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史记》疑案解读(4)
过了不久,北方戎国造反,带兵打到了京城,周幽王令举烽火,诸侯们怕再受戏弄,结果一个救兵也没有来,周幽王就被戎主给杀死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褒姒一笑失江山”。如此看来,仿佛周朝灭亡,仿佛又是红颜祸水惹的祸。
其实,这种观点往往是后人的建构。华中科技大学夏增民和池明霞两位学者在《儒学与汉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建构——以“女祸史观”下末喜、妲己和褒姒的史事撰述为中心》一文(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中,就明确提出:“在传统上,一直认为是末喜、妲己和褒姒导致了夏商周三代的灭亡,‘女祸论’或‘女祸史观’即由此产生,然而她们的历史形象以及她们被当成三代灭亡的原因,是先秦秦汉时期社会不断进行历史建构的结果。对末喜、妲己和褒姒祸国的史事建构,实质是政治和历史观上的‘厌女症’,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理论建构,而欲建立起父权制的社会性别制度。由于先秦秦汉在中国文化中的源头地位,‘女祸论’成为中国传统性别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表征。”
这一论述,显然是在为褒姒正名。
如此看来,所谓“褒姒一笑失江山”不过是后人的故事演绎而已,究其事实本相而言,褒姒的出现,并非是红颜祸水,亦非像别人传说的那样,是被前代君王派来复仇的。
褒姒就是褒姒,一个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而已。
第九节 “二奶”转正:是花成蜜就还是祸福相倚?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二奶”从古以来,命运不用说,总是十分悲惨。尤其是当“二奶”的美貌,这也是她们最大的本钱,渐渐逝去之后,“二奶”们年老色衰,就再也挺不起那颗高傲的头颅了。“二奶”群体的最佳写照无疑是“红颜薄命”。因此,转正无非就成了“二奶”一生中的最大诉求,只有转正成为“大奶”,这个群体才能找到惟一的出路。
不管人们的态度是垂怜还是唾弃,长期以来,“二奶”群体总是成为社会大舞台上镁光灯聚集的焦点,吸引了最多人的目光。“大奶”群体相对而言,享有的关注度,可就差远了。作为既得利益者,“大奶”的地位早已稳固,不会再为公众贡献什么精彩的演出;而“二奶”作为一个揭竿而起的群体,却恰恰相反,由于转正的渴望,她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欲望空前高涨,各种阴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是层出不穷,一生中的创造力在这儿达到了巅峰状态,因此戏剧化程度自然也就变得更高起来。在人生大舞台,旁观的公众自然欢呼雀跃,因为能够看到“二奶”上演的精彩大戏,而且还是免费的。
“大奶”在“二奶”们的攻势面前,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迎头狙击,于是这一场攻守战,就变得白热化起来,异常惨烈。
这场攻守战双方天生就不是平等的:“大奶”拥有的,除了巨大的道德资源之外,还有先天优势:天时、人和、地利;“二奶”呢,不能力敌,只能智取,剑走偏锋,歪门邪道,旁门左道,维权的成本实在是过高了。按照战争的一般情况和规律来看,要想战胜正规军,游击队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能够顺利转正的“二奶”,最后如愿以偿的,也就微乎其微。因此,“二奶”们绝大多数的结局,都非常悲惨。有很多男人为什么会同情“二奶”呢,这种悲怆的收场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吧。“二奶”都是年轻美眉,这自然又是另一个原因。
最好的例子就是汉朝的几个“二奶”。
先说汉武帝的卫子夫。对于汉武帝来说,他当然不可能没有女子相伴。他一生宠爱的女子何止万千。在陈阿娇还是皇后时,汉武帝已经喜欢上一个叫卫子夫的女人。卫子夫,西汉武帝之后。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后通过选秀被武帝带到宫中后,受到武帝百般的宠幸,享受荣华富贵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汉武帝的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皇后陈阿矫,因为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经常在汉武帝面前哭闹。汉武帝起初也不忍为了卫子夫而伤了多年的夫妻感情。因为汉武帝明白,他以前从胶东王得为太子,由太子得为皇帝,多亏了阿娇之母大力提携,况且自己幼年时便有金屋藏娇的诺言。因此,汉武帝在陈皇后面前,答应以后对卫子夫不再宠幸。
