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家书(2)
去机权复笃实
原文
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译文
我自信也是个笃实人,只是因为看过经过的世事变化太多,略微掺杂些机巧权变来作为手段,把自己弄坏了;事实上所起的作用远不如别人,徒惹人笑话,教人怀着愤恨,哪里有什么益处呢!近来丁忧家居,猛然醒悟,应该一心一意地在平实处用功夫,将自己笃实的固有本质恢复。贤弟此刻在外,也应该赶紧将笃实恢复,万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以免一天天趋于下流。
评点
因父亲去世,从咸丰七年二月到咸丰八年六月,曾氏在老家待了一年零四个月。在摆脱军务和人事的日子里,曾氏静下心对五年来的军营岁月作了认真的反思。经过这番反省之后,曾氏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生境界上大有提升,他本人将这个过程称为“大悔大悟”。咸丰八年正月写给老九的这段话,正属其悔悟中一点。曾氏的朋友说曾氏一生三变:从诗文之学变为程朱之学,从程朱之学变为申韩之学,从申韩之学变为老庄之学。从咸丰二年底出山办团练到咸丰七年初,他处在行申韩之学的时期。法家重势重权威,机巧权诈自然是不可免的。机巧权诈给他带来一些成功,也给他带来许多不利。经过反思,曾氏决定去机权而复笃实。
坚毅与刚愎有别
原文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译文
顽强坚毅之气绝不可无,但顽强坚毅与刚愎有区别。古语说“战胜自己的叫作强”,说“强行制止”,说“强行宽恕”,说“强行为善”,都是指战胜自己的意思。如不习惯起得早,却强迫自己未明即起,不习惯一本正经,却强迫自己行坐端庄,不习惯劳苦,却强迫自己与士卒同甘共苦,勤劳不倦。这些就是强的意思。不习惯持之以恒,却勉强自己坚定有恒心。这就是毅的意思。舍掉这些而以虚骄胜人,那就是刚愎而已。两者初看起来相似,但发展下去则有天地之别,不可不明察,不可不谨慎。
评点
这段话与前段话出于同一封信。曾氏在谈到去权诈之后,立即强调强毅之气不可丢掉,但又将它与刚愎自用区别开来。世上有许多现象表面看来较为相近,其实内里的本质是不同的,若不能从本质上将它分辨清楚,便有可能起点差不多,归宿却相距甚远。曾氏的长处便在这里。他善于精细地辨析事理,永远让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慌不忙与无声无臭
原文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译文
打仗要不慌不忙,先求得稳当,再来讲求变化;做事要无声无息,既要精明老到,又要简单便捷。
评点
在谈及去机巧与强毅之气后,曾氏仍觉意犹未尽,又补上这一副联语。这些话是针对老九打仗锐气有余沉毅不足的毛病来说的。曾氏说“气浮而不敛,兵家之忌也”。其实岂止兵家,做任何事都不能心气浮躁,要稳稳当当,要不事声张。当代人特别喜欢炒作即大肆张扬,这是浮躁时代的通病。综观载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事都是在“无声无臭”中做的,而那些大轰大嗡,要么在事成之后,要么是另有所图,很少是靠它而做成事的。
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原文
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译文
弟此时应当以营务为重,不宜常看书。大凡人做一件事,因为专一而精工,因为纷纭而分散。荀子说“耳朵不同时听两种声音而聪敏,眼睛不同时看两样东西而明晰”,庄子说“心志不纷杂使用,才可以使精神凝聚”,这都是至理名言。
评点
这段话与前面所说的“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是一个意思。世人做事业,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其中影响的因素固然很多,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有的人执着专一,有的人见异思迁,这是成与不成的主观因素中的重要一点。
脚踏实地
原文
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译文
总是必须脚踏实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
评点
曾氏是个虔诚的朱熹理学信徒。朱熹教人,重在近处小处着手。试抄录几段朱熹这方面的语录,以飨读者诸君:“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如洒扫大厅大廊,亦只是如洒扫小室模样;扫得小处洁净,大处亦然。”“小者便是大者之验。须是要谨行谨言,从细处做起,方能克得如此大。”“古人于小学小事中,便皆存个大学大事底道理在。”(《朱子语类》卷第八)
长傲致败
原文
凶德致败,莫甚长傲。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中心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以门地言,我之物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
译文
招致失败的不良性格,莫过于骄傲。以骄傲之气对待外物,不一定表现在言语上的盛气凌人,有的表现在神采上的盛气凌人,有的表现在面色上的盛气凌人。心中不应该有所依恃。心里一旦有所依恃,就会表现在面貌上。从门第来说,我现在的社会声望大减,正担心连累子弟。从才识来说,近年军中锻炼出的人才颇多。诸弟也没有过人之处,都不可依恃,只宜向下抑制自己,完完全全做到言语忠信行事笃敬,或许可以借此遮掩过去的缺失,整顿出一番新气象;否则,别人都会讨厌鄙薄了。
评点
这是咸丰八年三月,曾氏在老家写给老九的话。戒除自以为是的习气,谦谨退抑待人,这也是家居守丧时期曾氏“大悔大悟”中的主要内容。他希望在外带兵的老六老九也要这样做。用曾氏自己的话说,他们兄弟皆秉母亲的性格:倔强自信。倔强自信者,从内心来说皆自认有能力有本事,即所谓有所恃,对外则往往轻忽别人,即所谓长傲。打掉内心的恃,则外表的长傲就会因失恃而消减。曾氏正是从源头处指点诸弟:大哥威望已损门第不可恃,别人才干优长自己的本事不可恃。
不可怨天尤人
原文
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译文
胸中多有抑郁,怨天尤人,不但不可以涉足社会,也不是培植道德的办法;不但不可以培植道德,也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
评点
涉世、养德、保身,看起来领域不同,其实总的原则是一致的。社会和宇宙看起来更是相差甚大,其实总的原则也是一致的。中国先哲所提出的“天人合一”,从这点上看,的确包含着绝大智慧。
