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隙第三十六
本篇导读
仇隙,指的是怨愤嫌隙。孙秀因绿珠而杀石崇,因不受礼遇而杀潘岳(第一则),前者为巨富,后者乃文豪。石崇竟也做过好事,在王恺宅中救出刘琨兄弟。而王敦指使王廙杀害司马承,祸及下一代的王胡之(第三则),他受后人丑化,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始料不及的是王羲之因轻视以至于辱慢王述,而成仇隙,以至于演化为政治斗争。至于司马道子面对王恭的首级而作冷讽(第七则),则可见政治的兽化人心。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1。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2!”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3。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4。”乃成其谶。
译文
孙秀既怨恨石崇不肯奉送绿珠,又不满潘岳从前对自己不礼貌。后来孙秀任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的官府里见到他,就招呼他说:“孙令,还记得我们过去交往的情景吗?”孙秀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才知道免不了祸难。后来孙秀逮捕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逮捕潘岳。石崇首先押赴刑场,也不了解潘岳的情况。潘岳后来也押到了,石崇对他说:“安仁,你也这样吗?”潘岳说:“可以说是‘白首同所归!’。”潘岳在《金谷集》中的诗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成了他的谶语。
王大将军执司马愍王1,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2,当时不尽知也。虽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3。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4。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着,盖以避祸耳。”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译文
大将军王敦抓住了谯王司马丞,夜间派王世将把司马丞装在槛车里杀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事。即使司马丞家里的人也并不是都知道的,而司马丞的儿子无忌兄弟都还年幼。王世将的儿子王胡之与司马无忌长大后互相亲近,王胡之曾与无忌共游,无忌进屋告诉母亲,请备好酒食。母亲流着泪说:“王敦从前肆无忌惮地残害你父亲,是指使王世将去做的。我多年不告诉你的缘故,是王氏家族强盛,你们兄弟还幼小,不想使此事声张开来,那是借以避祸罢了。”司马无忌吃惊大叫,拔刀而出,但王胡之已远远地离去了。
译文
王孝伯死后,朝廷把他的首级悬挂在大桥那里。太傅司马道子吩咐驾车前往到悬挂首级的高杆处,仔细看了首级,说:“你何以急于要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