汉武帝虽然表面上答应了陈皇后,可是暗地仍然对卫子夫宠爱有加。阿娇无奈之余,只好向她的母亲长公主哭诉。但长公主也奈何不得卫子夫,只能找卫子夫的亲戚出气。卫子夫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卫青,也在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作奴。长公主与陈皇后遂商量要谋害卫青,以报复卫子夫。但卫青命大,侥幸逃过一劫。
卫子夫得知陈阿娇加害弟弟卫青未遂一事后,乘机奏闻汉武帝,汉武帝闻后大怒,对陈阿娇皇后更加疏远。他索性加封卫子夫为夫人。光阴荏苒,卫子夫不久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这陈阿娇因妒忌卫子夫,遂在听信女巫之言后,在土里埋了木头人,诅咒卫子夫母子。这事后来被武帝查知,遂借故贬了陈阿娇。后来,汉武帝就封了卫子夫为皇后,其子刘据为太子。卫氏一门从此辉煌腾达,权倾朝野。
但所谓绚烂之极终归平淡,到了汉武帝晚年,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迫自尽。试想当年,如果没能被汉武帝选中的话,卫子夫或许可以与汉武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在家相夫教子,颐养天年,至少不会到了晚年还小命不保。
汉武帝还有另外一个“二奶”,她的命运似乎就没有卫子夫这么好。
钩戈夫人,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人,也是汉武帝刘彻的二奶。有一天,汉武帝巡狩河间,有方士说此地瑞气缭绕,定有奇女出现。武帝晚年迷信神仙,遂派人找寻。后来找到一位双手紧握拳头的女子,武帝亲自把她掰开,果然双掌恢复了正常。据说掰开时,手中发现一对玉钩,故称为“钩戈夫人”。
钩戈夫人入宫一年余,就生下皇子弗陵,武帝时年己64岁,晚年得子,其模样又酷肖父亲,自然更加高兴了。一些方士投武帝所好,说钩戈夫人是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皇子,先古尧帝也是十四个月才出世的,当大贵。
后来,武帝过完了七十大寿知己,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拟立刘弗陵为太子,又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子幼继立,母后临朝,重蹈吕氏外戚专权的覆辙。于是,他把心头一横,决定先杀母后立子。过了几天,他就赐钩戈夫人自杀,那一年钩戈夫人年仅二十四五岁。
为什么要杀死这个二奶呢?汉武帝有解释:“过去国家之所以会陷于非常混乱的状态,就是因为母亲正当年富力强,而皇帝还小,这样的寡妇一旦有了皇权,马上就会开始淫乱起来,谁能监督她呢?吕后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原来竟然如此啊!二奶的命运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所以,二奶转正在一般人眼中可谓是鲤鱼跳龙门,一步登天,但这种光鲜的背后,又有谁知道她们每天所面临的凶险灾难与刀光剑影呢?《老子》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第十节 英雄的母亲:见识远大却又为何默默无名?
世人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现代的人们往往都是把这句话看作是爱情的宣言,认为男人背后的女人就是这个男人的妻子。其实,相较于妻子而言,这个男人背后的另外一个女人——他的母亲,或许同样伟大。因为这个男人后来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与这个男人成长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而他的母亲作为他的启蒙老师,自然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此,我们就来看看一位伟大的母亲。
吴子,即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起初是任鲁国的将领但不被鲁君信任,后来投奔了魏文侯,屡建战功,声震四方。《史记》中司马迁将吴起与孙武并提,列为《孙子吴起列传》,的确也可见他的历史地位不同寻常。
同时,除了有绝对的聪明智慧和赫赫的战功之外,吴起还是一个最能“礼贤下士”的将帅,他穿衣服与士卒中最贫穷者一样,睡觉不铺席,走路不骑马,士卒行军背什么东西,他也背什么东西,始终与士卒同甘苦。有一个士兵背上长了疮,吴起亲自用嘴把疮脓吸出来。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后,就哭了。有人就问这位母亲:“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兵卒,而将军能下其身而为之吸脓,你应该高兴才对呀,有什么好哭的?”
这位母亲就说:“我有自己的道理。几年前,孩子他父亲也曾作过吴起将军的兵,吴起将军也曾为他父亲吸过背上的脓疮,于是他父亲打起仗来赴汤蹈火,毫无畏惧,最后死于战场之上。吴起将军今日又为我儿子吸背疮,我知道他又会像他父亲那样去赴死效命。我能不哭吗!”
