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的胜利:绝代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立威与立暴,原本一墙之隔(3)

朱棣退朝之后,正打算休息,宁国公主已经闻讯奔来,在朱棣面前一通哭闹,说丈夫的死没有这么简单,一定有小人暗算,要皇上主持公道,等等。朱棣听得很不耐烦,但总不能跟个女人一般见识吧,何况还是自己的妹妹。于是下令调查此事。

不过,很快有目击证人举报,梅殷不是自己从桥上跳下的,而是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硬生生给挤下去的!这俩哥们当然被抓进了大理寺监狱。吃了不少苦头,但他们的供词,却把审理的官员给吓住了。

二人被打得皮开肉绽,一边求饶一边哭喊:“这都是皇上的主意,我们都是奉命行事啊!”(此上命也,奈何杀臣!)

真的是朱棣的主意?有这个必要吗?还是他们恶意诽谤?在那个专制年代,你就算只说一句皇上的脸没洗干净,万岁爷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你,何况这样大逆不道的说辞呢?审案官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大胆狂徒,居然敢污蔑圣上,来人啊!”

几个壮汉走上前来,抡起铁锤,照着这俩哥们的嘴上就是一顿乱捶,他们还没来得及满地找牙,就被拖出去处决了。

显然,审案官已经得到了最高指示,但这俩人到底真是接受了朱棣的任务,还是因为看出皇上不喜欢梅殷,为了邀功请赏而自作主张,已经永远无法搞清了。但不管怎样,朱棣从此又少了一个眼中钉。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下属的做法,与当年朱元璋手下廖永忠收拾小明王韩林儿的招数如出一辙,难怪有人会感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靖难”期间,梅殷以总兵官身份镇守淮安。朱棣大军南下,以为祖先进香之名,要通过妹夫的防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但梅殷却不肯给燕军让道。朱棣写信给他,恳切地说:“现在我起兵铲除皇帝身边的恶人,天命所归,谁也无法阻挡。”但梅殷居然把使者的耳鼻通通割掉,放其回还,还说什么留下这人的口舌,就是为了给朱棣讲讲君臣大义。有这么埋汰人的吗?

不过朱棣还是绕道占领了京城,并且强迫宁国公主写下血书,召梅殷还京。永乐元年,擅长搬弄是非的都御史陈瑛,上书说梅殷“蓄养亡命”,“诅咒”天子。朱棣当时并没有采取行动,原来,他这是憋着大招呢。

还有一个历史疑案,似乎也和朱棣有关。

洪武二十六年,即朱棣的大哥朱标刚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第二年,大明第一武将蓝玉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不仅满门抄斩,牵连进来黄泉路做伴的人数,更是达到一万五千人之多。这个名单包括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等十三侯,以及吏部尚书詹微、户部侍郎傅友文等高级干部,可以说是阵容强大,班底豪华。

蓝玉案是朱元璋在世时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传统的观点,说是为太孙允炆继位扫清威胁,这个结论显然经不起推敲。

蓝玉是什么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太子朱标正妃常氏的舅舅,朱允炆不是常氏所生,而是吕妃的儿子,但蓝玉和朱标的关系,确实不同一般。

常遇春早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洪武六年,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对当年结拜兄弟的关心,不仅把常将军封为开平王(大明第一个封王的异姓,当然活人是不能封的),而且要朱标娶常的长女为正妻。当时朱标已经有了一个妃子,但并未生育,有传言说妃子的问题。果然,婚后第二年,常妃就为朱标生下了长子朱雄英。

因此,蓝玉也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护外甥的义务。也就是说,蓝玉这个武夫,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太子死后,又成为顽固不化的太孙党。

