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河中征战:13世纪前中亚地区的王朝更迭

13世纪之前,活动在中亚河中地区的游牧民族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这一时期,集中于此的主要是波斯人和突厥人,他们之间的战争围绕着水草和牛羊而展开。

从9世纪开始到10世纪,中亚河中地区的统治者是建立萨曼王朝的伊朗人。公元893年,萨曼王朝君主伊斯迈尔发动了对突厥世界的战争,对突厥人来说,伴随战争而来的还有信仰的转变。公元962年,伽色尼王朝由突厥奴隶阿尔普特勤建立。37年后,伽色尼王朝击败了萨曼王朝,呼罗珊地区被纳入伽色尼的版图。公元1041年,伽色尼王朝被另一突厥王朝——哈拉汗王朝取代,河中地区的统治权再度易主。

到了12世纪,蒙古契丹族崛起,他们抢夺了哈拉汗王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权,并在东突厥斯坦建立了喀喇契丹帝国。公元1207年,喀喇契丹帝国被花剌子模帝国击败,整个河中地区也开始由它统治。

1.萨曼王朝:中亚新兴势力的迅速崛起

公元751年,怛罗斯河之战后,阿拉伯人开始强化河中地区的统治,而这一行动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一百年之后的伊朗民族。当时的阿拉伯总督认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和与阿拉伯人有着不同信仰的突厥人。将这两大威胁在河中地区消除以后,阿拉伯人的工作就是在哈里发的名义下,为自己而战。

但是,在公元850年到875年,古粟特人的后裔——本地伊朗人渐渐成为新崛起的力量,从阿拉伯人手中接过对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统治权,形成了由纯伊朗人组成的萨曼王朝。公元999年之前,萨曼王朝的首都为布哈拉,并成为河中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需要注意的是,伊朗人同阿拉伯人之间这种统治权力的转移,并不是暴力或革命的结果,而是出现在哈里发内部的一种相对温和的转移。

虽然在表面上,萨曼王朝满足于“埃米尔”掌权者这样的称号,以巴格达哈里发代表的身份为荣,但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目的,他们是完全独立的,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伊朗民族国家的复辟。

萨曼王朝的建立者是纳斯尔·伊本·阿赫穆德。公元875年,阿拉伯哈里发穆塔米德将河中地区以赏赐的形式封给纳斯尔,于是,撒马尔罕成为纳斯尔的驻地。随后,纳斯尔将自己的兄弟伊斯迈尔任命为布哈拉总督。公元885年,纳斯尔和伊斯迈尔发生冲突。公元892年,纳斯尔逝世,伊斯迈尔统一了河中地区,布哈拉成为萨曼王朝的新都城。

伊斯迈尔·伊本·阿赫穆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君主。公元900年,伊斯迈尔亲自率军击败了位于巴尔赫附近呼罗珊的萨法尔王朝,其君主阿玛尔·伊本·埃勒斯被俘,呼罗珊全境被吞并,伊朗的国土由此扩大一倍。公元902年,伊斯迈尔再度发动战争,夺取了包括剌夷和加兹温在内的塔巴里斯坦。早在公元893年,伊斯迈尔就开始对东北突厥所在的怛罗斯发动了长久的远征,最终实现了对怛罗斯的占领。在这一次远征中,伊斯迈尔夺取了大量突厥的战利品,包括牛羊、骆驼等牲畜。

这次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波斯人对突厥世界的战争,当时处于边境地区的突厥游牧民族同波斯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冲突,直到他们逐渐被同化,这些冲突才逐渐缓和并消失。而萨曼王朝征伐突厥,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这些游牧民族的信仰。为此萨曼王朝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成功,但也为自身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正是萨曼王朝所做的种种努力,才让突厥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可以借机来取代萨曼王朝。

萨曼王朝疆域在纳斯尔二世统治期间达到顶峰,统治范围北至塔什干,东到费尔干纳,西南到剌夷,甚至将喀什葛尔也囊括在内。但是,纳斯尔二世却因为自身的信仰转变而引发了河中部分地区的严重动乱,最终被迫退位。

纳斯尔二世的继位者是努赫一世,他在位期间,萨曼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对内,萨曼王朝面临着军事贵族的不断叛乱;对外,另一个伊朗王朝——布威王朝因为信仰的不同,与萨曼王朝不断发生冲突。不过,信仰的分歧对于两个王朝来说只是借口,对剌夷城的争夺才是双方真正的目的。随后,二者发生了战争,这次战争让萨曼王朝再度衰落,其抵御匈奴人的力量也被严重削弱,伊朗内部历史也受到了重要影响。

当时,许多突厥人被同化,成为河中地区的雇佣军,伊朗各个重镇也逐渐被这些突厥人掌控。萨曼王朝由阿布德·马利克一世统治时,突厥奴隶阿尔普特勤先后被提拔为萨曼王朝卫队的统帅和呼罗珊总督。但是好景不长,曼苏尔一世继位后就罢免了阿尔普特勤。

阿尔普特勤被迫逃往巴尔赫城,但是萨曼王朝的军队穷追不舍,公元962年,阿尔普特勤再度离开巴尔赫,前往阿富汗的伽色尼城。在伽色尼,阿尔普特勤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77年,他在伽色尼创建了突厥雇佣军,由另一名前突厥奴隶赛布克特勤统领。后来,赛布克特勤成为吐火罗和坎大哈的君主,实现了对喀布尔的征服。

努赫二世统治时期,萨曼王朝因伊朗军事贵族的独立而四分五裂。公元992年,贵族阿布·阿里向哈拉汗王朝统治者博格拉汗·哈伦求助,期望二者联合攻打萨曼王朝都城布哈拉。而努赫二世为了阻止叛乱和哈拉汗的进攻,前往突厥伽色尼王朝,向赛布克特勤求助。

赛布克特勤在公元995年率军从伽色尼出发,借着保卫萨曼王朝的名义,占领了呼罗珊地区。这样,萨曼王朝此时的疆域只剩下河中地区,而它的两边则分别盘踞着对它虎视眈眈的敌人——伽色尼突厥王朝和哈拉汗王朝。

