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1.因势利导,利用人才的长处
【原文】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大意】
万物各有适合的用处,才能有施展的地方,各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领导者就可以无为了。
韩非子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会是百依百顺的奴才,很多时候,他们是偏才、怪才,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这时,如果领导者能够合理地引导他们,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每个人都有其出色的一面,也有其所不能的一面。对于管理者而言,首先要做到知人善任,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并因势利导,加以利用,而不能求全责备,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起人才济济的局面。
在朱元璋的帐下,有一位勇猛的将军叫常遇春,这是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的人。他的优点在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颇具三国张飞之风;缺点是暴烈浮燥、勇而寡谋。
对于这员心腹大将的优点和缺点,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常遇春缺点明显就对他失去信任,相反,朱元璋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而且对他格外关照,多次援引古代大将的经验教训对常遇春予以规劝戒饬。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朱元璋派常遇春从金华北进攻打杭州。临行之前,朱元璋再三告诫常遇春:“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常遇春谨遵朱元璋的教导,其刚烈暴戾的脾气在出征的过程中有所收敛。
事实上,世界上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无一不是善待人才、善于用人之长的典型。
世界著名的摩托车之父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位善于用人之长的人。本田宗一郎本人是一位卓越的技术专家,他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在创业过程中,本田宗一郎胆识过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的机遇。因此,公司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没有出现丝毫问题,并且很快打开了市场。
但是,本田宗一郎也有自己的弱点,他虽然在技术问题上无懈可击,但在管理方面却几乎是一个门外汉,他只能凭经验和个人好恶来处理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在本田宗一郎的创业过程中,有藤泽武夫在他身旁为他排忧解难。虽然藤泽武夫也是一个缺点非常明显的人——在技术上几乎是一窍不通。不过,本田宗一郎并不在意他的这一缺陷,因为他更看重对方在管理方面的特长。藤泽武夫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并且应变能力出色,能够很有创造性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藤泽武夫对待工作总是全力以赴,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精力和智慧。
就这样,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组成了一对创业的黄金搭档,两人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他们的事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曾经这样总结用人之道:“军官分成四类: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懒惰的。假定每个军官至少具备上述两种品质,那么聪明而又勤快的人,适宜担任高级参谋;愚蠢而又勤快的人,可以用命令支配他的工作;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指挥;至于愚蠢而又懒惰的人,那就危险了,应立即予以开除。”
当然,愚蠢而懒惰的人是非常多见的,而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人则几乎不存在,所以,创业者必须知人善任,善于用人之长。否则,我们将不得不永远在一个怪圈里打转:一方面,创业者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量的人才却怀才不遇。
2.不避亲仇,一视同仁
【原文】
圣者明君,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大意】
贤明的人,举荐身边人的时候不避开自己的亲人,推举外人的时候不去避开仇人。
作为领导者,在用人时应该遵循“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亲”,是指亲属、亲戚、朋友、同乡,泛指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或拥护、支持自己的人。
身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在举贤的时候首先不必避亲。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要大胆任用,用人的标准在于是否称职,而不是以私亲为原则,不能因为某个人是至亲就抹杀了一个人才。
很多人认为,刘邦的成功和妻子吕雉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刘邦还没有开始自己的事业时,吕雉一直是一个贤妻良母,为刘邦照顾儿女家庭,好让刘邦在外安心公务、结交朋友。而刘邦开始打江山的时候,吕雉和刘公一起被项羽抓了起来,直到刘邦打败项羽才被救出来。这中间,吕雉受了多少苦、多少委屈?而刘邦成就帝业之后,吕雉又开始为刘邦出谋划策,为他治理国家想出了很多办法。
刘邦起家之时,所带的人大都是一些跟他交往至深的朋友,其中,樊哙还是刘邦老婆吕雉的妹夫。因为和刘邦的这种特殊关系,樊哙每每身先士卒,为刘邦立下了大功。
早年的樊哙只是一个卖狗肉的,自刘邦起事,他就跟在刘邦身边,每次战斗他都表现得十分英勇,往往能一人杀敌十几人,所以屡获升迁。刘邦入关后,樊哙劝刘邦不要留在咸阳,勿贪秦宫的奢丽享受。可见,樊哙在刘邦的事业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外举不避仇”中的“仇”,是指对自己有意见的人,或反对过自己但被实践证明错了的人。
中国历史上任人不避仇的例子有很多,齐桓公对管仲的任用便是一例。
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对他说:“我不如管仲,你如果想成就霸业,就请把管仲救出来,任他为相。”当时,管仲被囚禁在鲁国。齐桓公说:“管仲曾想杀害我,我恨不得杀了他,怎么能用他?”鲍叔牙说:“管仲是为自己的君主射杀人,你如果任他为臣,他也会为你射杀别人。”齐桓公不答应,鲍叔牙也坚决不肯接受宰相的职务。最后,齐桓公还是从大局出发,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把管仲救了出来,并任他为相国。结果,齐国大治,成为了春秋霸主。
任人不避仇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可见人才的确是“兴邦治国”的基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并不是要我们刻意去使用自己的亲人或者仇人,我们使用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人才,必须能够带领大家开创出一番事业,这样才不会违背这句话的初衷。
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其实也就是经常说的“任人唯贤”。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是中国乡镇企业的领袖式人物,也是1987年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中迄今为止唯一“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他为什么能“存活”下来?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人们从鲁冠球的论断中得出了答案——“我最感欣慰的管理艺术就是运营好人力资源”。鲁冠球的用人原则是任人不唯亲,举贤不避亲,实干最重要。
媒体十分关注万向,时常有人去采访,记者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您的子女现在都在万向工作吗?”
