拉二世外交的另一特色是经济外交。阿卜杜拉二世上任之初,许多国家表示,将对约旦实行经济和技术支持,一些国家先后削减了约旦外债,重新安排了部分到期债务,并把部分债务转为对约旦的投资,其总额达10亿美元。约旦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达成数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为减轻债务负担,阿卜杜拉二世积极与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等债务国进行协商。2002年7月,巴黎俱乐部同意重新安排约旦已到期的41亿美元的债务,将偿还期推迟到2007年。这是巴黎俱乐部自1989年以来第6次重新安排约旦的债务。
阿卜杜拉二世还善于向国际社会推销自己,展现约旦的新形象。他频繁出现在西方媒体上,是阿拉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最受西方记者欢迎的阿拉伯年轻领导人。2002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一篇文章,对阿卜杜拉二世大加褒奖,称几乎很少有像阿卜杜拉二世这样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能够面对西方记者侃侃而谈,那样的坦率、轻松和充满信心。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及“9·11”事件发生后,中东局势更加复杂,美国打击阿富汗之后又将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可以说中东局势犹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给年轻的阿卜杜拉二世带来了上任以来的最大挑战。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约旦处境微妙。在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方面,阿卜杜拉二世因继续坚持保持与以色列的良好关系并不断扩大与以色列经济合作而在国内外受到很大压力。迫于压力,他宣布撤回驻以大使,多次谴责沙龙政府借反恐镇压巴勒斯坦人,企图围困、排挤阿拉法特,致使和平进程严重倒退。另一方面,阿卜杜拉二世也谴责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恐怖袭击,与美国、埃及一道参与巴勒斯坦安全改革,限制在约旦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活动。阿卜杜拉二世强调政治解决是和平的唯一途径,并积极进行斡旋,还联合埃及提出新和平建议。2001年12月,阿卜杜拉二世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巴勒斯坦地区的最新事态发展。阿卜杜拉二世表示,约旦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磋商,并主张通过对话和其他和平途径解决巴以争端。强调约旦坚定地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支持以阿拉法特为主席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2002年3月,阿卜杜拉二世在会见美国副总统切尼时表示,美国应发挥重要作用以结束巴以之间的暴力对抗,促使中东和平进程重新步入正确轨道,并确保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能够得到实施,同时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约旦明确支持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新领导层,更加积极地帮助巴勒斯坦稳定内部局势,进行安全机构改革,希望以此为契机,重启和谈;同时要求以色列全面落实和平“路线图”计划,并表示愿意为以军从加沙撤离提供协助。
在伊拉克问题上,阿卜杜拉二世强调应尊重伊主权与领土完整,呼吁尽快解除对伊制裁。2000年9月,约旦卫生部长塔利克率代表团闯飞巴格达,开了各国纷纷闯飞的先例。同年,约旦首相和伊拉克外长实现互访,这是海湾战争后访伊的约旦最高官员,也是第一位阿拉伯政府首脑访伊。2003年春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已成为约旦的最大贸易伙伴。约旦每年从伊拉克进口约9亿美元,伊拉克是约旦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此外,伊拉克每年还无偿向约旦提供500万桶石油以及以半价向约旦出售500万桶石油。因此,约旦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既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损,又担心引起地区和国内局势动荡,刺激恐怖主义再度蔓延。阿卜杜拉二世多次强调,约旦反对对伊拉克动武,他表示进攻伊拉克不仅是伊拉克人民的灾难,更是整个地区的灾难,势必将威胁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给约旦造成了2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巴以冲突和美国“倒萨”战争也对约旦国内政治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约旦巴勒斯坦人众多,2001年“9·11”后国内民众普遍反美和反以,再加上经济上与伊拉克的密切关系,阿卜杜拉二世处境尤为艰难。2002年8月,包括伊斯兰行动阵线在内的约旦14个反对党联名发表声明,要求政府停止与美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反对支持美对伊动武,认为政府在美国威胁入侵伊拉克的时候与美军进行军事演习是不可接受的。10月,约旦境内发生袭击美国外交官并导致死亡事件,随后政府军与极端组织发生多起冲突。事实上,对于美国“倒萨”,阿卜杜拉二世选择余地很小。对阿卜杜拉二世来说,约旦无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更需要美国,站在美国人一边是其战略选择。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约旦境内部署了爱国者导弹,帮助约旦进行防御,以防萨达姆报复。约旦还在阿拉伯国家中率先驱逐了伊拉克外交官。战后,约旦又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参加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帮助伊拉克早日恢复安全与稳定,承认并支持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增加对伊拉克援助,并对伊进行人员培训。约旦还利用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机会,使约旦成为最重要的人员和物资的中转站,从伊拉克重建中获益颇多。此外,除了争取到美国增加对约援助外,约旦还从美国获得了7亿美元的额外经济援助。