公元999年,赛布克特勤之子马赫穆德在莫夫附近,将萨曼王朝刚刚继位3个月的君主马利克二世击败,成功获得呼罗珊地区的永久占有权。同年10月,在哈拉汗王朝君主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的带领下,河中地区沦陷,布哈拉被夺取,萨曼王朝君王马利克二世被俘,这个强大的王朝也由此宣告灭亡。

就这样,曾经统一的伊朗王朝被瓜分,其中,河中地区被喀什葛尔的哈拉汗占领,并纳入哈拉汗王朝的版图;而呼罗珊地区被突厥人占领,最终成为了阿富汗伽色尼突厥王朝的统治疆域。

2.河中突变:哈拉汗与伽色尼的“家庭”纠纷

回鹘突厥人失势后,往往将塔里木盆地的火州、焉耆、库车等地作为定居点,于是,古老的吐火罗地区渐渐变成了突厥地区,但即使如此,定居在这里的突厥人依旧对当地的信仰和文化表示尊重。但是,一百年之后居住在喀什、伊犁河流域和伊赛克湖地区的哈拉汗突厥人在信仰上有了新的立足点,同时,这些地区的地理特征开始出现实质性转变,在双重影响之下,这里原本的特征和面貌都不复存在。

喀什葛尔地区从10世纪到13世纪中期,一直都由哈拉汗王朝统治,但是对于哈拉汗王室的起源,我们一无所知,或许他们就像苏联东方学军家巴托尔德所说的那样,起源于一支九姓乌古斯突厥部落,一步步发展壮大,创立了哈拉汗王朝。

从当时的文献记载来看,哈拉汗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是喀什王博格拉汗萨图。从10世纪末到11世纪后期,博格拉汗萨图家族将塔里木西部绿洲、楚河流域和怛罗斯平原瓜分。

虽然有共同的信仰,哈拉汗突厥人同伊朗之间的恩怨和纷争也从未停止过,与河中地区萨曼王朝的战争也一直持续到萨曼王朝的灭亡。公元992年5月,哈拉汗发动的对萨曼王朝的战争,则是突厥人对河中地区一系列入侵的开始。最终,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成功占领了布哈拉,将萨曼王朝末代君主俘获,实现了对河中地区的吞并。

当时,伽色尼王朝杰出的领导者马赫穆德夺取了阿姆河以南的呼罗珊,由此,两个突厥王朝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友好时期,在此期间,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赫穆德为妻。

但是,这种和睦的关系极为短暂。哈拉汗王朝凭借着对喀什葛尔和伊犁河、楚河流域这些原突厥国土的统治,将自身视为正统的突厥王朝,而把以奴隶身份崛起的伽色尼王朝看作暴发户。

而除此之外,伽色尼王朝君主马赫穆德在1004年到1005年,将印度的旁遮普并入自己的领土范围,还抢夺了大量金银财宝,一时之间,伽色尼王朝的权力和财力都达到了顶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不会将其他王公贵族放在眼里,在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看来,定居于北部荒蛮之地的哈拉汗王朝不过是野蛮的同族人而已,何况这个同族人还是自身长久的威胁。

马赫穆德的预料是正确的,公元1006年,哈拉汗王朝首领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在堂兄于阗王卡迪尔汗·优素福的帮助下,趁着伽色尼王朝处理印度事务的时机,大举进攻呼罗珊,对巴尔赫和尼沙普尔实施了洗劫。

公元1008年1月4日,马赫穆德返回伊朗,对前来骚扰的敌人加以反击,他在巴尔赫附近打败了伊列克,将哈拉汗的军队赶出了呼罗珊。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河中地区的“突厥家庭”纠纷,那么这两个王朝在彼此纠缠的时候,还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情况:外敌侵犯——就在伊列克和马赫穆德在阿姆河沿岸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来自北京的契丹王国展开了对哈拉汗王朝后方的攻击。

公元1017年,一支契丹军队入侵喀什葛尔,后来被哈拉汗王朝君主托干汗打败。而从被发现的一份证据来看,当时在进攻哈拉汗王朝时,契丹曾经派遣过一名使者前往马赫穆德那里,可见契丹和伽色尼王朝之间曾达成过某种协议,目的就是共同对付哈拉汗王朝。

事实上,当时的伽色尼王朝正被困在对印度的征服战争中。马赫穆德于公元1014年占领了塔内瑟尔,随后在公元1019年攻占马图拉;公元1020年至1021年,瓜廖尔被伽色尼王朝军队围困;公元1025年,马赫穆德又攻占了索姆纳特。

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使得伽色尼王朝的领土一直延伸到恒河和马尔瓦地区。公元1025年,马赫穆德停止了对印度的征伐,开始回过头来同哈拉汗王朝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对抗。面对马赫穆德的强势进攻,阿里特勤不得不放弃撒尔马罕。

与此同时,哈拉汗王朝的另一位统治者于阗王卡迪尔汗·优素福进入河中,与马赫穆德在撒马尔罕进行了友好的会晤,二人对河中地区如何瓜分进行了商讨。但是,他们的期望并没有实现,马赫穆德在公元1026年返回呼罗珊之后,阿里特勤就率兵重新夺取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公元1032年,马赫穆德之子马苏德派兵对阿里特勤展开进攻,重新将布哈拉夺回,但是后来,这座城市又被阿里特勤夺取。

公元1033年,阿里特勤去世,布哈拉几次易主,最终于1041年,被哈拉汗王朝的另一位统治者贝里特勤占领,并一直持续到1068年。

公元1040年5月22日,在丹丹坎战役中,伽色尼王朝的军队被塞尔柱突厥人击败,呼罗珊地区也被他们夺取,而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则被赶回了阿富汗和印度。公元1089年,塞尔柱第三代领导者马立克沙赫占领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此,哈拉汗王朝的身份就变成了塞尔柱苏丹的代理人,而河中地区也变成了塞尔柱帝国的一个附属国。

在河中地区的哈拉汗王朝处于抗争与消亡之际时,位于伊犁地区和喀什葛尔地区的哈拉汗王朝的统治者则十分幸运地躲开了这次纷争。卡迪尔汗·优素福将位于喀什、于阗等地区的分散的家族成员统一起来,他离世之后,巴拉沙衮、于阗和喀什由他的儿子阿尔斯兰汗统治,怛罗斯地区则由他另一个儿子博格拉汗·穆罕默德统治。

