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大连方言(品读大连·第二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浪,是爱美、爱打扮的意思。“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曾是大连人爱美、爱打扮的真实写照。

浪,是最经典、最具魅力的大连话之一。浪,大连人说这个字,通常要缀上一个“摆”,叫作“浪摆”,就是显摆张扬的意思。与“浪摆”近义的大连话是“得瑟”,年轻人如果打扮得很浪走出家门,身后总会传来家长一句阴森警告:“你出去浪摆什么!”或者是“你出去得瑟什么!”

浪,是大连话中最有韵味的一个。由韵味联想到中国茶,每种茶都有独家的韵味,茶之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样,方言虽系火热民间而难登大雅的俚言俗语,却也各有韵味。

“浪”到底具有怎样的韵味?浪,有褒义的色彩。那首东北民歌唱道“大姑娘美来那个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此处的“浪”是形容女子自由不羁,美丽浪漫,风情万种。大姑娘钻进了青纱帐干吗?这就有了贬义的“浪”——浪荡不羁,谑浪笑骂。浪弟子,是指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年轻人;浪事,是指令人厌恶的风流事;浪荡鬼,是对放荡不检之徒的鄙称。

浪,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词。在过去年代,家里有年轻人谈婚论嫁,小伙子们都喜欢爱浪的、会浪的姑娘,但家长们对爱浪的姑娘抱有某种警惕和偏见。有一句西班牙谚语说得好:“莫在舞场挑新娘,要挑请到工作房。”爱浪之人难以认真操持家务,到处娱乐应酬交际的人难以体贴配偶。难怪在那个年代的相亲中,不少大连姑娘因为“爱浪”而被男方家长粗暴毙掉。

对于大连人的爱浪,宁可“苞米面肚子”,也要一条“料子裤子”,大连作家素素曾有过一番深刻剖析:城市的统治者不是本土的中国人,而是来做强盗的俄国人和日本人。那些目光寒冷的绅士,傲气十足的女人,无论如何得有人给他们拉洋车啊。而那些拉洋车的苦力,自然就记住了俄国女人领口很低的“布拉吉”,俄国男人束腰很高的毛呢大氅,更知道日本男人喜欢穿白色的 “挽霞子”。苦力们埋头拉着洋车的时候,谁也不敢有什么奢望,当他们有朝一日做了城市里的工人阶级,这些关于穿的记忆便与他们所受的屈辱混杂在一起,潮水般地涌将上来。所以,翻身做主之后,他们最急于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穿。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生而为人,无论如何要穿一身体面的衣裳,也好在大街上挺胸抬头地走路。

20世纪60年代初期,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经两次来过大连,两次都住在秀月街连捷巷的一家疗养院中。他在致妻子和儿子的四封信中描述了难忘的“大连印象”,他觉得大连的建筑非常美,老百姓住得“太好了”。大连人“好浪”也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印象,“街上各处都有穿旗袍和裙子的年青女人,大致多是商店和医院等等下班人。女人旗袍之多,为任何都市所少见,极少见穿短干部服的,有的即是部队中人。”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合作社卖吃食的人照例还穿上白衣。至于大百货公司中守柜台的女子,则很多应说是打扮得‘娇滴滴’了,即上海也少有……”瞧瞧,沈从文用的是“娇滴滴”一词,看来大连人并没有“浪”得虚名啊!

由大连人爱浪,我联想到了西方的贵族、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张爱玲笔下的电梯工。大连人爱浪看似与上述风马牛不相及,却又有着某种只能意会的神似与共鸣,那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贵气与讲究。英国二战时期有一张照片广为流传,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一个破烂的房子门前,对里面一位贫苦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真正的贵族是发自内心尊重别人的。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和船共存亡。西方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遭遇危险即将沉没时,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张爱玲笔下旧上海公寓里的电梯工,每天都要将自己打扮得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齐周正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大连人也一样,在那个贫困年代,衣橱里的“料子裤子”只有一件或两件,平时是舍不得穿的,只有出席隆重场合才会拿出来。在过去,很多年事已高的大连老人,每次听到家里要来客人,就要求家人拿出一套新衣服给她换上。

大连人的浪是一种讲究,是外表上的一种讲究,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讲究。

2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人的着装对大连人也是一种影响。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露出脖子。这种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习惯上称为“贯头衣”。就是这样简陋的、只分男物与女物、没有量体剪裁的“贯头衣”,被日本女人不论在家还是出门,都穿得一本正经、严丝合缝。当年的大连人大多来自山东、河北,齐鲁燕赵人的性格就是刚强、死要面子,这是“料子裤子”所蕴藏的心理密码。