善始善终与拼搏求人
原文
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者半九十。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
译文
好名声,可以依恃,也不可以依恃。善于起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终结,以百里为目标的人,走过九十里才能称之为半。
精神是越使用则越有,不可以因为身体素来单弱而过于保养爱惜。智慧是越处艰苦越明晰,不可以因为境遇偶尔不顺便立即沮丧。
求取别人的辅助。这一点,时时都不可以忘记。
评点
这三段话都出自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给老九的信。此时,曾氏仍在家为父守丧。老九则因军务紧急,回籍半年后便离家赴江西前线,此时正统领吉字营在围攻吉安府,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名声较好。曾氏告诉老九,名声这个东西,属于“软件”,不是十分靠得住的“硬件”,可恃又不可恃。趁着目前较好的形势,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百里长途是件艰苦的事,越往后走则越难,其半不在五十里,而在九十里,这是因为后面的十里的难度,与前九十里相当。老九从小多病,体质与曾氏一样并不强壮,但既然担当重任,便不能松懈。至于聪明才智,则如同火花,常常因撞击而生发。这些话,既是情势所迫,也是阅历之语。曾氏还恳切地对老九说“人才至难”,“何可多得”,所以必须时时存重视人才之念。善于识人用人,是曾氏成事的诀窍之一。他在家书中,常常不忘提及此事,并密授机宜。
不轻率进退
原文
不轻进,不轻退。
译文
不轻率进兵,不轻率撤退。
评点
老九属于急功近利一类人,故而曾氏教他学习稳重沉静的李续宾,用兵时进与退皆不轻率。
焦躁则办事不妥
原文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译文
一旦焦躁,则好心绪必定减少,办事则必不能妥善。
评点
老九围吉安,前后将近两年。城池久不能下,心中焦躁,曾氏便以此规劝他。人办事,仰仗的是心绪安宁,安宁一旦被焦躁所破坏,于事更糟。这个道理很简单,几乎人人都懂,只是做起来不容易;但若有人及时从旁点拨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
人生适意时
原文
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弟现在颇称适意,不可错过时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译文
人生得意的时候不可多得。你现在可以说得上得意,故而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应当尽心竭力去做出一个局面来。
评点
人生百年,真正在社会上做事的岁月不过三四十年而已,这中间还包括选择、磨合、折腾、失败等等,除了这些,剩下的岁月则更少。所以,一旦遇到好的机遇,走上一段坦途,就得牢牢把握、充分发挥,尽量在这个时段中把事情做好做大,做成一个局面出来。如此,则有可能使得日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即或遇到障碍或坎坷,也可拥有足够的实力去应付。趁适意之时做成一个局面,这应该是成功人士的共同心得。
愧于不恕
原文
吾因本性倔强,渐近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
译文
我因本性倔强,渐渐地与刚愎接近,不知不觉间做出许多不符合恕道的事,说出许多不符合恕道的话,至今羞愧不已。
评点
曾氏在父亲墓庐中的反思,其主旨是由申韩转向黄老,即化刚为柔。这里说的对渐近刚愎、不恕的愧耻,表达的正是这种转变。
日慎一日
原文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千万忍耐,千万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译文
天天谨慎,以求得事情完成,一旦怀有焦急的念头,则担心事情无成。千万要忍耐,千万要忍耐。久而敬之,这四个字,不但对待朋友如此,即便对待所有的事情也应如此。
评点
咸丰八年六月初三日,曾氏接到赴浙江办理军务的圣旨。一年多的反思,使他的心绪平静下来,他巴望着有复出的一天。这次他不但不推辞,反而迅即整装就道,就像唯恐丢失似的。七月十四日,曾氏在江西湖口给老九写信,劝慰久攻吉安不下的九弟不可焦愤。“日慎一日”“千万忍耐”这些话,不仅是对老九的劝勉,也是复出之后曾氏本人所抱定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死生置之度外
原文
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
译文
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评点
曾氏复出之后,军事状况比先前更糟。先是当年八月三河之役,湘军全军覆灭,六千兵勇葬身安徽,曾氏六弟国华从此不归。继而石达开回师湖南,湘省震惊,曾氏疲于奔命。接着,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苏南全境落入太平军之手。面对着局面的恶劣,曾氏甚至有“天下似无勘定之理”的叹息。这两句兄弟间的私房话,正是他此刻心情的表露。
习劳为办事之本
原文
习劳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译文
习惯于劳苦是办事情的根本。引进一批能吃苦耐劳的正经人,日久自然有大的收效。
评点
曾氏虽一辈子读书做官,却不忘农家勤俭本色,临终留给儿子的遗嘱之一,便是“习劳则神钦”。
不轻进轻退妄亲妄疏
原文
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译文
不轻易接收人,即是今后不轻易辞退人的预为张本;不随便亲近人,即是今后不随便疏远人的预为张本。
评点
有句成语叫作轻诺寡信,意谓轻易许诺,则必定少有兑现。这原因有二:一是轻诺者,本就不把诺言当一回事;二是许诺太多,无法一一兑现。曾氏在这里所说的,正是这个现象。
惰傲致败
原文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译文
天下古今的庸人,都由于一个惰字招致失败;天下古今的才人,都由于一个傲字招致失败。
评点
前人曾批评曾氏“好下断语”,即喜欢说绝对话。曾氏长于提炼,往往能用简易数字说明复杂事理,但也因此易入偏颇一路。以“惰”为庸人致败之由,以“傲”为才人致败之由,话是说得简明痛快,不过也的确是偏颇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