鲁冠球回答:“是的,不仅都在万向,而且都干得不错!”
又有人问:“现在谈到家族式管理,都会将万向作为一个例子,您的儿子当总裁,3个女婿当分公司经理,一个还掌管美国公司,这样做,是否会引起不好的说法和后果?”
鲁冠球回答:“用人的原则,一是才能,二是信得过。同等条件下,信得过更为重要。当然,信得过,没有才能是败家子也不行。”
对于万向集团现任总裁鲁伟鼎,鲁冠球是这样评价的:“从1992年开始做副总裁,1994年开始做总裁,这些年来,企业一直在不断发展,证明这个人选对了。企业经营好坏,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半年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各种经营数据、指标都摆在那里。”
领导者既要“任人不唯亲”,又要“举贤不避亲”。用人就是用贤,只有看实际效果,才是真理。
3.领导者的器量决定成就
【原文】
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大意】
领导者的气度要像天地一样辽阔,万物才能齐备;其涵养要像山海一样宏大,国家才能富强。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超人的气量。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拥有宽容美德的人,能够对那些在意见、习惯和信仰方面与你不同的人表示友好和接受。宽容不仅对你的个人生活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你的事业也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一个人经历一次宽容,就可能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借助宽容的力量,你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经历了几次波折,从中体现出了曾国藩“待人以诚以恕”的精神。
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个人的性格反差很大,因此经常意见不一致,很容易产生分歧。尽管如此,但曾国藩从来没有因此对左宗棠不满,甚至记恨他。相反,他认为左宗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深明将略,度越时贤”,因此不遗余力地向朝廷举荐左宗棠。正是他的保举,使左宗棠能够一展抱负。曾国藩对左宗棠始终有赞扬,无贬词,甚至说:“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大度待人的精神。曾国藩曾因为李元度有倾向王有龄分裂湘系的企图而弹劾他,结果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说曾国藩忘恩负义。李鸿章“乃率一幕人往争”,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闻此,非常气愤地对他说:“听君之便。”李鸿章便负气离开了祁门。后来,几经辗转波折,他又想回到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不计前嫌,大度能容,并且写信恳请李鸿章回营相助。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身边的人。同时,曾国藩也因为他的宽容大度获得了他人的支持和真诚相助,少树了一些敌人。
宽容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很多名人用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爱和宽容,是成功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以忍耐消解冲突,以德报怨的事例不胜枚举。
蔺相如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后来,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当赵王陷入尴尬之境时,他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凭借显赫的功劳,蔺相如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赵王的重用和封赏。可是,生性刚直粗犷的廉颇却偏偏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扬言一定要找个机会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而蔺相如听说后,不但没有嫉恨和报复,反而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宁愿一直躲着廉颇,即使是两人的马车在路上不巧相逢,蔺相如也会让车夫退避以礼让廉颇。
蔺相如的宽厚和仁义最终感动了廉颇,使廉颇意识到了自己的小肚鸡肠和无理取闹。后来,惭愧难当的廉颇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的原谅和惩罚,原来不睦的文武二臣终于消除了仇隙和误解,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在战国后期风雨飘摇的形势下,共同支撑和维护着赵国的江山社稷。
曾国藩说:“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大抵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如果人人都能多一点诚恳,多一份宽容,社会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作五彩乐章。茫茫人海中,朝夕相处的亲人、邻里、同事、朋友,相逢总是缘,彼此间偶尔发生一些争执和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寸土必争、锱铢必较,总是你给我“当头炮”,我给你“马儿跳”,势必两败俱伤。遇到非原则性的矛盾,只要能宽容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再大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在别人失意、失落、失败时,多一份宽恕,少一点苛求,就能帮助别人,云开日出;当自己得意、得志时,也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盛气。