1055年,博格拉汗·穆罕默德夺取了喀什葛尔,短暂地统一了这一地区。到11世纪末期,博格拉汗·哈伦再度统一该地区。当蒙古契丹人举兵进犯喀什葛尔地区时,这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突厥的烙印,而这一切则要归功于哈拉汗王朝的统治者。

3.塞尔柱人——伊朗文化的保护者

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图尔盖河、恩巴河和萨雷河之间的草原上居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古兹人,古兹人也被称为“乌古斯人”,在拜占庭编年史中,这支民族被称为“奥佐伊人”,而从成吉思汗开始,他们又被称为“土库曼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突厥人。

在11世纪,乌古斯人发展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内部经常爆发冲突。大约在公元1054年,对这些乌古斯人的记载开始出现于南俄罗斯的编年史中,由此可见,在更早的时期,他们就已经活动在这些地带了。但是,这些乌古斯人却始终遭受到居住在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迁徙到多瑙河下游,并进入巴尔干地区。但是,他们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公元1065年,在巴尔干地区,他们再度被击溃。

与他们命运完全不同的是另一支乌古斯人部落,这支部落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迁徙,并在途中征服了波斯和小亚细亚,这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所讲的将哈拉汗王朝击败的塞尔柱人。

塞尔柱部落的名字源自其头领塞尔柱克,塞尔柱克的父亲是古兹乞尼部落的一名酋长,外号为“帖木儿雅里赫”。公元985年,塞尔柱克率领乞尼黑部落脱离了古兹主体,生活在锡尔河下游地区。

当萨曼王朝同哈拉汗王朝抗争之际,明智的塞尔柱人选择支持萨曼王朝的王公们,与他们一同对抗哈拉汗王朝。但是,这一时期的塞尔柱人也有极大的野心,他们也是刚刚脱离草原的束缚,所以,在实质上,他们的野蛮程度要远远高于哈拉汗王朝。

随着萨曼王朝的灭亡,哈拉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展开了对萨曼王朝遗产的争夺。趁着双方争夺之际,塞尔柱人不断向前推进,在河中腹地驻扎,公元985年,布哈拉的东北部就已经被塞尔柱人占领。公元1025年,阿尔斯兰被推举为塞尔柱人首领,在他的带领下,塞尔柱人帮助哈拉汗王朝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对抗伽色尼王朝的马赫穆德。

这一时期,马赫穆德俘虏了阿尔斯兰,伽色尼王朝意欲对阿尔斯兰采取严格的约束措施,以迫使塞尔柱部落臣服。但对于从游牧草原而来的塞尔柱人来说,马赫穆德的这一措施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无奈之下,伽色尼王朝只能让阿里特勤继续统治河中地区。公元1032年,阿里特勤离世,一直同哈拉汗王朝保持友好关系的塞尔柱人开始反对阿里特勤的继承者们,从此,塞尔柱人踏上了为自身利益而战的征程。

公元1038年,塞尔柱人首领吐格利尔拜格向伽色尼王朝索要呼罗珊地区,但遭到伽色尼苏丹马苏德的拒绝。随后,吐格利尔拜格率领军队强行占领了尼沙普尔。公元1040年5月22日,在丹丹坎战役中,马苏德被塞尔柱人打败,被迫退回到阿富汗地区,整个呼罗珊地区被塞尔柱人占领。

可以说,当时在中亚所有的突厥部落中,塞尔柱人是一支最不开化、最缺乏传统意识的游牧民族,他们能够成为东伊朗的主人,依靠的并非自身能力,而是一次意外的成功。所幸塞尔柱人的首领都比较明智,否则,他们这次的成功对于文明世界而言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占领呼罗珊之后,塞尔柱人首领并没有像其他的野蛮部落一样,对阿拉伯—伊朗文化进行野蛮摧残,而是充当当地文化的保护者,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文化所具备的优越性。进入尼沙普尔之后,吐格利尔拜格就下达命令,要求部下遵守当地的制度。

不过,塞尔柱人的征服之旅依旧是按照草原游牧民族的方式来进行,每一个家族的成员都会寻找和掠夺战利品,即使是首领的亲属也不例外。而且,他们的首领吐格利尔拜格拥有最高的权威,这一点,所有塞尔柱人都必须承认。

1043年,吐格利尔拜格的兄弟查基尔拜格占领了花剌子模,表兄弟易普拉欣·伊本·伊纳尔占领了剌夷。不过,易普拉欣在统治剌夷的过程中,游牧民族作风太过强盛,在当地犯下了许多暴行,经过吐格利尔拜格的调整和治理,当地人的生活秩序才得以恢复。

更加深入阿拉伯—波斯世界之后,塞尔柱人的首领们越来越多地从当地的文化和行政管理中受益,这也让吐格利尔拜格从一个野蛮部落联盟首领渐渐转变成正规的国家领导,从而保证了他在亲属以及其他部落酋长之中的绝对权威,也保证了他在塞尔柱人之中的支配地位。

4.帝国崛起:塞尔柱人对西亚的占领

布威王朝由纯波斯人组成,是纯正的波斯王朝,统治着西波斯地区。这些波斯人的信仰使巴格达的哈里发失去了权力,他们自己则以宫廷侍长的身份,代表哈里发行使职权。

但是从11世纪开始,布威王朝开始衰落。公元1029年,布威王朝在伊剌克—阿只迷的大部分土地被伽色尼王朝夺取,公元1048年至1055年又遭到塞尔柱人的入侵。其间,布威王朝末代君主笃信自身的头衔,甚至期望保留“埃米尔—乌尔—乌马拉”的称呼,继续维持对巴格达、法尔斯等地区的统治。

后来,塞尔柱人首领吐格利尔拜格占领了伊剌克—阿只迷,巴格达等地也陷入混乱。令人惊讶的是,塞尔柱这支游牧民族竟然不知道如何占领城市,所以在进攻时,他们遭受到对方持续近一年的抵抗,最终伊斯法罕因为饥荒而投降。

