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伤在童年: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懦弱的妈妈却有一个霸道的女儿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她带着她的女儿,年龄不过六七岁的样子,披散着头发,神情淡漠,全程都不怎么理会周围的人,好像这个世界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一样。我对此感到好奇,但令我更好奇抑或是吃惊的是,这个小女孩特别自立。我们吃的是火锅,如果换成其他同龄的小孩,可能还需要在父母的照顾下吃饭,但是这个小女孩完全不需要妈妈的照顾,她可以自己拌调料,自己盛汤,自己下菜,自己夹菜,看到桌上没有自己喜欢吃的那道菜,径直叫来服务员自己点菜,全程都没有询问过她妈妈和其他同桌人的意见。我惊叹道,这个小女孩怎么这么会照顾自己!大概到哪里都不会饿着自己、冻着自己,到哪里都不会让自己吃亏吧!果然,她的妈妈说:“我女儿个性有点强,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到哪里都是我行我素,不太理会别人的眼光。”

然而,我的这位朋友性格可一点都不强势,不但不强势,甚至有些软弱,当然她有时会用“善良”来包装这种软弱。所以我有些好奇,她女儿的强势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是她刻意培养的吗?

朋友说道:“不是,我从来都没有刻意培养过她的性格,是她自己长成这样的。”

这一点我是相信的。我的这位朋友是位单身母亲,和女儿相依为命,我很多时候都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如此善良、软弱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是如何生活的,小女孩又是如何从她并不强大的妈妈那里寻找到安全感的。但是现在,看到一个如此“自立”的小女孩站在我面前,我相信了,当一个孩子无法从外界寻找到更多安全感的时候,她会在自己的性格中自动生长出强大的一面来保护自己。

每个孩子都会用性格来保护自己

性格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特征,它由人的心理需要发展而成。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没有爸爸保护自己,也没有强大的妈妈保护自己,更没有一个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完整温暖的家庭给自己力量,那么她该如何更好地长大?她只有自己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强势甚至霸道,才不会被别人欺负,才能从自己身上得到力量,才能寻找到一种叫作“安全感”的东西,至于这种强大是否真的强大,这种安全感是否一种真实的存在,一个小女孩是不会有这种思考的。

所以说,性格和自己的心理需要密切相关:当我的心理需要强大的力量时,我就必须在外在发展出强大的气势来保护自己。性格不仅反映的是自己和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它也反映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当一个小女孩觉得这个世界不够温暖时(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她的内心和外表也会变得较为冷酷,以此来抵御这个不够温暖的世界。比如,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脸上淡漠的表情,在众人面前我行我素的言行,无不表现出一种和她这个年龄不相称的“酷”,而大多小孩子身上都有的那种天真、可爱、温柔,在她的脸上却少有看到。

如果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互为镜子,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其实就是世界对待我们的方式,一个小女孩如果对这个世界比较冷酷,那一定是因为她首先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对她的冷酷(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小女孩的爸爸以及她的爷爷奶奶一家都是比较冷漠的人),因此她只能以冷酷还击,因为这是她习惯的方式或者说这是她会的方式,这个世界教会她什么她就还给这个世界什么,家人没有教给她温暖,所以她也不会用温暖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所以,性格既可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适应这个世界发展而来的,也可以是从家人那里学到的;孩子的性格既可以和父母的性格相同,也有可能和父母的性格完全不同。

所以,一个善良、温和、懦弱的妈妈完全可能有一个强势、霸道、酷酷的女儿,只是,这个外表强势的小女孩内心是否一样强大是值得怀疑的。女孩的妈妈说她的女儿虽然个性强,做什么事情也很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却非常怕黑,晚上不敢独自睡觉,必须有人陪,而且必须开着一盏小灯睡觉,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自己的女儿一点都不强势,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全感比其他的小女孩要严重得多。这就说明,小女孩的强势和霸道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虚张声势,一种保护自己的外壳,她的内心其实一点都不强大,反而相当脆弱和没有安全感。

当一个人的性格过于弱或者过于强的时候,其心理可能是不够健康的,真正的强大是平和,平和地对待这个世界,当你需要张牙舞爪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因为你的内心感到恐惧不安,所以才需要用一个过于刚强的外表来保护过于柔弱的内心,而这样的人通常是不快乐的,只有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一致时,他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的性格很强势,她的内心就是强大的,这恰恰说明孩子的内心脆弱而又不安。

请“看见”孩子真正的内心

了解孩子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外在表现,还要“看见”孩子真正的内心,只有看见孩子的内心,你才知道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性格,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快乐,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看到性格背后的心理成因

这个小女孩有她特殊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但不代表“每个孩子都会用性格来保护自己”。比如,内向的孩子内心都比较羞怯,对于和他人交往没有自信,所以会用沉默和他人保持距离,于是我们看到内向的小孩大多沉默寡言,寡言是他们保护自己羞怯内心的一种方式;外向的小孩内心比较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他们的言行常常比较夸张,爱说爱笑嘴甜,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夸张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到他人的忽视和冷落;还有一种小孩比较怕失败,所以他们行事强势,处处都要争第一,是为了保护自己无法承载失败的内心。每一种性格都有匹配的心理动机,性格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内心的。

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性格

“看见”了孩子的内心,你就会明白性格为什么这么难以改变,因为改变性格不仅意味着改变一种行为方式,更意味着改变自己的内心,而改变自己的内心是最难的,因为这意味着不让他做他自己,这会让他痛苦。所以,请不要强迫一个内向的孩子多说话,或者一个外向的孩子少说话,请不要强迫孩子改变他们的性格,因为这就是最适合他们内心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他们才能感到“安全”、舒服和快乐。

“看见”孩子的内心

单纯了解孩子的性格还远远不够,这无法让你真正读懂孩子,读懂孩子还要“看见”孩子的内心,看见强势的背后是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看到沉默寡言的背后是对人际交往的惧怕,看到“人来疯”的背后是害怕受到冷落和忽视……当你看到了这些,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时,你就理解了他的行为,进而能够接受(允许)孩子的行为,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好”是“坏”,那都是让孩子内心感到最舒服自在的一种方式。

当你“看见”了孩子的内心,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折腾”了——冷漠的孩子可能不再冷漠,沉默的孩子开始和你交流,闹腾的孩子开始变得安静……当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受、被允许时,孩子就愿意把真正的内心袒露在你面前,不再伪装自己,而是试着让自己的外在和内心趋向一致。所以,“改变”孩子的性格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要“看见”孩子的内心。

“看见”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这是创造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不需要你刻意去做什么,“看见”的力量比任何教子技巧和方法的力量都大,因为“看见”是接纳、关爱、包容和重视,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爱”着,只有爱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的孩子不需要再刻意用性格去保护自己,他会变得柔软、温和、平静、热情、喜欢与人接触……

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有两点:一是指人的性格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环境所影响;二是指人会有意识地改变性格去适应环境或对抗环境,当对外界环境感到不安时,一个孩子也会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躲在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这,似乎是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