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录:隋~五代十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整理,国家从战乱中恢复,并日渐强盛。杨坚死后,其子杨广继承了帝位,这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是一个以建立不世功勋为理想的君主,并竭力把自己的恢宏抱负一一付诸行动。

公元605年即大业元年,隋炀帝征河南与淮北地区百万百姓开挖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在当时本有两条水路可以沟通两河,一条是从黄河经济水、菏水、泗水而入淮河,有一条是从黄河经汴渠、泗水而入淮河。但这两条水道都有着重大缺陷,难以发挥良好的运势作用。前一条水道绕行过多,后一条河道弯曲,安全性较低。于是隋炀帝决定重新开辟一条新的水路,也就是通济渠。通济渠从河南汜水县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经汉时开通的汴渠而下,在浚仪与汴渠分离,途径陈留、宋城、永城等地,最终注入淮河。通济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人工造出了北方运输的最佳水道。

在北方民众开挖通济渠的同时,隋炀帝又征调十几万淮南百姓对邗沟进行改造。邗沟本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派人开凿的一条运河。开皇七年,隋文帝曾派人将邗沟东段加宽、挖深,虽然东线湖泊广阔,有利于大型船只通过,但水路绕远,对运输不利。因此,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疏浚邗沟西段,以利于通行。

大业四年,隋炀帝又征集黄河以北百万人民,开凿永济渠。永济渠从黄河北岸沁水的入口处开始,直向东北,经过海河,最终到达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沁水不仅水量丰富,而且其入河口与通济渠起点板渚较近,这样就相当于把两条运河连接起来了。

大业六年,隋炀帝又征调大量民工开挖江南河,将镇江到杭州八百多里水路修整为十多丈宽、可以行使龙舟的程度。这是历朝对江南地区运河工程量最大的一次。

至此,大运河得以全部贯通。从北向南,经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建立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便捷水道。大运河成为了南北方运输的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全国的物资流转速度加快,各地区社会文化交流增加,中央对运河流域的控制力度也大大加强了。

这条运河对于中国的南北运输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而这项创举是隋朝的百姓创造的。大运河的修建本已经征调数百万民工,但由于劳力不足,甚至征调了大量妇女服徭役,导致民心惶惶。国库也因为大运河的修建耗费甚巨。大运河建成之后,隋炀帝却无视人民死活,又耗费大量民力,为自己乘船巡游江南建造豪华的龙舟。他曾多次带着文武百官坐船游玩江南,光拉船的纤夫就有8万之众。他自己所乘的龙舟,高45尺,长200尺,有多达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

由于长期被征调参加各种徭役,人民无法投入正常的生产,生活困难,民怨四起。即便这样,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还是不给人民休养生息、专心生产的机会,又开始了他开疆辟土的“伟业”。早年,他在跟随父亲隋文帝杨坚打天下时,就曾担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叛乱,后又带兵北上击败突厥进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军队中建立的威信使他非常迷信武力战争的力量,他多次发兵征战高丽、吐谷浑和突厥。

609年,隋炀帝亲征吐谷浑,高昌王臣服。611年,炀帝集百万大军于涿郡,想要攻打高丽,并强征百万民夫运输军队辎重。612年,隋炀帝第一次出征高丽,因为自负实力雄厚,过于轻敌,导致兵败,久战不下,陷入战争泥潭,最后不得不撤兵。但是,隋炀帝并没就此罢手,接下来的两年,他又征兵百万两次出兵高丽,最终打得高丽遣使请降,这才班师回朝。

隋炀帝对外用兵几乎都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些开疆拓土的战争,对人力和物力产生巨大的消耗,使隋朝损失了大量的主力军,而且繁重兵役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民的承受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终于招致人民的反抗。大运河贯通还不足十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埋葬了隋朝。

隋炀帝仅当了14年的皇帝,这短短的14年中,他除了修通运河、开疆扩土之外,还修建了恢宏气派的东都洛阳,开发了西域,完成了一般帝王难以企及的伟业。但是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根本不在意人民的死活,把百姓当成随意驱使的牛马,终于招来了人民的反抗,使隋代一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