4.树立威信,必要时杀一儆百
【原文】
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
【大意】
奖赏贤人,惩罚暴行,是鼓励人做好事的最好办法;奖励暴行,惩罚贤人,是鼓励人做坏事的最好办法。
韩非子主张法治,认为只有在有权威的情况下,社会才能保持安定的秩序,因为秩序是半自觉、半畏服的产物。权威就是一种力量,社会需要权威的支持。
诚然,韩非子的“权威说”有着偏颇之处,但是任何一种社会、一种组织都必须有权威和服从。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杀一儆百是树立权威的捷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宣传,严惩一个坏榜样的教化作用要远远胜过百本教诲的书。
姜太公杀狂才狂矞,以儆天下狂士;晋文公杀宠臣颠颉,以明军纪;韩信借故杀殷盖,以立己威;诸葛亮挥泪斩马稷,以整军威……自古,当权者树立权威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惩作恶者。
就连一向倡导“仁政”的孔子在鲁国执政时也曾毫不留情地诛杀了少正卯。孔子杀少正卯的理由十分明确,他认为人有五种恶行:一是通达古今之变却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走邪道;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以蛊惑人心;四是知晓许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受到重用。这五种恶行哪怕沾染上一种,君子就可以诛杀他。而少正卯五种罪行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不能不杀他。为了树立统治者的权威,对于有恶行的小人必须严加惩处,杀一儆百,以整社会风气。
杀一儆百的“一”,必须是要能引起人们震恐的角色,如果所杀之人只是一般的角色,恐怕无法让人们心里产生畏惧。所以,一定要选出一个起震慑作用的“靶子”。孙武斩姬立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春秋时期,孙武的兵法传到吴国后,吴王阖闾大加赞赏,马上邀请孙武到吴国来帮助自己富国强兵。孙武说:“我的兵法不仅可以练好男兵,还可以练好女兵。”吴王不信,就从自己的后宫选出了一百多名宫女让他演练。孙武把宫女们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然后说明演练的方法和纪律,并设立了刑具。一切交代妥当,孙武便击鼓号令,可是美女们却在一旁大笑,根本不遵守纪律。于是孙武再次示范了操练要领并重申了纪律。当孙武再次击鼓操练时,那两个得宠的妃子还是恃宠骄纵,根本不听他的命令。
此时,孙武果断下令:“将两个妃子处死!”众人顿时大惊失色,吴王求情说:“只是排练一下,饶过她们吧!”孙武回答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决下令斩了两个队长,又重新选了两个队长。这回,宫女们看连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都已被斩,再也不敢轻视,大家都认真地操练。
吴王虽因爱妃被斩而不悦,却非常佩服孙武的军事才华,因此对其大加重用。
有时,如果面临的对象地位比较特殊,正面责罚可能会引起麻烦,这时就要从侧面入手,即“敲山震虎”,批评他身边的人,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唐太宗晚年,高阳公主同僧人辩机通奸。高阳公主赠辩机金宝神枕,辩机不知珍藏,结果被盗贼偷走,后盗贼被捉,经审问说是从辩机处偷来,又审问辩机,得知是高阳公主所赠。御史纠劾此事,太宗自觉惭愧,于是不问案情,处死了辩机,并将公主身边的奴仆处死数十人,以此来警告高阳公主。
我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尤其是新任职的领导,都希望能踢好“头三脚”,以便让自己的工作能尽快打开局面。所以,这时一定要想办法树立自己的威信。作为领导者,最有效的管理下属的方法就是寓严于宽。领导者要以宽厚待人,对属下要一视同仁,不能分薄厚,亦不能分远近,要用对待自己亲人的那种仁爱之心,使下属感到家的温暖,使他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但是,宽厚之外,领导者也要有威严,以威严建信誉。大凡统帅、领导,在工作中都要有猛虎下山和蛟龙出海之势。
智者的武器是敏捷和机警,而愚者的不足是迟缓和多虑。“智者贵于乘时”,在批评对方时,不仅要找好批评对象,还要抓住有利的批评时机。批评不一定要大张旗鼓,有时要善于“借题发挥”。
雍正二年的一次朝会上,雍正升殿,刑部官员李建勋、罗樟在群臣还没落座时,不行礼就坐下了。雍正皇帝顿时下令将李、罗二人交刑部问罪,并告诫百官说:“朕见这几年上朝的礼节执行得很松弛,父皇不是不知道,只是对大家很宽容,监察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认真去管。朕即位以来,看到这些现象很多,这不是一个好苗头,必须狠抓。今后,如果再有类似失礼的事情发生,朕就杀了他们两个,到时候别说朕要杀人,而是你们杀了他们两个。”
怠小事者,失大事;轻小事者,无成大事之能耐。对下属过宽容易使人养成松弛、浮躁的惰性。所以,要从不起眼的小事入手,唤起属下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5.以身作则,树立坚定的纪律意识
【原文】
