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行为心理:人体反应的来源与奥秘
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我认为,首先要清楚人体反应的根源在哪里。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个体发生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有哪些?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了解人为什么在不同情境下,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有机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刺激中,这些刺激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当有机体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显而易见,有时反应的表现很微弱,甚至只有通过仪器监测才能看到。比如,呼吸、血压变化等,或者眼睛活动的表现上。但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能看到的反应都是整个身体部位的活动。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参与其中,完成整个反应。而在反应过程中,有机体的反应强度取决于刺激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刺激决定反应。
1.刺激对个体的神奇作用
其实,建立分化反应非常容易,只需要我们对不同程序稍微利用一下就可以。譬如,我们已经完成的一项实验,即,使狗对于音频A形成条件反射。在这个实验中,音频A所引起的唾液反应,如肉粉对于狗所引起的唾液反应一样。而这种唾液反应,也一样能在其他任何的音调B这里产生。那么由此,我们是否就有关于狗的反应系统,进行改变并使之建立起来,让其对音调B不再做出反应,而只对音频A做出反应呢?
我认为,只要是不超过狗对音调差别反应能力的限度,这一点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对此我们也有些怀疑。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安雷普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说他发现了狗能在很小的音高差别上作出分化反应。而约翰逊则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实验,他所发现的结果却是狗并不能因音调的高低而做出分化反应。我们在研究有关于音调的刺激对动物是否会引起分化反应时是这样做的:我们对刺激A进行严格限制,或者说给其加以“固定”,只在A调响起时才给狗喂食,当音调B响起时则坚决不给狗喂食。如此,狗在音调A的刺激下很快引起了唾液分泌,而在音调B下则没有。
在任何感觉领域的研究中,这一方法都可以适用。而就下列的一些问题,譬如,狗对于噪音、气味、波长的差异反应等,我们也可以做出正确回答,告诉大家如何使其形成正确反应。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安雷普所归纳的一些一般事实来进行,下面我们列出几条。
(1)和所有其他习惯一样,条件反应或多或少是暂时的,并具有不稳定性。当条件反应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不再起作用了。不过,它们可以快速重建。在对狗进行唾液反射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例子:曾经消退的条件反射,在相隔两年后再次实验时依然存在,只不过有一些变化而已,但经过我们的强化后又重新恢复到原样。
(2)替换的刺激不但可以固定,还能特殊化。当然,在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后,其他任何同类刺激将不再引起这种反射。假如你对狗的条件反射刺激使用的是节拍器,那么其他噪音对它是难以产生该反应的。
(3)刺激强度决定了反应程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当刺激强度增大或减小时,它的反应程度也会随之变大或变小。另外,当一种连续刺激被中断,不论是一种噪音还是一种音调,它们一旦被中断,所产生的刺激效果和增大强度的刺激效果是相同的,即对产生的反应起到了增强的作用。
(4)有一种很明显的累积效应存在。假如一条狗对声音和颜色都能产生条件反射,我们在对它进行刺激时,同时运用这两种条件,它的唾液分泌会明显增多。
(5)条件反射可以“消退”。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条件反射会出现消退迹象:其一,如果条件反射无法实施时,它会慢慢消退;其二,如果刺激快速重复,条件反射也会出现消退的现象,这与“疲劳”无关。当一条狗处在声音和颜色共同形成的条件反射中时,即便视觉刺激消退,它也能在听觉的刺激下充分引起反应。
2.有效刺激的外延和扩展
在行为主义者的所有问题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个体进行不断扩展反应的刺激范围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清楚,所以在我们对其进行阐述时,才会让人们对其心存疑惑,以为我们出了错。如果对人类行为的成长和发展给予足够多的关注的话,你们一定能够发现,在新生儿那里虽然有很多刺激可以引起他们的反应,但也还有很多刺激是无法引起他们的反应的。不论你用怎样的方法对其进行刺激,都无法让新生儿做出之前的同样的反应。譬如,我们把一幅蜡笔画或是一份贝多芬交响曲的乐谱,亦或是一纸稿件,拿到新生儿面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看到你所期望看到的反应。这也说明,习惯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某种刺激在变得有效之前,它才能出现。后面,对于那些通常无法引起反应的刺激,我们会和大家做进一步探讨,当然其中还包括获得这些刺激的含义。这一普通术语将作为我们用来对“条件反射”的描述,我们会在之后就条件反射进行充分探讨。
由于儿童的条件反射,使得行为主义者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预示特定的反应将是什么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看到一匹马不会产生害怕反应,但是有些人在夜间走在路上时,并不希望与一匹马迎面碰上,当他们看到有马匹走过来时,宁可躲到另一边去。至于成人如何会有这样的心理,并且预见这种事情会存在,我们不会让学生去查询。但是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看到这一现象后,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念头,即想知道这种人他们在未成年时都经历了什么,以及这些情况对他的这种不正常反应,起到了什么作用?