与士卒同甘共苦,而无任何将军架子,这正是吴起能得士卒之心的原因。魏文侯知道吴起善用兵,遂任他为西河守,这十几年间秦、韩两国不敢发一卒而侵魏境。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而言,行礼贤下士之实,目的在于使得士卒归心之效。这正是用人之道的大智慧,因为只有在士卒下属亲附之后,才能委以重任,加以用之。
现代的企业家或政府决策者,看完这个例子,不知是否能否有一二点收获。
成功的将帅对待其士卒,大都能与士卒同甘苦而共安危。但可怕的事情在于,很多将军只是做一个样子,或者即使他这样去做了,也是别有动机的。
了解一下吴起的早年经历,或许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他这件事情会有帮助。与鲁国比邻的齐国,曾经发生了相国田和密谋篡位之事。鲁国与齐国的宗室有世姻关系,田和担心鲁国会出兵干涉,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借口要为齐国洗雪艾陵之耻,兴师讨伐鲁国,想通过武力胁迫鲁国承认田氏篡齐的事实。一时,齐军兵临城下,形势岌岌可危。
鲁相公仪休急忙来见穆公,说如要抗拒齐兵,非吴起不能当此重任。穆公点头称是,但仍不肯任用吴起。不日,齐军攻入鲁境,一路拔城斩将,鲁军连连败退。公仪休焦急万分地去见穆公,询问何以不起用吴起。穆公踌躇片刻,意味深长地说:“吾知吴起有将相之才,然其妻子乃齐国田氏之女。常言道至爱莫如夫妻,你能担保他不会为齐负鲁吗?”公仪休无言以对,默然而返。回到相府,吴起正在等候。见公仪休归来,吴起急忙迎上前去问:“齐国大军已深入我鲁境,情势危急,主公选出统兵良将了吗?”接着又说:“非我夸口,主公若命我为将,必使齐军死无葬身之地。”公仪休叹了口气,“唉,此事我已言之再三,主公因你与田家有姻亲关系,故迟疑不决。”“原是如此。”吴起低首沉吟片刻,便向公仪休辞别回家。
回到家中,妻子田氏正忙碌着做饭,吴起拉她坐下,给她说:“眼下齐军正进犯鲁国,鲁君有心用我为将,又因我娶的是齐国田姓之女,故犹疑不决。只有拿你的头颅去见鲁侯,才能解除他的顾虑,而我的功名即可立就。”田氏闻言,大惊失色,正欲辩驳之时,吴起拔剑一挥,田氏头颅已滚落在地。
吴起见妻子身首异处,想念旧日夫妻之情,亦觉悲伤。转而一想,既为成就功名,也顾不得许多儿女情长。他咬咬牙,用锦帛裹了田氏头颅,来见穆公。吴起对穆公说:“臣素有报国之志,主公因臣妻子为齐国田氏之女而不加任用,使臣无法报效主公。现臣斩妻之头,献于主公,以明臣实为鲁而非为齐。”面对血淋淋的人头,穆公张口结舌,好半晌才说:“罢了,罢了,你怎能出此下策。你且退下去吧!”过了一会,公仪休进见。穆公对他说:“吴起杀妻以求将位,如此行为,残忍至极,我怎么能启用这种人为将呢?”公仪休想了想说:“吴起贪慕功名,主公如果不用他为将,他必然要到齐国去求取功名,那样就更危险了。”穆公只好采纳公仪休的建议,拜吴起为将军,统率三军,抗拒齐师。
为获取将兵之权,吴起竟不择手段,忍心残害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此种违背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的行为,当时即遭到人们的指责,这也是他后来屡屡不被人信任的根底所在。
问题就在这里,一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连自己的妻子都可以随便就给亲手杀掉的人,为什么就一定能够替自己手下的士兵给吮吸脓疮呢?难道他就真的像是是传说中的那样,是“爱兵如子”吗?
所以那个母亲的哭声,完全是包含着很深的思考的。
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任何姓名,也没有留下她们的出生年月和死亡日期。
但或许这又是她的一种真实心态,不愿留下名号,为世人所讲述。人生在世,往往容易为虚名所累。既然儿子即将战死沙场,自己还有何心情去迷恋一个虚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