劳苦不抚循,忧悲不哀怜;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怒则毁君子,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大意】
君主对人的劳苦不加抚慰,对人的忧伤不加同情;高兴了连奸邪小人一起称赞,使贤能与不肖的人都得到赏赐;愤怒时连君子也进行诋毁,使伯夷和盗跖那样的人一起受到侮辱。如此,臣子中就会出现背叛君主的人。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遵守纪律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作为一名领导,在规则和纪律面前,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好了榜样,才有资格去批评和引导那些没有遵守纪律的人。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领导自己必须坚持不做。只有这样,才能给下属们积极的影响,使他们不敢轻易触碰纪律和规则的底线。
曹操就是这么做的,他治军严厉,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他非常清楚,一支队伍如果没有纪律,就无法战胜敌人。在树立纪律意识方面,曹操能做到以身作则,实为不易。
有一次,曹操在行军的时候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要保护农民辛苦种下的麦子。如果谁的马践踏了麦田,就要处以死刑。所以,经过麦田时,曹操的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一只手拿着武器,用兵器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行走。曹操坐在马车上前行,结果马儿受惊,突然向麦田奔去,践踏了麦田。
当马儿停下来后,曹操立刻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我的行为该当何罪啊?”军法官说:“按照丞相的规定,应该是杀头罪。”曹操说:“好吧,请你行刑吧。”
军法官怎么可能行刑呢?他喊道:“那怎么可以呢?古代的传统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丞相作为一军统帅,怎么能杀头呢?”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说:“主公,我们这次出战,怎么少得了主公您呢?”
曹操说:“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把头寄在这里,让我戴罪立功,不过我必须受罚,那就割发代首吧!”说完,曹操便叫人拿来宝剑,割了一把头发,表示自己受过罚。之后,曹操传令,将他割发代首的事情传至三军,让大家引以为戒。
在《曹瞒传》中,作者说曹操此举是在做秀,骗取人心。其实不然,割发又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因此,在古代,髡刑是带有侮辱意味的刑罚。从这一点来看,曹操是受了刑的,体现了他以身作则、执法严明的精神。
在一个团队内,职位越高,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如果老板犯错而不按照规定受罚,就会产生很坏的影响。而曹操的做法无疑给下属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榜样。
在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有一则就是关于他严于律己、迟到罚站的。
联想集团每周都会举行办公室例会,有一段时间,一些领导由于各种原因经常迟到,使会议没法正常召开,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柳传志发现这个问题后,补充了一条会议纪律:凡迟到者,都要在门口罚站5分钟,以示警告。纪律颁布后,迟到现象得到了很好的纠正。
可是,有一次柳传志因为特殊情况迟到了,他走进会场后,大家都在等着看他怎样解释和面对。柳传志首先诚挚地向大家道歉并解释迟到的原因,然后他很自觉地站在大门口罚站了5分钟。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整个联想集团的员工都为柳传志的5分钟罚站而喝彩,其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柳传志的做法与当年曹操割发代首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表率。面对自己犯的错,他们没有找借口搪塞,更没有只字不提逃避过去,而是勇敢地承认错误,然后按照定下来的纪律来惩罚自己。
公司的各种规定大都是由老板与高级管理者共同制订的,如果这些规定只是给普通员工制订的,那就是在告诉员工:领导和员工是不一样的,在同样的错误面前,受到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这等于是把领导分为一派,把普通员工分为一派,这样会导致领导失去威信,不利于整个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如果你不希望公司出现这些不良后果,就要学会以身作则,为普通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有着和谐氛围的公司里,领导从来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们和普通员工是平等的,当领导犯错了,员工敢于指出领导的错误。美国IBM公司董事长沃森身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沃森陪同一个国家的王储参观工厂,走到门口时,被两名警卫拦住了。“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去,进入IBM的厂区需要佩戴蓝色的胸牌,进入行政大楼的工作人员佩戴的是粉红色的胸牌。您佩戴的是粉红色的胸牌,因此不能进入厂区。”
