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公辅政
周公又称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文王时,他就以孝顺仁爱闻名,武王即位后,又全力辅佐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征服了商朝。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呢?武王问周公,周公说:“让他们在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有仁德的人,我们就去亲近;老百姓有什么过失,我们就去承担。”
“有这样的胸襟,足以安邦定国了。”武王很高兴,当即同意了周公的意见。
武王命人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箕子和其他被关押的商朝贵族,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贫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武王要一改纣王统治时期的失德做法,给受纣王残害的黎民百姓新的生活。他的行为极大地争取了商朝的百姓。周武王还将商朝故土切分为四部分,由纣王的儿子武庚和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管理:殷都朝歌地区由武庚负责,朝歌以东地区由管叔负责,朝歌以西地区由蔡叔负责,朝歌以北地区由霍叔负责。同时,武王的三个弟弟还负责监视武庚,三人被称为“三监”。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即位,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周武王临终前托付周公旦辅佐幼主。管叔觉得自己是周武王的弟弟,自己应当即位,所以他对周成王和周公旦十分不满。他为了夺权,散布关于周公旦的流言,同时拉拢蔡叔、霍叔、武庚以及其他诸国,一起起兵逼迫周成王让位于他。面对这样的局势,周公旦没有妥协,而是决定铲除这些叛军。
作战之前,周公旦鼓励大臣们和众将士,说:“当前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绝对不能让叛军把周朝天下夺去,否则无颜面对先王。周朝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先人的努力。武王已经过世,成王尚且年幼,为了周朝能够延续,我不得不站出来。”
有人说敌人过于强大,不好对付,周公旦回应说:“这些人打出口号,说要恢复前朝,这都是痴心妄想。过去周武王击败商朝,建立起周朝,经过这些年,商朝人大部分都已经归顺了周朝。所以说,敌人想要恢复前朝纯属做梦。还有,我们周朝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小的邦国变成今天的大国,是天意难违。我为这次出征占卜,得到的结果是上上签,大吉大利。这次老天还是站在我们这一边,天命如此,谁也不得违抗。”
周公旦的一番讲话,把大臣和将士们的心都团结了起来,大家士气高涨,叫喊着要消灭叛军。
周朝大军在周公旦的统帅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武庚、管叔、蔡叔、霍叔死的死,逃的逃,他们手下的叛军也很快被消灭。周公此时并没有收兵的打算,他想乘势一举消灭所有周朝的敌人。周公听从手下的建议,先攻打九夷。九夷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擅长作战,所以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周朝大军才将其击败。九夷被击败之后,另外一个大国奄国知道自己不是周朝的对手,便主动投降了。奄国一投降,其他国家为了保全自己,也都纷纷选择投降。
经过三年的征战,最终周公将叛军击败,彻底消除了威胁周朝的隐患。同时,另有周边五十多个支持叛军的小国被消灭,周朝的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这其中,周公的贡献最大。
当然,铲除叛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为了巩固战果,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将不顺从本朝的人迁居到那里去。周公还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例如,将封国内的土地统一规划,广泛推行井田制,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颁布,使新生的周王朝政权得以巩固。
周公摄政七年,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他决定还政于成王。这七年之间,周公可说是日理万机。《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还政前,周公还作《无逸》,告诫年轻的成王谨记商朝灭亡的教训,不要纵情享乐,而要勤俭爱民。
经过文王、武王和周公的苦心经营,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国力也开始强大起来。成王在位三十年,再加上后来他的儿子康王的十六年。在这近半个世纪间,西周出现了繁荣富强的“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