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的手套(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C·D·威尔逊

19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不少久负盛名于欧罗巴的作家们正等待着瑞典学院的评定。当然,我们定然会将比昂斯滕·比昂松先生列入首选名单。今天,这位出色的作家也出现在此番典礼中,我们不胜荣幸。遵循以往的惯例,首先,我要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对瑞典学院为他颁奖一事做出说明,其次,我会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比昂松在整个瑞典文学界中大有声望,其人品和作品有目共睹,因为时间关系,我便不再就此置喙。

比昂松出生于挪威北部的克维尼峡谷里,与担任神职的父亲一起生活,伴着轻快的流水声长大。之后,由于父亲调职,他随迁至兰格优尔德、艾德斯瓦格和埃利斯优尔德通道上罗姆斯达山谷的奈斯塞特去居住。

两个峡谷之间孕育着一块秀丽的山地,比昂松就与自己的同胞生活在这里,其乐融融,以至于他渐渐爱上此间淳朴的乡野民风。休息时,他常跑至山峦间、云海处去观赏日落,甚至向老农讨教稼穑之事。上学时,他的成绩在莫尔德的学校里并不突出。当然,我们不可以此片面地看待这位伟大的作家,彼时的他,刚刚开始接触便疯狂爱上了挪威作家斯特尔森、阿斯班尔生、欧林斯拉哥和英国作家司各特的书。十七岁时,他参加了奥斯陆大学的入学考试,整整考了三年,才算迈进了该所大学的校门。

据比昂松本人称,他是在参加完1856年的第一届阿普瑟拉学生大会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起初,他以灿若烂锦的辞藻描绘了夕阳下的李达尔霍姆教堂与夏天的斯德哥尔摩城。之后仅用了两个星期,他便完成了《战役之间》,接着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剧,在这些作品中,最让人惊叹的要数《阳光之山》。从此以后,他的写作之路十分顺畅,优秀的作品如清泉一般,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

比昂松的优势不局限于戏剧与史诗,同时他写抒情文字也甚是优美。《阿恩尼》与《快乐男孩》出版后,他被人们奉为当代的写实大师,那些忧郁阴暗的情节中所活跃的角色,都是中世纪冒险犯难的英雄;他当然有依据将农夫当作北欧的中世纪英雄,然后,又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那些人朴实的言行举止。这样的写法虽有过誉之嫌,但始终没有脱离现实。

1861—1862年,比昂松陆续创作出《斯威尔国王》《救世主西格尔特》和《西格尔特恶王》。在后者的创作中,他以个人对奥希尔德的敬仰,将整部剧作的气氛铺陈开来,明朗又清晰,救世主芬尼皮德最后在紧要关头出现在北方那一片万众瞩目的曙光中,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1864年的悲情剧《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和1874年的现代生活剧《主编》《破产者》,毫无疑问,也都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肯定。

在1989年创作的《郎格与帕司堡》中,比昂松描写了一个丝毫不见激情之波澜的爱情故事,在1901年的《工作》中,他大力赞扬文明理性的生活方式,对情欲放纵的私生活表达出十足的反感。之后的创作中,他借《斯托霍沃》向一位长期勤勤恳恳维持生计,且无私无畏的玛戈蕾塔女士献上了自己崇高的敬意。从这类剧作所宣扬的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比昂松从不离经叛道,是一位乐观向上且情操高尚的人。比昂松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从不被那些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诱惑所影响。

曾有人向我们提议,希望可以多提携青年作家,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们,既然如此,我想今年学院评审会的这一决定应该是众望所归的。我们将这份荣耀颁给了已经71岁却仍在坚持创作的比昂松先生。到去年为止,他的新作《斯托霍沃》仍然受到大家所追捧。正是这样具有青年一样的创作活力的作家,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比昂松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语句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抒情诗自然而不做作,能以温情的方式打动人心,如汩汩的清泉。许多的谱曲家看到他和谐的韵调之后,都会把它们整理谱曲后做成歌曲,供人传唱。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歌,能像挪威《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那样悠扬动听,而这正出自伟大的比昂松先生之手。当《阿尔恩里奥·吉尔兰》这首歌响起时,我相信,诸位会和我一样激情澎湃,感想良多。望着挪威那绵长的海岸,感受着海风轻抚,想想这位伟大的作家,想想来日方长,无论是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哼起那首舒缓的《月光曲》。

比昂松先生,您有着纯真高洁灵魂,您的作品也对人们怀有相似的期望,您的剧作《挑战的手套》所宣扬的,正是时下我们的文学界所需要的。您在写作上的伟大成就,予后人以奋进的精神力量。您的诗歌剧作,完全发乎于生活领悟及自我认知。您本人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源于此,您的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发崇高。因此,鄙院决定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与您,以示我们的高山仰止之情。

现在,大家恭请国王陛下颁发这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