征服了伊剌克—阿只迷之后,吐格利尔拜格被当地固定的生活模式吸引,决定在这里建立都城。于是,在封建分裂、政治动荡、文化混乱的大环境下,塞尔柱人代表并建立了一种秩序,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接受。公元1054年,阿塞拜疆地区的一些君主纷纷归顺,阿拔斯哈里发阿尔·哈一木也亲自邀请吐格利尔拜格前往巴格达,希望他帮助自己摆脱布威王朝的统治。于是,吐格利尔拜格于公元1055年进兵巴格达,推翻了布威王朝末代君主库思老·俾路支·拉希姆的统治。

公元1058年,吐格利尔拜格作为哈里发世俗权力代理人的身份得到哈里发的承认,他同时被授予了“东方和西方之王”的称号,这一称号意味着布威王朝被他推翻。吐格利尔拜格获得了这种前所未有的荣誉之后,开始回过头来对抗他的表兄弟易普拉欣的反叛。

易普拉欣在吐格利尔拜格进攻伊剌克—阿只迷期间,同哈里发卫队统帅贝撒希瑞结成同盟。公元1058年12月,贝撒希瑞趁着吐格利尔拜格和易普拉欣这对表兄弟对战的时机,迅速重新占领巴格达,并宣布阿尔·哈一木哈里发下台,在他看来,阿尔·哈一木对待塞尔柱人的态度太过友善。

面对此种形势,吐格利尔拜格表现得非常沉静和果断。首先,他在剌夷附近将易普拉欣打败,并将其处死;然后,他杀死了贝撒希瑞,将巴格达重新夺回;最后,他在公元1060年将阿尔·哈一木哈里发迎回都城。

至此,吐格利尔拜格已经不只是塞尔柱部落联盟的酋长,他不仅把自己的家族、氏族和部落带上了一条有纪律的道路,还拥有了正规国家领导者的地位和称号,成为阿拉伯哈里发国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吐格利尔拜格对哈里发的拯救获得了当地人的高度赞扬。

就这样,原来的波斯埃米尔国被塞尔柱人代替,吐格利尔拜格成为阿拉伯哈里发世俗权力的正式代表。这种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当时塞尔柱人受影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同其他伊朗人相比,他们所信奉的文化都是正统的。

当然,塞尔柱人并没有完全被同化,因为最初的几位塞尔柱领导者刚刚从狂野的游牧生活转变过来,不可能马上接受文明世界的意识形态。只是后来在对西方不断扩张和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发现,这种意识形态能够很好地为他们所用,于是,他们开始打着圣战的旗号,对自己的征服和扩张加以修饰和标榜。

而当时的西亚社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财力几乎被消耗殆尽,所以在征服过程中,塞尔柱人并未使用太多的战争和暴力手段。实现了对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之后,塞尔柱人没有摧毁这里原有的建构,而是将新的活力注入其中,这样一来,他们对这里的统治也就有了合法成分。

吐格利尔拜格的继承者是他的侄儿艾尔普·阿尔斯兰·伊本·查基尔拜格,从公元1063年继位开始,艾尔普就着手整顿氏族成员的陋习,尤其是成员的不遵守法纪,因为这些氏族成员不愿意建立正规的国家。公元1064年,艾尔普打败了企图反叛的堂兄和叔叔,将堂兄处死,但赦免了叔叔。

公元1070年,来自西方的米尔达西王朝向艾尔普称臣;1071年8月,在亚美尼亚的曼吉克战役中,艾尔普成功打败拜占庭,将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狄根尼斯俘虏。在当时看来,曼吉克战役只是塞尔柱人对亚美尼亚的一次成功征服,但是从长远看,曼吉克战役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胜利确保了突厥塞尔柱人对安纳托利亚的有效征服。

攻占拜占庭之后,艾尔普并没有太过为难它,而是很快给予了它自由。而对国内事务的处理,艾尔普也没有过多地干涉,而是将权力交给了波斯首相。

公元1072年,艾尔普离世,年仅17岁的马立克沙赫继位。当时,河中地区哈拉汗王朝君主沙姆斯·乌尔·莫尔克趁着塞尔柱帝国统治者更迭之际,进军呼罗珊地区,并占领了巴尔赫。马立克沙赫上任之后,马上发动了对抗哈拉汗王朝的战争,最终打败了沙姆斯,哈拉汗王朝向马立克沙赫俯首称臣。

胜利之后,马立克沙赫将巴尔赫交给自己的弟弟塔卡什管理,但是好景不长,塔卡什发动叛乱。马立克沙赫两次出兵镇压住叛乱,之后将塔卡什的双眼挖掉。在塔卡什叛乱之前,马立克沙赫的叔叔喀乌德曾于公元1078年在起儿漫叛乱,最后被处死。

塞尔柱氏族内部一系列叛乱表明,虽然塞尔柱帝国有波斯首相尼查姆·乌尔·莫尔克完善的管理,但是其首领马立克沙赫想要引导自己的部族接受阿拉伯—波斯国家的体制,还须面对更多的困难。莫尔克以及波斯官僚机构做过尝试,他们曾经试着将塞尔柱部落联盟的作用限制在突厥卫队的范围之内,但是这样的任务太过艰巨,因为让那些不安分、未开化的氏族成员服从命令是极为困难的。

最终,马立克沙赫和首相莫尔克达成了一致,他们认为,只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基础,塞尔柱帝国才能进行种种征服和冒险,而国家稳定的必要条件,就是强行让这些塞尔柱游牧民接受波斯人那样的定居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让塞尔柱帝国转变为传统的波斯式国家。对马立克沙赫本人而言,他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更乐于在豪华的宫廷内延续他的世系。

公元1080年,为了对抗哈拉汗王朝,马立克沙赫发动了对河中的第二次战争,对沙姆斯·乌尔·莫尔克的侄儿阿黑马德进行打击。马立克沙赫先是软禁阿黑马德,然后又以对待下属的方式派遣他驻守撒马尔罕。

公元1081年,苏里曼·伊本·库吐米施不顾堂兄马立克沙赫的命令,驻扎于小亚细亚的尼西亚,而这种举动对拜占庭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当时,正被内战困扰的拜占庭并未细分当时的形势,就向苏里曼求援,而苏里曼则借此建立了罗姆苏丹国,先后以尼西亚和伊康为都城。

塞尔柱帝国作为一个定都的政权国家,它所控制的只有波斯,而那些独立的塞尔柱人部落联盟始终活跃在小亚细亚的拜占庭疆域之内。这些活跃的部落,有一些像苏里曼一样,由塞尔柱幼支统领,还有一些是由来历不明的突厥酋长统治。这些部落从1084年开始,在锡瓦斯和凯撒利亚一带活动。

