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由于其发生的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强烈的精神刺激、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等因素反复作用有关。其临床特征是慢性反复发作的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一般胃溃疡有饱食则痛的特点,十二指肠溃疡多为饥饿痛。此外,还伴有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吐酸”“嘈杂”“心痛”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或是素体脾胃虚弱,过食生冷;或劳倦内伤,饥饱无常,损伤脾胃;或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横逆,伤及脾胃,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1.脾胃虚寒型
【症状表现】胃脘隐隐作痛,痛时喜温喜按,饥饿加重,得食则减,受凉或劳累易发,多食脘腹痞胀,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四肢欠温,时呕清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或濡软无力。
【调理原则】暖胃补虚,温脾养胃。
【药膳配方】
黑枣糯米粥
原料:黑枣7个,糯米40g,红糖1匙,生姜末少许。
做法:黑枣、糯米洗净,倒入小锅内,加清水2大碗,旺火烧开后,改用中火煮半小时,加红糖1匙、生姜末少许,再煮片刻,离火。
功效:补中除寒,温脾养胃。
用法:作早餐或作点心食用。
说明:黑枣糯米粥,佐以红糖、生姜,能补中除寒,温脾养胃,强健身体。此方在冬季常食甚宜。
2.肝郁气滞型
【症状表现】胃脘闷胀,痛引两胁,得嗳气或矢气稍减,郁怒则胀满痛甚,嗳气反酸,纳呆食少,舌苔薄白,脉弦。
【调理原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药膳配方】
麦芽青皮饮
原料:生麦芽30g,青皮10g。
做法:将生麦芽、青皮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去渣。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说明:麦芽有消食和胃之功,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青皮消积导滞,可助消化。青皮所含的挥发油,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排除肠内积气。
3.脾虚血瘀型
【症状表现】胃脘刺痛而持久,痛处固定、拒按,食后加重,或伴有呕血、黑粪。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调理原则】养血补中,化瘀止痛。
【药膳配方】
墨鱼粥
原料:干墨鱼1条,粳米100g,香菇50g,冬笋少许,料酒、食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干墨鱼温水泡发,去骨洗净,切成细丝。香菇和冬笋也分别切成细丝。在砂锅里放入清水、墨鱼、料酒,熬煮至鱼肉烂。然后加入粳米、香菇、冬笋熬粥,待粥成时,用食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养血和血。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说明:墨鱼肉有养血滋阴、补心通脉、益气强志等功效。经常食用墨鱼肉,不但可以增加营养,而且还可以中和胃酸,促进消化道溃疡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