沃森的助理彼特对警卫叫道:“这是IBM的董事长沃森,你们难道不认识吗?现在我们要陪重要的客人进去参观,请你让开。”警卫说:“我们当然知道这是沃森董事长,但公司规定必须佩戴蓝色的胸牌,所以,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这件事给了沃森很大的感触,他认识到自己作为领导,没有做好表率。因此,他非但没有责怪警卫,还表扬了他们,然后安排助理赶快更换了胸牌。
看看这些大公司的领导,他们对待公司的规定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地遵守。虽然他们也违反过公司规定,但他们能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且会按照规定处罚自己,这种认错和守纪的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制度和纪律,就必然会造成整个企业执行力的缺失,以及部门的内耗、操作系统的紊乱。所以,在一个企业里,敬业、服从、协作等精神永远都比任何东西重要。当然,这些品质不可能与生俱来,所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灌输纪律意识尤为重要。就像军队不断要求每个人的着装和仪表一样,最后是要让所有人都明白:“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
当然,从学习规则、遵守纪律、树立纪律意识、刻意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纪律,到自觉把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只有把纪律变成习惯,我们才能具备持久的战斗力。
纪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品格,就没有进步。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文化,可以这样说,纪律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没有纪律的企业文化不可能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有序进行。
对组织而言,纪律就是有形的规章制度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属于约束行为的范畴。但是对管理者则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纪律是管理者个人本身的管理品格。组织的运作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事规范,但是要让规章制度发挥效用,就需要管理者有以身作则、落实纪律的精神,没有纪律的管理者是无法有效地领导团队的。
在组织中,恪守纪律是管理者赖以执行职务的要素,它代表着管理者对工作的态度、对角色职务的尊重以及对组织的承诺。管理工作本身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面对不同且快速变化的人与事,若是不能维持纪律的精神,就容易迷失方向,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许多管理者之所以会身陷经营困境,其主要原因就是个人及团队失去了纪律的精神,处理事务无法持之以恒。
卡莉·菲奥丽娜女士在接任美国惠普科技公司总裁职务时,特别强调:“新一代的领导方式不再是掌握信息,信息只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享用的工具。因此,惠普倡导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就是制定一个框架让员工去自由发挥。当员工愿意主动承担企业所面对的问题时,就能引发他内心的热情与动力,激发出创新与思考,使得企业与员工都受益。但不可以逾越企业整体发展的全局框架,这种框架既代表着员工个人的发展空间,也代表着企业组织的纪律要求。”
纪律是组织促使创新变革发挥效益的关键。组织要保持成长的原动力,就必须持续进行创新与改革;要想在企业经营中持续改革,纪律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改革中必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这时需要的绝不只是能力。想要能随变化而快速地采取行动,依靠的是个人及团队的纪律。唯有纪律不会失去方向,能够有效地成功应变。
对管理者而言,纪律除了有约束他人的部分外,更重要的还是自律。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它是个人智慧、技能与修养的具体表现。纪律的目的不是限制他人,而是自我的要求,纪律的表现不只影响自己的角色定位,也牵动着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同时,纪律的扩散性及影响力能由管理者个人扩散到团队全部,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纪律不仅可以避免犯错,也是成功的基础,优秀的管理者绝对不要轻视纪律的能量。只要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永远铭记着团队的律条,这个团队就必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6.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原文】
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
【大意】
赏罚分明,就能使伯夷之类的高尚者与盗跖之类的低贱者不相混淆,这样就善恶分明了。
赏与罚,是韩非子所谓的“二柄”。韩非子认为,贤明的君王应该懂得合理地运用赏罚。赏罚的原则是赏善罚恶,赏是为了表彰功绩,罚是为了禁绝奸邪。
在韩非子看来,赏罚是领导者的指挥棒,但是,赏罚必须分明。