古兹部落伴随着不断的流浪和迁徙,慢慢将这些古文明地区加以分割,而塞尔柱帝国的苏丹们为了防止本国被古兹部落骚扰和入侵,将该部落的人安置在小亚细亚一带。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波斯本土为何没有被突厥化,而安纳托利亚却成了第二个突厥斯坦。

在小亚细亚一带,这些彼此独立的古兹部落之间、酋长之间的战争往往是由于对战利品的争夺。公元1086年,他们将小亚细亚大片土地占领之后,苏里曼·伊本·库吐米施开始攻打叙利亚。在叙利亚,苏里曼同马立克沙赫的弟弟突吐施爆发了战争,突吐施早在公元1079年就在大马士革开辟了一块封地,在这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突吐施杀死了苏里曼,阿勒颇被并入大马士革。

公元1087年,突吐施正打算在阿勒颇筹建一个独立的塞尔柱王国,马立克沙赫突然来到叙利亚,强迫突吐施交出阿勒颇,退回大马士革。随后,马立克沙赫在阿勒颇举行觐见仪式,给古兹部落的酋长们重新划分封地。

同塞尔柱帝国的先辈们一样,马立克沙赫一生都致力于将征服的西部领土合法化。为此,他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让古兹队伍以游牧的方式不断迁徙,慢慢渗透进叙利亚周围的土地;二是利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内战的间隙直接入侵。

在波斯地区,塞尔柱帝国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首相莫尔克负责,他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地维护了当时局面的统一,而东方和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只能依靠马立克沙赫的黩武政治来控制。此外,小亚细亚地区的塞尔柱人部落则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5.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陨落

公元1092年,马立克沙赫去世,塞尔柱帝国的统治也随之陷入无政府状态。第二年,马立克沙赫的长子巴尔基雅鲁克刚继位,就遭到所有亲属的反叛。第一个就是他的叔叔突吐施,突吐施在马立克沙赫死后就将阿勒颇再次纳入大马士革,并准备夺取波斯。

公元1095年2月26日,在剌夷附近,突吐施战败而亡。而从继位开始到1104年,巴尔基雅鲁克始终在与亲属们斗争,最后,他无奈地将波斯瓜分,曾经盛极一时的塞尔柱帝国开始了三足鼎立的时期:波斯苏丹国归巴尔基雅鲁克和兄弟们所有;突吐施的儿子们占据包括阿勒颇在内的大马士革王国;小亚细亚苏丹国归苏尔曼的儿子所有。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三个王国处于并存状态,但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大马士革塞尔柱王国在很短时间内就表现出了阿拉伯特征,但它的存在是短暂的,不久,这个王国就被突吐施家族自己的卫队摧毁了。小亚细亚王国则生存了二百年之久,原因在于其统治阶层对秩序持久而成功的维持,后来,从这个王国中产生了土耳其历史。波斯苏丹王国虽然占据呼罗珊、阿塞拜疆等中心地区,但其居民大部分都是伊朗人,在这里,塞尔柱人因为过于分散而难以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实施管控。

小亚细亚苏丹王国的塞尔柱人在存续期间不但进行着政治上的征服,还对这里的土地加以改变和利用。原本生活于此的拜占庭农民,渐渐被土库曼的游牧民取代,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中亚草原的延伸地带。所以,来自吉尔吉斯的牧民们与这块土地有某种自然的先天联系,在这里,他们感到亲切和习惯,由此也将耕地变成了牧场。

古兹人来自咸海,从那片荒凉的土地来到这里后,就迅速将其占为己有,同时,他们也把突厥连同草原的特征一并带到这里。但是,这些突厥人后来所征服的色雷斯却没有表现出草原特征,这也说明,在塞琉古王朝到罗马人时代,这些地带已经因为战争变成了半沙漠的草原地区,色雷斯则因为不断充当战场而成为荒凉之地。

促进安纳托利亚地区突厥化的关键因素,与其说是塞尔柱王朝本身,倒不如说是处于该地区的埃米尔氏族和土库曼氏族,因为这些氏族并非对塞尔柱王朝的命令言听计从。从文化方面来讲,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人非常愿意看到他们同族人被伊朗化,当时,突厥没有书面语言,在公元1275年之前,他们一直把波斯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

从12世纪到13世纪,塞尔柱人的文化属于土库曼基础上的波斯文化层。他们说波斯语言、写波斯文字,就如同在波兰和匈牙利说拉丁语一样。但是即使如此,加拉太、弗吉尼亚地区因为古兹部落而出现根本性突厥化这一事实也无法更改。

伊朗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这里,突厥特征无论多么深刻,都始终难以渗入。这是因为,当时伊朗本身的文明和种族特征都已经足够深刻和明显,以致入侵者突厥渐渐地被伊朗化。几乎是在入侵之前,突厥的王室就被伊朗化,但突厥军队则晚很多,他们经历了几代领导人之后才渐渐被同化。

从公元1040年至1055年,由于塞尔柱人的入侵,伊朗的大门被打开。随后,草原游牧民族如洪水一般涌入,冲垮了伊朗的防御。塞尔柱人成为统治者之后,为了阻止中亚各个部落效法自己来入侵,打算马上关闭伊朗这扇被打开的大门。但是已经波斯化的塞尔柱人最终并没有如愿,尽管他们有阿姆河岸作为防线,但是依旧没能阻挡那些游牧民族的侵犯。

同时,内乱也成为塞尔柱人历史上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一特色的存在使塞尔柱人恢复萨珊波斯国的愿望如同虚无的泡沫一样幻灭。

历史已经有力地证实,即使有吐格利尔拜格和马立克沙赫一样伟大的君主,就整个塞尔柱帝国而言,他们也不可能永久地接受阿拉伯—波斯国家的概念,这和加洛林王朝始终无法接受罗马国家观念一样。

公元1105年,巴尔基雅鲁克的弟弟穆罕默德继位,阿拉伯哈里发暗中反叛,塞尔柱人不得不为此展开斗争。当时,因为哈里发的反叛,表面上看起来和谐的伊斯法罕的塞尔柱宫廷同阿巴斯宫廷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尖锐和紧张。