3.反应:个体对刺激的强烈应答
行为主义者已经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机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外界和内在的刺激下。当有机体受到刺激时,他就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明显,可能其表现出的状态很微弱,有时甚至需要通过仪器才能观察得到。比如,仅限于呼吸上的变化、血压的升降变化、也可能表现在眼睛的运动上。然而对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我们最常观察到的是身体部位的运动,无论是手臂、腿,还是躯干都会参与其中,或是这些器官的共同运动。
对于刺激做出的反应,给有机体带来了适应。尽管并不总是这样,但通常情况下如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适应,仅仅指的是有机体通过运动使其生理状态发生了改变,那个刺激对它不再会有影响。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让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获得帮助。比如说我饿了,这时我的胃部开始收缩,这种刺激使得我不停地来回走动。也就是说,由于饥饿让我的内心难以安静下去,而我在这些不得安宁的探求活动中,忽然发现树上的苹果,便会立即爬到树上去,将苹果摘下来吃掉。当苹果下肚后,饥饿感逐渐消逝,胃部不再收缩,尽管苹果树上结着很多果实,我也不再去摘。接着,我又遭受到了冷空气的侵袭,为了抵御寒冷,我开始跑步,直到身上变暖有汗流出才停下。如果在野外遭到冷空气的侵袭,我可能会挖一个地洞躲避寒冷。当寒冷对我不再能产生刺激,我也就不会再做出进一步的活动。一个男人也会在情欲驱使下,去寻找具有同样状态的女人,当他们的生理要求得到满足后,不得安宁的探求活动也会跟着停止。此时男性面对这个女性时,也不会再激起其想从事性活动的欲望。
很多人对行为主义者不理解,主要的问题症结就在于,我们对反应的强调。有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者的兴趣仅仅是对肌肉反应的瞬间进行记录。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行为主义者无法帮助对这一问题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关于此,我想强调的是,整个人类行为才是行为主义者的兴趣所在。我们对个体的观察,是看其从早到晚通过怎样的行为方式进行日常事务的。譬如,我们观察一个建筑工人,他的日常事务是砌砖头,那么行为主义者就会对其在不同条件下所砌的砖头进行测量。看他在不同的条件下所砌砖头的数量。持续工作不显疲劳的时间段,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掌握这门手艺,以及我们通过哪种手段能使他的效率更高。
其实,行为主义者只是想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告诉大家,我们对反应的兴趣在于,清楚地回答大家这样的问题:“他正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所以我认为,关于行为主义所做的这项工作,没人有权力对其进行歪曲,说我们只是一个研究肌肉反应的生理学家。
行为主义者认为,有一种十分奏效的刺激的反应存在,它很直接。而所谓的有效刺激,在我们看来,就是那种强烈到足以克服正常阻力的刺激,通常,它存在于感觉器官与肌肉器官之间的通道中。关于这一点,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我们的观点与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有时告诉你们的东西是不同的。如果大家读过他们的书,或许会相信,今天所施与的刺激,在明天有可能产生效应。但对此,行为主义者是不会相信的。
我可以用这样一个事实说明,我给大家一个言语刺激:“明天中午一点钟,我们在贝尔蒙特共进午餐。”你们的直接反应是:“嗯,这是好主意,我们会准时赴约的。”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在此我暂不讨论,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点,在我们的言语习惯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即并非通过一次刺激就可以发生反应,可能需要不时地刺激去施加影响,直到最后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