今天,东京是亚洲的时尚中心,大连年轻一代在时尚潮流中哈日风气较重。日本年轻人信手拈来的、缤纷绚丽的混搭术令我们羡慕不已。日本女人讲究化妆,只要是女人,哪怕80岁了,也要化妆。在阪神百货店的洗手间里,你也许会看到一位60多岁的保洁员,穿水蓝色T恤、乳白色裤子和鞋,浑身上下一尘不染。她盘着头发,脸上打着精致的粉底,涂大红色口红和腮红,那份贵气和精致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料子裤子,既厚实显富贵,又充满某种权威性和文明感。那时的大连女人若没有一条料子裤子,就像今天女人们到了一定年纪却没有一件裘皮衣一样,是万般失落伤感的,是觉得万分亏欠自己的。于是女人们互相鼓励“对自己下手要狠一些”。今天,你可以看到不少大连女人穿裘皮挤公交,这与“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连人对服装的热爱与追求,促使了一个节日的诞生。服装节是大连第一个城市节日,这个节日的诞生一定与这座城市的某种特殊禀赋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大连服装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快速生长,私家裁缝店门庭冷落,大连人喜欢买服装企业生产的成衣。李桂莲女士(今大连大杨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带领一群农村妇女创办服装厂进行创业的。据素素回忆:当年有一个专门为碧海牌大衣做广告的男模特儿,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他笔挺而有力地站在那里。碧海牌大衣广告发布的密度之大,简直可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月历牌上的香烟广告相媲美。广告果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整个城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人至少拥有一件碧海牌大衣。1980至1990年代,是大连服装工业的辉煌岁月。除了碧海牌大衣,还有亚瑟王衬衫、玉兔牌童装,简直让进京拿奖的大连人腿都跑酸了。

大连在全国服装展销会上成为获奖数最多、销售额连续6年夺冠的城市。自1988年起,城市管理者将原来不定期的服装博览会,改为每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服装节。经过24载倾城倾情地培植,大连服装节已经成为大连经济贸易、城市气质和文化特色最有嚼头的话题之一。

中原文化对大连人“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冠以浅薄虚荣的非议,大连服装节的诞生及其后来的腾飞式发展,为大连人爱浪而遗下的口舌进行了有效匡正。我们大连人爱美爱浪,我们爱出了名堂,爱出了结果,爱出了世界满堂彩。“生活服装舞台化,舞台服装生活化”是大连服装文化的内涵。其贯通中西所独创的立体剪裁法,融日本的做工精细、欧美的挺括潇洒、中国的典雅神韵为一体,使大连服装艺术风骚独领,跻身世界服装新潮之列。

由浪,由大连人爱浪,可以管窥大连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连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身,这座城市时常令人意乱情迷,她没有定式,雌雄莫辨。在自然风光上,既有青山秀水,又有瀚海礁林;在城市外貌上,既有工业、港口城市的大气磅礴,又有海洋城市特有的小资俊逸情调。大连城给世人带来了惊鸿一瞥的心悸,她的城市外貌很像美国的旧金山,但从其地理区位、港口地位和地貌特征来看,又疑似香港。尤其是大连人,既有高挑强健的北方风骨,又有秀丽雅致的南国韵味,这是其他北方人所不具备的气质,是东北文化、齐鲁文化和海洋文化在大连人身上并蒂盛开的风景。

改革开放之后,大连人关于“浪”也有很多独家记忆。比如做头,当年大连满城“高庄头”, “高庄头”的硬刘海儿据说高达六七厘米,这使得原本就挺拔的大连女人更显得气场强大。在副食品商店工作的女性,为了梳“高庄头”没少遭罪。她们工作要求戴白帽子,为了给“高庄头”腾出空间不破坏造型,她们一天到晚没遍数地将帽子使劲往上拽。“高庄头”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将头放进“烤头机”里烤上半个小时,烤得头皮滚烫发痒,这份“煎熬”也只有一心想浪的大连女人所能承受。“高庄头”主要靠发胶定型,不能沾水,女人们为此坚持一个星期不洗头,即使早晨洗脸也是万分小心,生怕将挺立的“高庄头”弄“趴趴”了。在那个月薪只有38元左右的年代,花十几元钱做个头,也是很烧包很奢侈的。

那个年代满大街都是“高庄头”,其实“高庄头”最适合圆脸型,一个长脸姑娘也想浪个“高庄头”,理发师傅很厚道地告诉她并不适合,但姑娘铁了心要做。结果做好“高庄头”,姑娘睁眼一瞧镜子就哇哇大哭,大姑娘美啊大姑娘浪,大姑娘的脸啊长白山……

大连人有“不做头不过年”的讲究。每逢过年,红星、群众理发社等国营大理发店就格外忙碌。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开门,晚上加班到八九点,即使这样理发社里还是人山人海。尤其是大年三十的早晨,理发社还没开门,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理发社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出去发票排号。本来除夕那天是半天班,但中午根本关不了门,很多人从甘井子、寺沟儿等地来到长春路做头。据说某年大年三十,外面排队的顾客眼看理发社到点下班了,情急之下,大家一起往里拱,将玻璃门都挤碎了,踩着玻璃渣子往里涌……

后来,又有“秀芝头”、“大波浪”、“幸子头”、“小鹿纯子头”、“爆炸头”等各领风骚,风靡全城而又无声消失……

今天的大连人依然爱浪。大连时代广场云集近30个国际奢侈品牌,让大连人浪得更奢华,更上国际档次。浪漫孪生时尚,时尚既是流行的符号模式,也是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文化蕴于时尚之中,时尚体现文化的意蕴。浪,是一个人的时尚能力;浪,是一座城市的文艺情调。如果没有浪的底子,怎会有今天“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美誉呢?

浪,是一个人的时尚能力,是一座城市的文艺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