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人事一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1,中外之论不一2,独寇忠愍赞成上意3。乘舆方渡河4,寇骑充斥5,至于城下,人情恟恟6。上使人微觇准所为7,而准方酣寝于中书8,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9,比之谢安10。[151]
注释
1 车驾:皇帝的车马,借代皇帝,此处指宋真宗。幸:到。
2 中外:朝廷内外。
3 寇忠愍(mǐn):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官至枢密使。
4 乘舆:皇帝乘坐的车子。方:刚刚。
5 寇:指契丹。充斥:到处都是。
6 恟恟:同汹汹。
7 觇:偷看。准:寇准。
8 酣寝:熟睡。中书:中书办公的地方。
9 镇物:能镇定人们情绪的人物。
10 谢安:字安石,东晋人,曾任宰相,为人稳重。
译文
景德年间(一〇〇四至一〇〇七),河北发生战争,宋真宗想前往澶渊,朝廷内外议论分歧,唯独寇准赞成真宗的主意。皇帝的车驾刚渡过黄河,四周已充斥着契丹的兵马,直到澶渊城周边,当时群情汹涌。真宗派人静静地窥探寇准在做什么,而寇准正酣睡于中书的办公处,鼻鼾大得像打雷一样。人们都认为他是能镇定人心的人物,还将他跟东晋的宰相谢安相比。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寇准镇定应敌、安顿人心的故事。正因为寇准如此镇定,才使真宗得以跟契丹订下澶渊之盟。
许怀德为殿帅1,尝有一举人,因怀德乳姥求为门客2,怀德许之。举子曳襕拜于庭下3,怀德据座受之。人谓怀德武人不知事体4,密谓之曰5:“举人无没阶之礼6,宜少降接也7。”怀德应之曰:“我得打乳姥关节秀才8,只消如此待之。”[153]
注释
1 许怀德:宋祥符人,字师古。官至宁远军节度使,卒谥荣毅。殿帅:殿前指挥使。
2 乳姥:奶娘。
3 襕(lán):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4 事体:指礼节。
5 密:静悄悄地。
6 没阶:走到台阶下,指接见举子时,从堂上走至台阶下,以示尊敬。
7 少降:稍稍走下几步。接:接待。
8 打……关节:……拉关系。
译文
许怀德担任殿前指挥使时,曾经有一位举人,借着怀德乳娘的关系请求做门客,怀德答应了他。举子拉一拉衣服在庭下叩拜,怀德倚着座子接受。人们说怀德是个武人,不知道做事的礼节,悄悄告诉他说:“举人没有没阶之礼,宜略走几步下来迎接。”怀德回应说:“我得到的是一位靠乳姥关系的秀才,只需这样对待便可。”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许怀德冷待那些只知请托,不凭真才实学求进的士子。
王延政据建州1,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尝遣部将刺事于军前,后期当斩2,惜其材,未有以处,归语其妻,其妻连氏有贤智,私使人谓部将曰:“汝法当死,急逃乃免。”与之银数十两,曰:“径行3,无顾家也。”部将得以潜去,投江南李主,以隶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部将适主是役,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连氏使人谓之曰:“建民无罪,将军幸赦之,妾夫妇罪当死,不敢图生。若将军不释建民,妾愿先百姓死,誓不独生也。”词气感慨,发于至诚,不得已为之戢兵而入,一城获全。至今连氏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连氏之后也。又李景使大将胡则守江州4,江南国下,曹翰以兵围之三年,城坚不可破。一日,则怒一饔人鲙鱼不精5,欲杀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满地,奈何以一食杀士卒邪?”则乃舍之。此卒夜缒城6,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先是城西南依崄素不设守7,卒乃引王师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类。二人者,其为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邪?[157]
注释
1 王延政:五代闽人,王延曦之弟。延政以建州建国,改元天德,三年后为南唐所亡。
2 后期:逾期。
3 径:直接。
4 李景:南唐国主,好学,能诗词,在位十九年卒。
5 饔(yōnɡ)人:厨子。鲙(kuài):烹煮。
6 缒(zhuì):垂绳而下。
7 崄:同险。
译文
