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长岐乡南宅,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3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
南怀瑾先生被人称为“哲学家”、“教授”、“宗教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他还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学界对南怀瑾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先生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讲解的人生哲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同时,他生动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了——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为了给处在剧烈变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一种人生哲学,一种既出世又入世、既超越又世俗的价值观,让人获得心灵的皈依。用佛家解决我们精神层面的问题,用道家解决我们自身修养的问题,是南怀瑾先生最为生动和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南怀瑾先生在人的生存和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认识。他说:“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地死掉。”
南怀瑾先生喜欢安静地思考,他主张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够留守住智慧的底线,南怀瑾遇事从不大吵大嚷,也从不焦急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事情,可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最后把事情完美解决掉。他从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相反,还很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世事纷乱嘈杂,南怀瑾在一隅里安静地思考,这让他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真谛。
在说话方面,南怀瑾先生一向谨言慎行,从不口出狂语、妄语,每一句话都经过他的深思熟虑。除了讲课,南怀瑾一向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因为他知道“智者寡言,愚者多言”,避免言多必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在这方面还包括话说三分留七分。南怀瑾先生知道有些忠言说多了会让别人厌烦,所以他总是寥寥数语浓缩精华,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劝告啰嗦。
南怀瑾先生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哲学智慧,包括宽恕别人的方式,交朋友的智慧,做学问的要领,谦卑的为人姿态,等等。本书为您一一梳理南怀瑾的语录,从这些语录拓展开来,深刻剖析南怀瑾的人生哲学智慧,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