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产品背景
1.1.1 产品简介
O2O社区在经历了2014年的大红大紫后,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可谓哀鸿遍野。叮咚小区、嘿客相继死去,而作为很多项目融资对标案例的社区001最终也破灭了,而此时另一家类似的公司却宣称在C轮融资中拿到7000万美元的融资,一死一生的社区商超O2O不免让人唏嘘。这家公司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爱鲜蜂(见图1.1)。在互联网+的投资大潮急转直下并且演变成互联网寒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是谁在裸泳。裸泳者在寒冬中能活着已是不易,而爱鲜蜂能在这个阶段逆势而上肯定有它的道理,现在我们就娓娓道来。
图1.1 爱鲜蜂的产品页面
三节课一直坚持的观点是:社区O2O的需求和场景真实存在,但如何切入及怎么操盘还需要不断探索,从那些不那么成功的产品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产品和运营的节奏各有各的问题,而爱鲜蜂让我们看到在操盘上更加“性感”的表现。
任何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而爱鲜蜂的定位有以下两点。
● 产品定位:专注最后一公里的生鲜配送、零食的一小时闪送。
● 用户定位:懒人、吃货、带小孩的家庭主妇。
经过笔者的分析,用户在使用爱鲜蜂的时候会有以下两种比较典型的场景。
(1)场景一
● 用户:懒人、吃货。
● 需求:吃水果、零食。
● 要解决的痛点:对于懒人来说抬抬脚都是很痛苦的事情;附近超市的零食和水果的品类太少,离大超市又太远。
(2)场景二
● 用户:家庭主妇。
● 需求:买菜、做饭。
● 要解决的痛点:孩子太小,不方便带出去买菜;自己出去买菜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怕出事。
为了满足用户的以上使用场景,爱鲜蜂用如图1.2所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图1.2 爱鲜蜂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爱鲜蜂用众包物流配送的方式来应对配送环节。由于爱鲜蜂是社区O2O,自己的线下店铺主要是直接和小区的超市合作,以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来降低自己进入小区市场的难度。而爱鲜蜂在配送环节注意到每个小区总有一些赋闲的大爷大妈,利用这些人的人力成本要比自己招聘配送团队相对低得多,而且当地小区的人更加熟悉自己的环境配送起来更快捷。这与笔者调研过的百度外卖完全不同,解决方案不同的原因在于场景不同。这也是三节课一直主张的观点:解决方案一定要结合用户、需求、场景这三者进行考虑。这样不至于违背基本的常识。
而在移动端App上,为了实现自己的核心业务逻辑,爱鲜蜂实现了如图1.3所示的功能结构。
图1.3 爱鲜蜂的产品功能结构
1.1.2 产品发展历史大事件
这样的产品功能结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爱鲜蜂也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才走到现在的,笔者通过在IT桔子和网络上进行查询,得到了以下信息。
● 2014年5月,爱鲜蜂微信服务号上线。
● 2014年6月12日,拿到清流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
● 2014年7月,爱鲜蜂网上线,日订单量达1000单。
● 2014年9月,铺设配送点达到2000个,在北京累计用户达到25万,且二次购买率30%以上。
● 2014年10月23日,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
● 2014年12月12日,爱鲜蜂App在App Store上线。
● 2015年3月,全国日订单量超过3万单,并于该月30日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2亿美元。
● 2015年7月,全国日订单量超过10万单,用户规模达到500万,合作便利店超过1万家,月流水超过1亿元人民币。
● 2015年9月23日,完成7000万美元C轮融资。
● 2015年11月,与北京公交合作,在公交车上投放“掌上便利店”的整个车身广告。
● 2015年12月,爱鲜蜂称与百度展开合作,接入第3方服务。
● 2016年年初,“年终奖提前发”活动引来上亿人围观。
● 2016年3月24日,爱鲜蜂陷入供应商讨薪风波,而爱鲜蜂表示从未拖欠薪资,合作供应商在2015年已停止合作并已经因为此事报警。
1.1.3 竞品简介
以下是爱鲜蜂的部分竞品。
● 社区100:分布在各个小区的生活超市,已消失。
● 京东到家:京东旗下的社区服务App,拥有强大的京东物流支撑。
● 小区快点:以广州、成都、长沙为主战场的社区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