澳大利亚有一家名叫索非利波的化妆品商店,它的营业员对待顾客的态度十分傲慢和粗暴,以致不少顾客不愿再到这家商店购买化妆品。
商店老板非常恼火,于是在商店门口贴出一张通告:凡是到本店购买商品的顾客,在看货、购货、退货时,如若遇到营业员有失礼之处,只要顾客向老板提出,商店将发给顾客一笔“怠慢顾客奖”,奖品有现金和化妆品两种,顾客可任选一种。
这位老板还规定,凡是营业员在一周内有两次被顾客提意见,那么发给顾客的“怠慢顾客奖”就要从这位营业员的薪水里扣除。如一周内有三次被顾客提意见,店里将予以辞退。
通告贴出后,营业员对待顾客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都变得热情而彬彬有礼,到这个商店购物的顾客也随之大增。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领导者对待下属应该像慈母的手紧握钟馗的利剑一样,平日里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犯错误时给予严厉的批评或惩罚,恩威并施,宽严相济。
随身听是索尼公司最重要的电子产品之一。一次,一家分厂的产品出了问题,总公司不断收到客户的投诉。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随身听的包装上出了点问题,但并不影响随身听的使用,分厂立即更换了包装,解决了客户投诉的问题。可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却并没有就此罢手。
分厂厂长被叫到总公司的董事会议上,要求对这一错误作陈诉报告。在会上,盛田昭夫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公司上下引以为戒。这位厂长已经在索尼公司干了几十年,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所以他感到异常难堪和尴尬,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会议结束后,他精神恍惚、有气无力地走出会议室,开始考虑要不要提前退休。这时,盛田昭夫的秘书突然把他叫住,热情地邀请他一块儿出去喝酒。在酒吧里,这位厂长不解地问:“我现在是被总公司抛弃的人,你怎么还这样看得起我呢?”盛田昭夫的秘书回答说:“董事长一点也没有忘记你为公司做的贡献,今天的事情也是出于无奈。会议结束后,他担心你为这事伤心,特地派我来请你喝酒。”
接着,秘书又说了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使这位厂长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喝完酒后,秘书又把他送回了家。刚一进家门,妻子就迎上来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备受总公司重视的人!”
这位厂长听了感觉很奇怪,难道妻子也来挖苦自己?这时,妻子拿出一束鲜花和一封贺卡说:“今天是我们结婚20周年的日子,你都忘记了!”
这位厂长更加疑惑不解了:“可是这跟我们总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原来,索尼公司的人事部门对每位员工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节日都有记录,每逢这样的日子,公司都会为员工准备一些鲜花、礼品。只不过今年有些特别,这束鲜花是盛田昭夫特意为这位厂长订购的,并附上了他亲手写的一张贺卡,以勉励这位厂长继续努力。
盛田昭夫不愧为一个恩威并重的高手。为了总公司的利益,他对下属的错误不能有丝毫的宽待,但考虑到这位厂长是位老员工,而且为索尼公司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为了有效地激励他改正错误,更加积极努力地为公司效力,又采取了请喝酒、送鲜花的方式对他予以安抚和鼓励。盛田昭夫这种恩威并重的管理方法,被很多人称为“鲜花疗法”。
领导者高高在上,工作上不体恤下属的艰辛,生活上不关心下属的困难,情感上不过问下属的冷暖,这就完全背离了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是为不恩;领导者虽然谦恭低调,却一味无原则地迁就下属,对下属的错误言行不予指正,逐渐助长下属的歪风邪气,致使他们不听指挥、不服管教、不受约束,是为不威。毋庸置疑,这两种极端都是要不得的。
松下幸之助说,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的。对于自己的下属和员工,要真心地予以维护和关爱,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但同时还必须严厉,尤其是在原则和规章制度面前更应该严厉无比、分毫不让。对于那些违反了规章制度的员工和下属,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地砍下去,绝不姑息。
7.赏罚必须有度
【原文】
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
【大意】
施行奖赏过了度就会失去民众,而执行刑罚过了度民众就不会畏惧。有了奖赏却不能用来鼓励民众为国效力,有了刑罚却不能用来禁止民众为非作歹,那么国家即使再强大,也必定会有危险。
韩非子告诉我们,赏罚必须有度,否则就会失去效用。
领导者不能忽视下属的功绩,要做到有功必赏。但是,如果赏得过多过滥,就会起到反效果。
赏的面太窄,奖赏易被少数人垄断,而大多数人得不到鼓励;赏的面太宽,不管有无功绩,人人有份,吃“大锅饭”,久而久之,有能力者会感到不公平而变得消极,没有能力者也会觉得反正有自己一份而依然故我。
奖赏过厚,往往后患无穷。其一,导致以后无奖可赏;其二,滋长下属一味追求丰厚奖励的不良心理;其三,易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而打击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赏不能只靠金钱。领导者只知用金钱激励下属,时间一长,情况就会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额的奖励,谁也不愿意用心去工作。其实,奖赏下属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如让下属拥有参与决策的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工作业绩为标准提拔下属,增加下属学习及培训的机会,在众人面前赞扬下属等。