到12世纪下半叶,哈里发获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这标志着突厥同阿拉伯之间所谓牢不可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之后,穆罕默德和马苏德两位塞尔柱苏丹统治时期,从公元1118年到1152年,整个塞尔柱帝国也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塞尔柱苏丹同阿拉伯哈里发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关系也愈加僵化。

当时,塞尔柱苏丹主要定居在哈马丹,其领土也只有伊剌克—阿只迷地区,其余的行省已经被突厥军人和世袭封建主占领。其中,世袭突厥长官阿贝他伊尔弟吉兹及其儿子统治阿塞拜疆,后来,他们都成了塞尔柱苏丹的宫廷侍长。

公元1190年,阿贝他帕烈文的继承者凯佐尔·阿尔斯兰曾监禁吐格利尔三世,直到凯佐尔·阿尔斯兰去世之后,吐格利尔三世才重新获得了在伊剌克—阿只迷的独立。吐格利尔三世身上尽管还存在着塞尔柱人的狂野精神,但是他出现的时代已然注定他无法重振江山。所以,这个地区性的塞尔柱小王国也如昙花一现,在公元1194年被花剌子模突厥人征服。

6.桑伽:末代君主的英雄气概

马立克沙赫的幼子桑伽是塞尔柱帝国的最后一位苏丹,桑伽属于典型的被伊朗化的突厥人,在位期间,他竭尽所能地对波斯文化进行保护,全力阻止塞尔柱帝国的灭亡。他的勇敢和智慧让他成为波斯历史上的传奇英雄。

当马立克沙赫的儿子们在公元1096年争相分割封地之时,未满12岁的桑伽获得了呼罗珊地区,以莫夫为主要驻地。公元1102年,哈拉汗王朝的军队在喀迪尔汗·加布拉伊尔的率领下,大肆入侵呼罗珊。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桑伽奋起反抗,最后,在帖木儿兹附近,喀什葛尔哈拉汗王朝的军队被打败,加布拉伊尔被杀。

打败了加布拉伊尔之后,阿尔斯兰汗以桑伽封臣的身份被派往河中驻守。公元1130年,阿尔斯兰汗同桑伽发生冲突,桑伽占领了撒马尔罕,并将阿尔斯兰汗罢黜。随后,一直处于桑伽庇护之下的哈拉汗王朝王公哈桑特勤以及鲁肯·阿德丁·马赫穆德先后承担了阿尔斯兰汗的职务。

公元1117年,地处阿富汗地区的伽色尼王朝爆发王族内乱,桑伽趁机入侵,将加兹尼城攻下,并拥立伽色尼王朝的王子巴赫拉姆沙河为王。这样,桑伽不但成为伊朗东部大苏丹国的君主,还获得了伽色尼王朝统治下的阿富汗地区、哈拉汗王朝区域内的河中地区的宗主身份。

花剌子模沙阿特西兹并不满足于桑伽封臣的身份,于是以独立的名义同桑伽展开了斗争。公元1138年,桑伽在赫扎拉斯普将沙阿特西兹打败并赶走,但沙阿特西兹在公元1141年再度返回,而桑伽则大度地将其赦免。

同年,从中国迁徙而来的喀喇契丹人开始对河中地区进行骚扰和入侵。这些蒙古人尊崇佛家文化,所以当地的伊斯兰社会感到极度恐慌,都以无比惊恐的心情去注视他们。对此,桑伽亲自率领军队迎战,但是公元1141年9月,在撒马尔罕附近的卡特文战败。

整个河中地区被喀喇契丹人占领之后,花剌子模沙阿特西兹也乘虚而入,起兵反叛进攻呼罗珊,将莫夫和尼沙普尔占领。于是,桑伽再次起兵反击,驱逐了沙阿特西兹。接着,在公元1143年到1144年的两年里,桑伽分两次对花剌子模出兵,在第二次进攻中,桑伽的部队开到乌尔根奇城下,沙阿特西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封地地位。

不过,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桑伽身上的英雄气魄也不断地遭到磨损,甚至消耗殆尽。公元1153年,桑伽亲自前往各地推行波斯化的行政制度和财政制度,却在巴尔赫附近因为古兹部落的叛乱而不幸被俘。然后,古兹部落抢占了呼罗珊地区的重要城市,直到公元1156年,桑伽才重获自由,但在第二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桑伽穷其一生都想在伊朗地区建构一个坚固稳定的塞尔柱王国,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透过古兹部落的叛乱,我们可以看到,将那些塞尔柱游牧部落纳入阿拉伯—波斯行政体系是极为艰难的。早期,在塞尔柱帝国各王朝崩溃之前,塞尔柱人所维持的波斯行政机构就已经名存实亡。

而新波斯苏丹国消失之后,伊朗和小亚细亚被塞尔柱人征服的历史也就只是土库曼部落武力运动的一部分了。为了实现对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从10世纪中期出现的古兹部落到15世纪的喀雍鲁部落,从卡拉曼人再到塞尔柱人,这些全部都是依照中亚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祖先部落所采用的方式进行交战的。

暂且不论这些在根本上伊朗化的塞尔柱人有何种文化倾向,单从他们的胜利来说,伊朗和小亚细亚就在经济和社会上成了草原的延伸地带。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这的确是一场灾难——耕地被破坏,地球面貌被改变。当然,相比于小亚细亚,伊朗地区的情况要好一些,至少在伊朗各个城市的绿洲上,原来的柏树园和玫瑰园耕地在塔吉克人统治期间还在继续耕种。但是,随着最后一片园地的消失,这些文明城市开始被草原淹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驱赶着牛羊的游牧部落将帐篷一个一个地搭建在河流的源头。

或许可以说,突厥人确实是天才统治家,他们当中有一些精明的首领,只是通过对定居居民的内部纷争加以平息,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居民的认可,从而被拥立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塔吉克人的文化就同当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但最终又分散开来。由此,游牧民族开始了新的迁徙,曾经的国家观念也被抛弃,直到某一个游牧部落因为获得王位而再度定居,新一轮的聚散过程开始。

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新鲜的外来活力被不断注入,因此,这一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所以,11世纪到17世纪的吉尔吉斯或者土库曼草原的边界上,新的游牧民族一旦出现,就会在与当地塔吉克人的融合过程中占领他们的领地。

