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拾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历史纵横(5)

由于一般很少有人会在雷雨大作之时登山,所以当隐居于山中的道士告诉苏轼这一特别现象时,立刻引起了苏轼的兴趣。也许,这一自然现象也会使得旁人产生好奇之心,或作为一个谈资以显见识广博,但未必会深加思考。然而,苏轼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思想者,当他得知这一独特自然现象后,引发的却是一段关于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的联想、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首先以“已外浮名更外身”直抒胸臆地展现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此时的苏轼认为自己既已忘却人世的名利,更将个人小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人生境界的超越中获得了更高意义上的生命自由。

在这样坦然放达的状态中,人的精神的伟大与坚韧获得了解放与彰显。即使令常人惊骇甚至视若神明的雷电,在诗人的眼中也只以“区区”二字形容。“区区”者,渺小也,无足轻重也,言其不足挂齿,更无须忧惧。下面一句更是将之视作婴儿啼哭之声。从神明震怒到婴儿啼哭,是在巨大的对比反差之中体现出的,绝不仅仅是对所谓迷信无知的嘲笑与不屑,更是人类在获得理性并具备把握生命方向,具备领悟生命价值的自觉之后展现的崇高的精神伟力。在这种生命精神的自觉之下,人们获得的力量不仅体现在面对神秘自然时的无畏,更体现在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自觉超越。

在诗歌的最后一句,诗人一跃而站在历史和人类精神的高度,俯视着为功名利害而奔忙、忧惧、惊骇的芸芸众生,发出“无限人间失箸人”的感慨。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三国故事中刘备失箸的典故。刘备之所以失箸,缘于功名利禄之心,如若心中坦然自得,定不会闻曹操之语而失色以至借雷声掩盖的地步。苏轼用这个典故,阐发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正因诗中用了这个典故,故而将个体的感悟与思考和整个人类的共同生命境遇联系了起来,使诗人的哲理思考具有了人类整体意义上的意义和穿越历史时空的普遍价值。

以往,论者往往将宋诗重视理性而忽视形象思维的特点看作是一种不足。其实,重视理性,在诗歌中自觉地表现理性恰恰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如果抛却以唐诗为“正”、以宋诗为“变”的成见,也许宋诗的这种诗人自觉追求的“理趣”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刘备失箸”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节选)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十节 “霓裳羽衣曲”的故事

唐诗

霓裳羽衣舞歌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阑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苧萝空处所。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赏析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宫廷舞蹈。白居易的这首《霓裳羽衣舞歌》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霓裳羽衣舞演出时的场景,使千百年之后的读者得以感受大唐的气度风华。

全诗开篇,诗人就在“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四句中以皇宫里的“千歌百舞”为霓裳羽衣舞做衬,以“最”字强烈鲜明地表达了对霓裳羽衣舞的喜爱,点明了全诗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