相对于奖励而言,处罚更让人头痛。如果处罚不当,不仅会影响个人,还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处罚一定得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对下属加以处罚。同时,处罚不能偏颇,这样才能使受罚之人心服口服。
对一般的错误,如果下属认错的态度较好,可以从轻处罚。从轻处罚易使下属产生内疚感,从而避免重蹈覆辙,且能安心工作,不背思想包袱。而对于犯了重大错误的下属,则不能心软,应按章办事,不徇私情。
罚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既要避免过于冷酷,又要避免温柔无力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罚的形式有口头的和书面的,有单独的和当众的。错误小、影响小的,宜采取单独的、口头的惩罚;错误大、影响大的,宜采取当众的、书面的惩罚。处罚绝对不能像文学创作那样讲究平仄、含蓄、朦胧,而应开宗明义,以简单的言辞说明下属受罚的原因。
罚要讲究时机,及时处罚,才能起到惩治的作用。处罚必须在影响扩大之前,必须在人们印象深刻的时候进行。
20岁时,曹操被地方推举为孝廉。孝、廉原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在西汉武帝之后,有了孝廉的资格,就可以做官。
曹操先是被任命为郎(帝王侍从官的总称),接着由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司马防(司马懿父亲)推荐,出任洛阳北部尉,正式踏上了仕途的第一站。
当时京城地区的治安情况很不好,经常有突发事件发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当时朝廷规定了严格的京城地区治安条例。曹操上任后,为了把治安工作搞好,忠于职守,将自己管辖的四道城门修缮完好,并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挂在城门的两边,然后申明禁令,凡是违反治安条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豪绅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死。此举确实起到了作用,在一段时间内,京城的治安情况良好,无人敢违犯。
几个月之后,一件棘手的事情发生了——宦官蹇硕的叔父,仗着侄儿的权势,公然违禁夜行。曹操命人将他拿住后,喝问道:“你是何人?为什么违反禁令夜间出行?”他回答说:“我姓蹇,宫中的蹇硕是我的侄子。”曹操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又喝道:“夜间出行,违犯禁令,当受重罚,你知道吗?”他回答说:“我有急事才出来。禁令是为了防止变乱,像我这样的人,哪能有作乱之理?你不应当处罚我。”曹操又说:“我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违犯了禁令,就要被制裁,徇私枉法的事我是不能干的。”等到天亮后,曹操便把他押到城门处,当着众百姓的面,宣布罪行,然后毫不留情地用五色棒把他活活打死了。此举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此后,洛阳城的治安情况比以前更好了。史书上记载说:“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老百姓都称赞曹操不畏权势、坚决执法的行为。当然,这也触动了汉灵帝身边那些被宠信的宦官,蹇硕自此对曹操恨之入骨。但由于曹操是按照治安条例办事,舆论又多是赞扬曹操的,蹇硕想加害曹操可又抓不着把柄,只好怂恿有关部门把曹操升为顿丘县令,使其离开京城。
8.“第一印象”未必准确
【原文】
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
【大意】
仅看一个人的容貌服装,仅听他的言谈论说,就是孔丘也不能断定他是否能干。
古人云:“肤表不可以论中,望貌不可以核能。”这就是说,不能根据外表评价人的品德,不能看相貌估量人的才能,即不能以貌取人。观察其相貌定是非,倒不如研究他的思想和他办事的能力来得可靠。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句有益的识才辨才格言。泰戈尔说得好:“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价一个人。”以相貌取人、判人,没有丝毫的科学根据。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鲁肃对庞统的评价非常高:“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庞统确实是当时少有的奇才。赤壁之战,庞统巧授连环计,诱使曹操用铁链将战船锁在一起,使周瑜的火攻得以成功,显露出了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才华。