这种双重现象在桑伽统治的时代更为常见,桑伽时代之后,塞尔柱人建立突厥—波斯帝国的梦想被同族花剌子模的沙赫们实现。于是,实行突厥军事机构、波斯行政体制的帝国出现。同时,东突厥斯坦被来自远东地区的喀喇契丹人夺取,这也预示着一百年之后,草原主体力量成吉思汗大军的到来。

对于塞尔柱帝国的这一段历史,我们最后做一个总结:那些成为波斯苏丹的塞尔柱首领们之所以没有使波斯突厥化,很大一部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这个愿望。恰恰是因为他们主动成为波斯人,同时竭尽全力去保护伊朗人民不受古兹部落的骚扰,当地的伊朗文化才得以免受土库曼人的蹂躏。

然而,在乌姆河下游南岸人口密集的区域,塞尔柱人并没有成功阻止土库曼人,或许,这也是桑伽被古兹部落打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塞尔柱人幼支所领导的土库曼部落将古拜占庭的土地变成突厥人的领土,这样一来,在科尼亚苏丹们的统治之下,他们就渐渐变成了近代历史上的土耳其人。

7.辽国的余晖:喀喇契丹帝国

公元936年至1116年,中国的河北、山西北部、热河地区和察哈尔地区被一支起源于辽河的蒙古契丹人统治。从公元1116年开始到1122年,这支蒙古契丹人被通古斯族的女真人取代,中国北部的统治权也由此落入金人之手。

成为金人的臣民之后,契丹人的主体依然居住在原来的领地,即满洲西部到热河东部的区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开始向西部迁徙,一直到塔里木北部边缘,并获得了当地吐鲁番、别十八里、库车等的宗主权。

公元1128年,在塔里木地区北部定居的契丹人再次出发,向喀什葛尔进军,但被喀什葛尔的哈拉汗王朝统治者击败。而原契丹王室的王子耶律大石率领被击溃的契丹队伍向西北流亡,并在塔尔巴哈台建立额敏城。

与此同时,哈拉汗王朝在伊赛克湖以西的巴沙拉衮地区遭受到葛逻禄人和康里突厥人的威胁,哈拉汗王朝可汗前往契丹,向耶律大石求助。随后,耶律大石率领军队进入巴沙拉衮,夺取哈拉汗王朝可汗的统治权,并以巴沙拉衮为都城,自称“古儿汗”,即“世界之王”,从此之后,“古儿汗”的称号世代沿袭。

不久,新一代契丹古儿汗就实现了对哈拉汗王朝在于阗、喀什地区统治者的征服,最终,东突厥斯坦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新的契丹帝国,即喀喇契丹帝国。

蒙古契丹人在北京的统治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已经出现明显的汉化特征。喀喇契丹帝国建立之后,虽然一直居住在东突厥斯坦地区,但是始终尊崇中国文化,敌视阿拉伯—波斯文化,因此被当地人视为异类。

同其他游牧民族不同的是,契丹人的每一个家庭最主要的负担就是赋税,这一点同中原地区的情况相同。同时,古儿汗们不会通过封赏属地来讨好家族和亲属,这一点也证明了他们所采用的中国式行政管理思想,甚至有观点认为,当时喀喇契丹国的行政语言可能是汉语。可以说,喀喇契丹帝国的建立,对哈拉汗王朝所推行的思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公元1130年至1142年,喀喇契丹帝国由第一代古儿汗耶律大石统治,为了巩固自身在伊赛克湖和喀什葛尔地区的土地,耶律大石果断牺牲了东哈拉汗王朝的利益,同时对处于河中地区的西哈拉汗王朝展开进攻。当时,西哈拉汗王朝以西正处在桑伽统治的塞尔柱苏丹国时代。

公元1137年5月6日,在费尔干纳地区,耶律大石将哈拉汗王朝在撒马尔罕的统治者马赫穆德打败;1141年9月9日,桑伽苏丹率军前来救援,在卡特文被契丹军队击败。喀喇契丹帝国古儿汗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宗主权夺走,而这些地区的统治者则作为古儿汗的封臣继续统治。同年,在喀喇契丹帝国的持续打击下,花剌子模沙阿特西兹向契丹称臣。沙阿特西兹虽然一心期望摆脱契丹人的控制,继承塞尔柱人在东伊朗的统治地位,但因实力悬殊,他们不得不继续对契丹古儿汗称臣纳贡。

这样一来,哈密到咸海这些地区就都成了喀喇契丹帝国的领土,而从叶尼塞河上游到阿姆河地带,喀喇契丹帝国则拥有绝对宗主权。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在伊斯兰突厥疆域之内,这支突然崛起的蒙古人霸权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和耻辱。对于喀喇契丹帝国来说,他们关注的焦点只是他们赖以汲取文化源泉的中国,而不是他们统治之下的宗教型社会。

古儿汗耶律大石算得上杰出的人物,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学者。与此同时,中国对这些北京君主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关注和感兴趣,所以,这些契丹人并未在当地历史上被浓墨重彩地提及,只是被一些阿拉伯—波斯历史地理学者以某种轻蔑的称呼间接提到。

公元1142年,古儿汗耶律大石去世,其遗孀塔不烟摄政到1150年。随后,耶律大石的儿子耶律夷烈继位,1163年,随着耶律夷烈的离世,其姐姐耶律诗摄政,直至1178年。其间,喀喇契丹帝国在1165年进攻呼罗珊,夺取了巴尔赫。在耶律夷烈的儿子耶律直鲁古统治期间,喀喇契丹帝国同花剌子模沙赫发生激烈冲突,结果是两败俱伤,两个国家也因元气受伤而逐渐衰落,蒙古人则坐收了渔翁之利。

8.太阳土地:花剌子模帝国

同喀喇契丹帝国以及中国化的蒙古社会不同,花剌子模的沙赫们是当地突厥社会的代表,尤其是塞尔柱帝国桑伽死后的空窗期。自从公元1153年意外获胜以来,呼罗珊王国的乌古斯首领们就一直独断专行,在桑伽死后的无人继承时期,他们多多少少承认过花剌子模的宗主权。