蓝玉死了,谁最高兴?肯定不是他的甥孙朱允炆。

朱棣对蓝玉的军事才华非常佩服,但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一来蓝玉是太子的人,自己不能有拉拢之嫌,二来也不希望让父皇生疑。但是,燕王回南京述职,与朱元璋单独会谈时,却不失时机地提醒父亲:“在朝廷中有一些被封了公侯的人,纵恣不法,将来恐怕尾大不掉,应当妥为处置……”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的人,知道老四指的肯定是刚刚封了凉国公的蓝玉。“凉”这个字让人听着有点怪怪的,据说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为了提醒他做事收敛,不要让自己心凉,特意想出了这个主意。但蓝玉这个粗人,体会不到朱元璋的苦心。

明朝大学者王世贞曾经认为,蓝玉被控谋反和被处决,燕王要负主要责任。这个观点也许夸大事实,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坐上了金殿,当上了国君,很多事情,当然不好自己抛头露面,很多目标,当然不必自己亲自铲除,完全可以让手下人去做。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还不得玩儿命地咬人吗?

陈瑛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建文元年,他被聘为北平佥事,原本是应该监视燕王的,结果却被朱棣收买,替自个儿传递情报。事情败露之后,陈瑛被调到广西。朱棣在南京继位之后,立即想到了陈瑛,提拔他做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陈瑛原本就生性残忍,现在得到了朱棣重用,更是将其嗜血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追查建文余党的行动中,陈瑛表现得可比朱棣要积极多了。而且,他知道有些事朱棣不方便做,那还犹豫什么,我当奴才的,就得给皇上分忧!

永乐元年八月,陈瑛弹劾历城侯盛庸诽谤皇上,迫使这位在东昌大败朱棣的将军自杀;第二年,他弹劾曹国公李景隆图谋不轨,妄想起兵;又指责李景隆的弟弟明明知道哥哥有不臣行为,却隐瞒不报,还多置田产,偷养家奴,居心叵测,于是,这哥俩就在监狱里团聚了。随后,陈瑛弹劾长兴侯耿炳文,说他家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图饰,有谋反的倾向。为了不牵连儿孙,七十岁的老将军主动“畏罪自杀”,却还是没能保住三个孩子的性命。陈瑛还弹劾驸马梅殷畜养亡命之徒,意图造反,朱棣因此将梅殷的亲随调到了辽东。

这些人,都是朱棣相当忌惮,却一时半会儿没有正当理由收拾的。但陈瑛却能将他们置于死地,一定程度上是替主子出了恶气,做了朱棣潜意识里想做但不方便做的事情。

陈瑛的胆子越来越大,步子也越来越大,不光陷害曾经和朱棣有过节的,甚至也咬和朱棣有交情的。他弹劾驸马胡观强占民女,纳娼为妾,并参与李景隆谋反。但朱棣却指示,不必追究胡观的责任。后来,陈瑛竟然还弹劾在“靖难”前向朱棣告密的张信,说此人擅自侵占练湖及江阴官田,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纵观历朝典故,这种酷吏只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的一把刀,用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要处理了。那么,陈瑛的下场又会是怎样呢?先别急,朱棣还有别的大事要做。

五、诺言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战争,暂时要告一段落了;皇位,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京城,已经被自己控制了;年号,已经被自己更改了。

那,朱棣你还担心什么呢?还不抓紧时间享受胜利果实?

答案是:我的好侄子。

朱允炆,你到底死了没有?你跑到哪里去了?叔叔好想看到你(的尸体)啊。

情人在哪里,哪里就是伊甸园;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都城(行在)。只要朱允炆一天不死,追随他的人,反对朱棣的人,坚持正统的人,就会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挑战朱棣的权威。

一天不抓住真正的朱允炆,或者得不到他真正的尸体,这个永乐皇帝,就永远别想有真正的欢乐。

作为一个体贴的好叔叔,大侄子做不完的事情、未了的心愿,当然要替他完成嘛。然后,这口锅也可以让他来背。

朱棣造反得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不得人心的削藩举措。因为这一政策,二十多个藩王人人自危;因为这一政策,很多人一夜之间从王爷变成了囚犯;因为这一政策,新科皇帝树敌太多,失分不少;因为这一政策,燕王朱棣趁机“靖难”,一步登天。

现在,朱棣占领了南京城,坐上了皇帝宝座,放出了关在牢里的周王朱和齐王朱榑。消息传来,朱元璋的后代们无不欢欣鼓舞,心说终于可以有好日子过了,以后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啊?