王延政割据建州,命大将章仔钧守卫建州城。章曾经派遣部将边镐和王建封到敌军营地刺探军情,过了期限才回来,依法应当处斩,但爱惜他的才干,还没有处置,回家说给妻子听,他的妻子连氏有贤智,私下叫人对部将说:“你依法当处死,快点逃亡才可以免祸。”给他数十两银子,说:“直接逃走就是,不要顾虑家里的事了。”部将因此可以潜逃,投靠江南李主,被安排隶属查文徽麾下。查文徽攻打王延政,部将刚好负责这次战役,城快要陷落,先派人晓喻城中能够保全连氏一家的人有重赏。连氏派人对他们说:“建州城居民没有罪,将军幸而赦免了他们,我夫妇罪当死,不敢贪图苟生。如果将军不释放建州城的居民,妾愿意先百姓死,发誓不会独自偷生。”词气感慨,发于至诚,部将不得已,约束兵马而入城,整座城获得保全。到现在连氏是建安的大家族,做官做到卿相的相继不绝,都是连氏的后裔。又李景大将胡则镇守江州,江南国下,曹翰用兵包围了三年,城坚不可破。一天,胡则恼怒一个厨子煮鱼煮得不好,想杀死他,胡妻立即制止他说:“士卒守卫城池多年了,暴露的骸骨满地都是,怎么可以因为一顿饭而杀死士卒啊?”胡则于是放他走。这个兵卒在晚上用绳子爬城墙离开,走去投靠曹翰,详细说出城里的虚实。本来城的西南角恃着山势险峻,素来不设置守卫,那个士卒于是引领军队由西南进攻江州城,这晚江州城就被攻陷了,胡则一家被杀得一个不留。这两个人,他们所做的德业一样,为什么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却不同呢?
赏析与点评
沈括借二则相近的故事,叹惜祸福无常的现象。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1,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2,公唯啖饭而已3。家人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于公曰4:“庖肉为饔人所私5,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6。”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158]
注释
1 王文正:王旦,九五七至一〇一七,字子明,莘县(今属山东)人,宋真宗时官至宰相。局量:器度。
2 埃墨:墨色的锅灰。
3 啖:吃。
4 愬:同诉,投诉。
5 庖肉:厨房的肉。
6 廋(sōu):藏起来。
译文
太尉王文正胸襟宽厚,未曾见过他发怒。饮食中有不精美清洁的,只是不吃便算。家人想试探他的量度,用一小撮埃墨投到羹中,王旦只吃了饭便算。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吃羹,他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一天,又弄黑了他的饭,王旦看着饭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可替我准备粥。”其子弟向王旦投诉说:“厨房里的肉被厨子私下拿走了,肉不够,请整治他们。”王旦说:“你们这些人吃多少肉?”说:“一斤;现在只得半斤吃,一半被厨子中饱私囊。”王旦说:“吃尽一斤便可吃饱了吗?”说:“吃尽一斤当然吃饱。”王旦说:“以后各人的材料增加到一斤半便可。”他不揭发人的过失都像这样。曾经有一次宅门坏了,负责更换的工人把全屋的宅门都换新,暂时在廊庑旁边开启一扇门以便出入。王旦来到侧门,门低,便俯在马鞍上走过去,没有问原因。门做好了,便恢复行正门,王旦也不问一句。有驾车的士卒做满了任期向王旦辞别,王旦问:“你驾车多久了?”说:“五年了。”王旦说:“我不察觉有你。”既走了,又叫他回来,说:“你是某人吗?”于是给他优厚的馈赠。原来那人每日驾车,王旦只看见背影,没有看到他的面,要离开时,看到他的背影才察觉到是谁。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丞相王旦待人以宽的处事态度。他并没有因为家人的话,而轻易责备下人,反而处处维护。跟上面一条对读,正可看出做官为人,宽厚与苛剔之别。
两浙田税亩三斗。钱氏国除,朝廷遣王方贽均两浙杂税1,方贽悉令亩出一斗。使还,责擅减税额,方贽以谓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两浙既已为王民,岂当复循伪国之法?上从其说。至今亩税一斗者,自方贽始。唯江南、福建犹循旧额,盖当时无人论列2,遂为永式。方贽寻除右司谏,终于京东转运使,有五子,皋、准、覃、巩、罕。准之子珪为宰相,其他亦多显者,岂惠民之报欤?[166]
注释
1 均:使平均。
2 论列:讨论。
译文
两浙田税一亩三斗。钱氏国被灭,朝廷派遣王方贽平均两浙的杂税,方贽下令全部人每亩缴交一斗的税金。出使的工作完成后回到朝廷,被责备擅自减少赋税额,方贽指出亩税一斗,是全国通行的税法,两浙既然已经成为北宋的子民,怎么还遵循吴越的税法?皇帝听从了他的说法。到现在亩税为一斗,由方贽开始。只有江南、福建还跟从旧有的税额,原因是当时没有人提出讨论,于是成为永久的制度。方贽不久便出任右司谏,最后在京东转运使任内去世,有五个儿子,皋、准、覃、巩、罕。王准的儿子珪为宰相,其他儿子也大多显贵。这难道不是惠民的回报吗?