周瑜死后,鲁肃总领东吴兵马,他极力向孙权举荐庞统。可是一见面,孙权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就很不喜欢。孙权问:“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公之所学,比公瑾何如?”庞统笑着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见庞统轻视他,心中越发不高兴,就对庞统说:“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庞统走了以后,鲁肃问:“主公何不用庞士元?”孙权说:“狂士也,用之何益?”鲁肃极力保举:“赤壁鏖战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在庞统被鲁肃引见给孙权之前,诸葛亮曾经写过一封书信,将庞统推荐给刘备。孙权拒绝庞统之后,鲁肃害怕这一难得的人才落入曹操之手,也给刘备写了一封推荐庞统的信。庞统带着两封推荐信离开东吴去投刘备,见到刘备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有些不高兴,只是问了句:“是下远来不易?”庞统并没有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只说:“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说:“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庞统便到这个偏远的小县去做县令。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实学后极力推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孙权、刘备所犯的错误,足以令喜欢以貌取人者引以为戒。
麦当劳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经营餐饮业的企业集团之一,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用人之道。
当今服务行业对雇员的外表条件特别讲究,对女性尤其看重容貌。时下的餐饮业招人时,招聘广告上总少不了“有工作经验,五官端正,身材苗条”等款项。而享誉全球的麦当劳在用人时却强调“心理素质良好,勇于面对困难,渴望个人成长”。两种用人观一目了然,前者关注的是表象,即相貌、身材,后者则注重实质的东西,即员工的精神状态。
麦当劳的成功宝典就是“不用靓女”。稍微留意,人们可以看到麦当劳快餐店的员工们均是相貌平平,个头高矮不一,看上去似乎不太和谐。但麦当劳在另一方面却要员工们要做到绝对和谐,即在上班时间必须突出企业风貌:统一着装、吃苦耐劳、勤奋上进。这些条件比相貌更重要,相貌是天生的,工作态度则是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
着力寻求具有吃苦耐劳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是企业最好的用人之道。人才是由德识才学体系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领导者择人时不应该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应观其言、察其行,用人用才,方能避免用错人之虞。
用人先要识人。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首先要对所用之人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用得其所。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接触的双方,首先观察和注意到的是对象的相貌、衣着、谈吐、举止等外在现象,然后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这些感性材料给对方做出一个初步评价。由于初次接触的时间短,所获得的材料有限,而且都是表面的、感性的材料,因而在判断评价上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
其实,认知客体是非常复杂的。在某些人身上,外在与内在有可能得到较为和谐的统一,如心美貌亦美、心恶貌亦恶等。而在许多情况下,人的外在与内在是不相统一甚至是矛盾的,金玉其外很可能败絮其中,丑陋的外表之下很可能藏着一颗善良的、智慧的心。庞统丑陋的相貌与其盖世的才华;邓艾的口吃与其超人的胆识;张松外表的猥琐与其博闻强记、能言善辩等,这些都是相互矛盾的存在。由于内在的东西是深深隐藏着的,外在的东西是容易观察到的,所以,如果不深入探究,就很容易看错一个人。孙权、刘备鄙视庞统,曹操厌恶张松,都是因为根据第一印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同时,认知主体在认识上的差别性和波动性,也是造成第一印象偏差的重要原因。每个认知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每个管理者对人的评价与判断能力都是有差别的。由于管理者们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不尽一致,导致识人用人能力存在差别。有的管理者善于识人用人,有的管理者则拙于此道。曹操、刘备、孙权在识人用人方面高人一筹,所以周围人才济济;吕布、刘表、袁绍、袁术之流没有识人之眼,手下或者没有得力人才,或者有人才不受重用。另一方面,同是一个人,认知能力也存在着波动性,此时此地的认知能力与彼时彼地的认知能力往往也存在着差异。地位、环境、心境的不同,会导致对人的认识与评价的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具有识人之眼的管理者,有时在识人时也难免会带有感情色彩。孙权不用庞统,是在赤壁大胜之后,“气骄而言难入”;曹操拒张松,正值大破马超归来,“志满而易骄”。在这种情况下,孙、曹两人丢掉了平时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的作风,仅凭第一印象将难得的人才拒之于门外。
今天的管理者凭第一印象取人,不只是像孙权、刘备、曹操那样因庞统、张松的貌丑和气傲而不用。有时,他们接触一个沉默寡言的下属,就断定此人窝囊;接触一个穿着讲究的人,就以为此人有纨绔之习;遇到一次下属未向他打招呼,就以为此人目中无人;遇到一个犯过错误的下属,就认定此人今后还会犯错误,等等。管理者如果仅凭这样的第一印象去取舍人才,肯定会失误。只有通过进一步接触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性和行为方式,你才能真正知道他是否是你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