2002年7月,阿卜杜拉二世在“财富论坛”上发表演讲称,“我很自豪地宣布,约旦在开创中东新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在民主实践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坚实的法律、责任和司法机构,与邻居实现了和平,推动了经济改革,向私人资本和管理打开了大门。2002年我们经济增长率将超过5%,对外债务由两年前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20%下降到现在的约73%”。这可以说是阿卜杜拉二世新政政绩的真实写照。不过,尽管阿卜杜拉二世“新政”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毕竟约旦国小,资源少,周边及地区环境错综复杂、变幻莫测,这给阿卜杜拉二世带来了诸多挑战。
尤其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爆发,以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国家陷入动荡,阿卜杜拉二世国王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改革压力增大,国内政局动荡,抗议与冲突不断,要求限制王权的呼声增高。发端于突尼斯的抗议活动在整个阿拉伯地区蔓延扩散,并波及约旦,约旦也爆发了要求王室削减权力、扩大民主的抗议活动。2011年1月,约旦反对派政党开始举行抗议示威活动,要求进行彻底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从2011年以来,约旦民众示威游行活动频繁,呼吁政府进行改革、解散议会、修改选举法,并多次引发流血冲突。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反对派政党活跃,地区主义、部族主义抬头,反对王室特权,要求君主立宪,甚至废除王室的呼声增大。第二,地区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约旦经济面临更大困境。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物价上涨,失业问题严重。2009年约旦经济增长率为5.5%,但2010年以来不断下降,2010年为2.3%, 2011年为2.6%, 2012年为2.7%, 2013年为2.8%。官方登记的失业率高达12%,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对外贸易严重不平衡,外债飙升。第三,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尤其是近百万叙利亚难民涌入约旦境内,给约旦带来经济、社会和安全方面的诸多难题。第四,地区安全环境日益脆弱。地区重大安全危机不断,巴以和平进程中断,传统地区秩序开始坍塌,尤其是传统盟友穆巴拉克政权垮台、叙利亚大规模内战爆发、政治伊斯兰的兴起,以及“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主义的扩张,都给约旦带来严重的政治和安全危机。
在此背景下,阿卜杜拉二世国王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大改革力度,加速政治改革,如更换内阁,惩治腐败,开展全国对话,修改宪法、政党法和选举法,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等。2011年2月,国王下令解散萨米尔·里法伊领导的政府,指派前首相马鲁夫·巴希特出任首相并组建内阁,要求其“采取可行、快速、切实的措施,实施真正的政治改革……确保所有约旦人过上安全、体面的生活”。2011年3月14日,国王下令成立由52名政治人士组成的“全国对话委员会”,负责在三个月内起草新的选举法、政党法。8月,阿卜杜拉二世接受了改革方案文本。修改后的宪法方案涉及42处改动。根据这一方案,首相将由议会投票选举产生,不再由国王指定。方案取消了国王无限期推迟选举的权力,规定议会解散4个月内必须举行选举。这一方案同时限制了政府在议会休会期间制定、颁布法律的权力。2011年5月,政府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共集会法。根据新法律,任何公共集会或示威不再需要政府部门批准,组织者只需提前48小时通知政府,以便政府采取必要的安全和组织措施。2011年6月,阿卜杜拉二世在电视演讲中表示支持改革,承诺将进行更多改革。在选举制度方面,他强调,未来的选举过程应当“公平和透明”,应鼓励所有政党积极参与议会选举。下届议会选举将实行比例代表制,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党派将负责组建内阁。除议会选举外,地方政府选举也将依照新的法律进行,以保证地方政府更好地代表民众意愿和利益,更加公正有效地为民众服务。在经济改革方面,强调经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首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税制改革、提高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和保障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在治理腐败方面,表示正在“坚定不移地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但也绝不容忍借反腐败之名诬陷他人的行为。2012年阿卜杜拉二世下令成立国家廉洁委员会。2013年1月23日,约旦依照新的选举法顺利举行了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随后组成了恩苏尔领导的内阁。
由于阿卜杜拉二世国王能够顺应形势和时代的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和改革,因此在地区形势急剧动荡的大环境下,约旦总体上保持了国内稳定,度过了危机。约旦也成为地区国家中成功应对“阿拉伯之春”的为数不多的典型之一。根据一家阿拉伯国家智库编撰的“阿拉伯国家民主指数”,约旦在民主化改革方面名列前茅,2008年得分排名第二,2009年排名第一,2010年排名第四,2012年排名第二,2014年排名第二。在2010年“自由之家”发布的世界自由度报告中,约旦被列入“不自由”国家类别,但在中东非洲18个国家中排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