赏析与点评
这条笔记赞扬了王方贽秉持公正之心,对待被征服国的人民,因此两浙税额才得以减轻。而江南、福建等地,因为负责平均杂税的官员没有为民发声,待遇便不同了。
注释
1 孙之翰:孙甫(九九八至一〇五七),北宋阳翟人,官至河北都转运使。
2 润:润泽。贤:贵重。
译文
有人曾经送孙甫一副砚,价值三万两。孙甫说:“这副砚有什么特别之处而要这样的价钱呢?”客人说:“砚以石质润泽为贵重,这种石对着它呵气便会有水流出来。”孙甫说:“一天呵得一担水,才值三钱,买这个砚来干什么?”最终不接受这礼物。
赏析与点评
这条写孙甫为官清廉,虽面对一砚之贿,也决不收取。
注释
1 狄梁公:即狄仁杰,唐代著名宰相,封梁国公。后:后裔。
2 诣:到。
3 子仪:即郭子仪,唐代名将。
译文
狄青担任枢密使时,有一位狄仁杰的后人,持着梁公画像和告身文书十余通,向他进献,说这是狄青远祖的东西。狄青辞谢说:“一时间的际遇,怎么敢自比梁公呢?”给他隆厚的礼物并把这些物件退回去。跟郭崇韬哭子仪墓相比,狄青做得好多了。
赏析与点评
这条赞扬狄青跟那些喜欢乱认祖宗的人不同,并不高攀古人来自抬身价。由此可见,狄青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过人的军事智慧,更在于他能够谨慎自持。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拜右仆射1,麻下日2,李昌武为翰林学士3,当对。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4,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日早候对,亦未知宣麻5,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6,门阑悄然无一人7,昌武与向亲,径入见之,徐贺曰8:“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9。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10,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未测其意。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11。”(原注:向文简拜仆射年月,未曾著于国史。熙宁中,因见《中书题名记》:“天禧元年八月,敏中加右仆射。”然《枢密院题名记》:“天禧元年二月,王钦若加右仆射12。”)[175]
注释
1 向文简:向敏中,字常之,九四九至一〇二〇,北宋开封人。真宗朝拜右仆射,卒谥文简。拜:获擢升。
2 麻:写在麻纸上宣读的诏书。
3 李昌武:李宗谔,北宋饶阳人,名臣李昉的儿子,字昌武。
4 殊命:殊荣的任命。
5 宣麻:宣读任命。
6 谢客:谢绝客人拜访。
7 门阑:门口。
8 徐:慢慢。
9 唯唯:只微微点头而不作声。
10 端揆:首席宰相。
11 大耐:很胜任。
12 王钦若:字定国,?至一〇二五,北宋新喻人。以郊祀恩,封冀国公,卒谥文穆。
译文
真宗皇帝时,向敏中擢升为右仆射,委任的诏书发下来那天,李宗谔为值日翰林学士,正当被皇上召对。真宗对他说:“朕自从登基以来,还没有委任过仆射,今天以这个职位任命向敏中,这真是殊荣任命啊,敏中应该十分高兴。”李宗谔回答说:“臣今天早上等候召对,也不知道颁布麻纸诏书之事,不知道向敏中怎么样了。”真宗说:“向敏中门下今天贺客必定很多,你前往看看,明天回来答我,不要说是朕的意思啊。”李宗谔等到向敏中回家,于是到向敏中家去看看,向敏中正谢绝客人来访,门口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李宗谔跟向敏中谂熟,直接走进去看看他,慢慢给他道贺说:“今天听到降下麻纸诏书之事,士大夫没有不欢喜欣慰的,朝野互相庆贺。”向敏中只是唯唯诺诺。又说:“自皇上登基以来,没有擢升过首相,这是非比寻常的任命,如果不是功勋德业隆重,皇上眷顾倚重特别超过其他人,怎么能够获致啊。”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让人始终不能猜测他的意思。于是又历陈前世担任仆射官员的功勋德业怎么盛大,礼命怎么隆重,向敏中也是唯唯诺诺,最终一言不发。告辞了之后,又派人到向家的厨房,打听今天有没有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也没有一个人来。第二天上朝再奏对,真宗问:“昨日见到了敏中没有?”李宗谔回答说:“看见了。”真宗又问:“敏中的意思怎么样?”李宗谔于是原原本本把看到的奏陈。真宗笑着说:“向敏中真的很有任这个官职的能耐。”(原注:向敏中拜仆射的时间,没有记载在国史里。熙宁时,因为看到《中书题名记》:“天禧元年八月,敏中加右仆射。”可是《枢密院题名记》:“天禧元年二月,王钦若加右仆射。”)
赏析与点评
本条写向敏中的为人,即使获任命为丞相,但一如平常,没有因此而特别兴奋,更不会因为自己地位崇高,而接受攀附之人祝贺。