还真不是。

最得意的当然非老十七朱权莫属,他手里还有朱棣亲笔开出的支票,上面的条件是天底下最有诱惑力的:

“事成之后,中分天下,裂土而置,均称天子!”

朱权当然也不是那种没有眼色的笨蛋,“中分天下”之类的客气话,他从来不愿也不敢当真。担心四哥心情不好,先把自己给中分了。但是,怎么也得重重赏赐,让全天下人知道宁王的贡献有多突出、作用有多明显吧!

想不到的是,朱棣却喜欢大义灭亲,首先就要收拾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

在朱棣的威逼之下,朱权不得不交出了兵权。他非常诚恳地提出,自己不想回生态环境糟糕的北方吃沙子喝西北风了,想在江南繁华地带挑个好地方,了此残生(其实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五岁,正是一个男人精力最充沛之时,风花雪月的生活还能享受很长时间),这要求不过分吧。但是……

朱权提出去苏州,朱棣很痛快地发话了——拒绝了他的要求。朱权没办法,又提出去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是最有文艺气质的浪漫城市。但没想到的是,朱棣还是不批准。

朱权非常失望,都不敢叫哥了:“万岁,您说我能去哪儿?”

“贤弟啊,除了这两个地方,全国各地任你挑!”

我擦,说一个你否一个,老子还挑个什么劲儿啊:“全凭万岁做主!”

“南昌很不错嘛……”

朱权心灰意冷,不得不接受组织安排,举家迁到了南昌。

南昌原名洪都,与朱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棣和朱权共同的父亲,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在南昌郊外的鄱阳湖打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之后,才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得以登上皇帝宝座。南昌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市,见证了朱家王朝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南昌地处江南,气候环境是大宁那种半荒漠无法相提并论的;南昌还是江西布政使司所在地,再不济也算个二线城市。

当然和苏杭两城相比,南昌可差得太远了。

这一年,朱权还处于花样年华,但政治生命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的后半辈子,几乎就只能是被软禁在南昌,混吃等死了。即便终日锦衣玉食、花天酒地,也不过是个高级囚徒而已。心高气傲的朱权,对皇上的安排很不服气,但他可没有朱棣的胆量与能力,不敢把四哥做的事情再重演一遍,只有把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对于朝廷的不满,朱权当然也不敢讲给孩子们听。但谁都不是傻子,他那忧郁的眼神和无奈的举止,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朱权用不着不加掩饰地告诉他的子孙:“小兔崽子们,都给我记好了啊,是朱棣这个王八蛋毁了我的一生,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替我报仇……”

一百多年之后,朱权的后代果然向朱棣的后代叫板了,六代宁王朱宸濠想要夺取武宗朱厚照的江山。当然,此人还是没有成功,同时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同时,还让一个叫王阳明的读书人,模仿刘伯温在鄱阳湖里火烧战船,把朱宸濠连人带船一起擒获,并一举奠定了自己大明文官中的军神地位。

朱棣大义灭亲,拿“靖难”时的合伙人朱权开刀,不仅一举处置了应付账款,也给诸王敲响了警钟:谁要是有非分之想,下场只会比宁王更加糟糕。

当然,朱棣的眼睛不能总盯在那几十个弟弟身上,政府的班子还是急需搭建的。

注释:

[1]中国史书一般称其为隋炀帝,这是唐朝给杨广的污辱性谥号。

[2]不过,到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文年号又被朱棣的后代神宗朱翊钧恢复了。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福王朱由崧定建文庙号为“惠宗”,这与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妥懽帖睦尔的庙号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