公元1172年,花剌子模沙赫阿尔斯兰离世,他的两个儿子展开了王位争夺战,最终,苏丹·沙赫击败了塔卡什,塔卡什前往喀喇契丹帝国求助。而为了帮助塔卡什,喀喇契丹帝国的耶律诗派遣自己的丈夫率领军队进攻花剌子模。同年12月,在喀喇契丹帝国的帮助下,塔卡什成功地登上王位。

但是,两个国家并没有因此相安无事,喀喇契丹帝国开始强行对花剌子模征收极为苛刻的贡赋。虽然塔卡什十分感激契丹人帮助自己登上王位,但是面对对方如此苛刻的贡赋,他不得不进行反击、抗争。

面对塔卡什的抗争,喀喇契丹帝国转而支持苏丹·沙赫,二者联合起来同塔卡什对抗。不过,苏丹·沙赫最终没有登上王位。后来,喀喇契丹帝国将一支军队借给苏丹·沙赫,帮助他进攻呼罗珊地区。苏丹·沙赫成功地将莫夫、萨拉赫斯等城市夺取,成为呼罗珊的统治者。不过在公元1193年,苏丹·沙赫去世,呼罗珊地区再次被塔卡什吞并。

吞并呼罗珊之后,塔卡什开始将目光转向塞尔柱帝国末代苏丹吐格利尔三世的领地,率军进攻伊剌克—阿只迷。公元1194年3月19日,在剌夷附近,吐格利尔三世同塔卡什展开了决战,塔卡什获得胜利,成功夺取了伊剌克—阿只迷、剌夷和哈马丹地区。这场战争也标志着塞尔柱人在波斯地区统治的终结。

公元1200年,塔卡什的儿子阿拉·阿德丁·摩柯末继位,在这位沙赫所统治的20年里,花剌子模帝国的综合实力达到鼎盛。阿拉继位之后,首先是从古尔人手中夺取了阿富汗地区。

而在阿尔斯兰和塔卡什着手创建花剌子模帝国之时,阿富汗地区一支强大的势力正在孕育、崛起。公元1150年,在巴米安与赫拉特之间的古尔山区,一个名叫贾汗·索兹的阿富汗人首领率领部众进攻伽色尼王朝,并成功夺取了都城加兹尼。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仓皇逃往旁遮普的拉合尔,这个来自古尔山区的王朝占领了阿富汗地区。

在希哈布·阿德丁·摩柯末统治时期,古尔帝国曾经向东部进行过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扩张。在这次扩张途中,希哈布废黜了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将旁遮普吞并,并从印度王公们手中夺取了恒河流域。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在进攻花剌子模帝国的沙赫之前获得的。

公元1203年,花剌子模帝国同古尔王朝两个摩柯末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以古尔王朝获胜而结束,花剌子模帝国的领土被夺取。面对强劲的敌人,花剌子模帝国的摩柯末只能向喀喇契丹帝国求援。公元1204年,在古儿汗的帮助下,花剌子模帝国在赫托拉斯普大败古尔王朝,将其赶出了自己的领土。

喀喇契丹帝国的军队在古尔王朝军离开花剌子模领土之后,并未停止进攻,而是紧追不放,在安德克霍再度给他们以沉重打击。这场战争也表明,在力量上,花剌子模占据了绝对优势。

公元1206年3月13日,古尔王朝摩柯末去世,花剌子模帝国的摩柯末同年12月夺得了古尔山区和赫拉特,然后在1215年占领加兹尼,实现了对整个阿富汗地区的征服。

对于战胜古尔人,花剌子模帝国的摩柯末将原因归为其宗主喀喇契丹帝国古儿汗的帮助。不过,这样的感恩并不长久,当花剌子模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之时,摩柯末开始自称苏丹,并将伊朗三分之二的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同时,他也无法再忍受喀喇契丹帝国对自己的统治了。

而此时,喀喇契丹帝国封臣哈拉汗朝的乌斯曼尔罕王乌斯曼也对契丹心怀不满,于是,花剌子模帝国同哈拉汗的乌斯曼在公元1207年达成了一项协议,摩柯末占领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取代了喀喇契丹帝国的宗主地位。自此之后,花剌子模将整个河中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喀喇契丹帝国很快就对花剌子模帝国展开了反击,但是在1210年的一次战争中,花剌子模帝国将喀喇契丹国将军俘虏,在乌斯曼的帮助之下,花剌子模帝国的摩柯末最终有效击败了喀喇契丹帝国的进攻,乌斯曼也转而效忠于摩柯末。

公元1212年,乌斯曼因为无法再忍受从属于花剌子模的地位而发动反叛,摩柯末出兵镇压,洗劫了撒马尔罕,并处死了乌斯曼这个哈拉汗王朝的最后一个代表。至此,哈拉汗王朝对突厥斯坦长达二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公元1217年,摩柯末进行了一次凯旋旅行,他骑马穿越波斯,沿途接受来自波斯各个行省和总督的效忠,在此期间,不属于他出巡范围的阿塞拜疆的阿塔卑也主动表示衷心。通过这次旅行,花剌子模帝国的疆域囊括了整个河中地区和波斯地区,将大半个阿富汗包括在内。

后来,摩柯末与成吉思汗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蒙古人进攻之时,花剌子模帝国还没有巩固自身的地位,刚刚建立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国家组织机构。而这样形式的国家注定不能长久,所以在成吉思汗入侵之初,它就被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花剌子模帝国自身的原因,而不是成吉思汗有多么高超的计谋。

在各个内部构成之间,花剌子模帝国唯一的凝聚力就是来自摩柯末本人,同其他的统治者相比,摩柯末确实幸运很多,但尽管如此,他的热情也是短暂的,面对复杂的形势,他的沮丧和失望是如此常见。需要明白的是,当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帝国进行征服之际,他才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纳入自己的版图不到8年,而且撒马尔罕的归属也是因为摩柯末对这座城市的屠杀。

被成吉思汗入侵前的4年,整个阿富汗地区并未归于花剌子模帝国,直到公元1216年,加兹尼才成为它的一部分领土。也就是说,在成吉思汗入侵时,花剌子模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甚至连国家的骨架都没有形成,充其量只是帝国的胚胎。所以在当时,成吉思汗所面临的真正任务是与中国北部的金国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