朱寿昌1,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2,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遂失母所在,寿昌哀慕不已,及长,乃解官访母3,遍走四方,备历艰难,见者莫不怜之。闻佛书有水忏者4,其说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寿昌乃昼夜诵持,仍刺血书忏,摹板印施于人,唯愿见母,历年甚多。忽一日至河中府,遂得其母,相持恸绝,感动行路,乃迎以归,事母至孝。复出从仕,今为司农少卿。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180]
注释
1 朱寿昌:字康淑,北宋天长人,以孝闻名。
2 微:出身低微。
3 解官:辞去官职。
4 水忏:即《慈悲三昧水忏》。
译文
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出身寒微,寿昌流落到贫穷人家,十多岁才得以回家,于是跟母亲失去联系,寿昌哀痛思慕不能停止,长大后,就辞去官职,访寻母亲,走遍了各地,尝尽了各种艰难,看到他的人没有不怜悯。听说佛经有《慈悲三昧水忏》,传说希望见到父母的人,念诵这部经就可得偿所愿。寿昌于是从早到晚诵持,还刺血书写忏文,模板印刷,施舍给其他人,只希望见到母亲。经过许多年,忽然有一天来到河中府,终于找到了他母亲,互相抱着悲恸欲绝,感动了周遭的人,于是迎接母亲归家,事奉母亲至为孝顺。复出担任官职,现在当上了司农少卿。士人为他写传记的有数人,丞相王安石以下,都有朱孝子诗达数百篇。
赏析与点评
这条笔记记述孝子朱寿昌辞官寻母,最后得偿所愿的故事,反映出北宋时期的儒家孝道思想。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1,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2,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3,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4,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5,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6,不敢姻士大夫7。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8,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9,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10。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11,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12,为文以美之。[181]
注释
1 刘廷式:字得之,北宋齐州人。举进士,通判密州,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以高寿终。田家:务农人家。
2 契阔:分开,分隔。
3 乡闾:乡下。
4 双瞽:双目失明。
5 申:重申。
6 佣耕:租田耕种。
7 姻:结婚。
8 雍睦:和谐,和睦。
9 小谴:小过失。
10 阔略:宽恕,宽容对待。
11 管干:管理,办理。
12 苏子瞻:即苏轼,一〇三六至一一〇一,字子瞻,北宋眉山人,著名文学家。
译文
朝士刘廷式本来是个农夫,邻舍有老翁十分贫穷,有一个女儿,约定跟刘廷式结婚,后来分隔了数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回到乡下寻访邻居老翁,而老翁已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双目失明,家境十分困顿。廷式派人向她申说之前约好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眼疾推辞,还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农户,不敢跟士大夫结婚。廷式坚持不同意,因为跟老翁有约定,怎可以因为老翁去世,女儿有病便背弃,最终跟她结婚。婚后夫妻俩生活和睦,他的妻子要扶着才能走路,共生了好几个儿子。刘廷式曾经因为犯了小过失,监司想赶走他,但嘉许他有美好的德行,于是稍为宽大处理。后来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哭得十分悲哀。苏轼喜欢他的义行,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他。
赏析与点评
这条记载刘廷式为人重承诺,不以自己富贵而背信弃义,反映出北宋时期士人重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