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优越情结

优越的目标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自卑情结以及它与我们所共有并与之抗争的自卑感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看它的补充——优越情结。

我们已经看到了个体生命的每个特征在行动进程中的表现,这些特征可以说是有过去和未来的。它们的未来与我们的努力和目标紧密相连,它们的过去代表着我们试图克服自卑与不足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在自卑情结的案例中,我们感兴趣的是最初的起源,而在优越情结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过程和变化。这两种情结是有关联的,所以如果我们在一个自卑情结的案例中也发现了隐藏的优越情结,不应该感到吃惊;另一方面,如果观察优越情结,研究它的持续性,也常常能或多或少地发现隐藏的自卑情结。如果没有对目前的状况感到一定的不满意,我们就不会努力去追求成功,去成为优越者。

获取优越感的努力不应停息,它对个体的头脑、心理至关重要,正如我们说过的,生命是目标或理想的实现,获取优越感的努力让它一直处于运动之中。看看懒惰的孩子,他们缺乏活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可以说他们似乎没有任何进步,尽管如此,在他们身上也能发现对成为优越者的渴望,这种渴望让他们说:“如果我不懒惰,我可以当总统。”他们自视甚高,有条件地努力进步,总是觉得如果……就能……。这是自我欺骗,当然,它是虚构的,但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人性经常从虚构中得到满足,这对缺乏勇气的人尤其适用: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强大,总是在困难面前迟疑,试图逃避它们,通过迟疑和逃避,他们保留了其实自己更强大更聪明的感觉。

避免真正的解决

有偷窃行为的儿童有潜在优越感。他们相信别人对自己的骗术毫不知情。这样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变得比别人富有。这种优越感也发生在那些觉得自己是英雄的罪犯身上。

我们已经从私人逻辑的论证角度谈论过这个问题,它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或者说社会性的意识。如果罪犯们觉得自己是英雄,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他们缺乏勇气,因为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犯罪行为是出于优越情结的表现,而不是出于邪恶的人性或者原始的兽性。

在神经衰弱的人身上也能看到相同的症状。比如,他们可能失眠,所以第二天感觉没有足够的精神来满足工作需要。因为他们的失眠,他们觉得不应该要求自己工作,因为他们完成不了这些本应完成的任务。他们痛哭:“如果我能睡着哪怕一会儿,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啊!”

在饱受焦虑折磨而变得抑郁的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焦虑使他们成为暴君;他们用焦虑来统治别人——因为必须有人围着他们转,走到哪里都要有人陪,等等。这些人的伴侣不得不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调整自己的生活。

抑郁生病的人通常是一个家庭的注意力中心。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卑情结是如何行使自卑情结这一权力的:他们抱怨自己身体虚弱,体重下降,但他们却往往是最强大的,因为他们支配着家庭中的健康成员。不用对这点表示惊讶,在我们的文化中,弱点可以成为有力的武器。

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之间的联系。比如,如果研究有优越情结的问题儿童——他们一般无礼、自大——会发现他们总是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我们都知道脾气不好的孩子如何试图控制别人。他们为什么会有诸多要求、如此无礼呢?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足够强大到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们感觉自卑。他们在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时,总是小心翼翼,以此来获得成功、自豪感和优越感。

我们必须找到治疗这些孩子的方法。他们之所以采取那种方式行动,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事物的自然顺序。我们不应该指责他们,而是要用友好的方式向他们解释常识,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它。

自卑的人才炫耀,那只是因为他们不能用更积极的方式与别人竞争。他们无法与社会和谐相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交生活,不知道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社交问题。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人在童年时与自己的父母或老师有过冲突。

在神经疾病中,我们同样会看到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的结合。神经症患者常表达自己的优越情结,却不知道自己有自卑情结。

一个有强迫性神经衰弱症的女孩的案例,在这个议题上很有启发性。这个年轻的女孩与她充满魅力、受人欢迎的姐姐走得很近,这个事实很重要,因为如果家里的某个人在某方面很出色,其他人就会受罪——经常如此,不论这个人是父亲、孩子,还是母亲。对其他家庭成员而言,这将意味着要面对一种艰难的处境,有时他们甚至觉得不能承受。

这个女孩是在一种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感觉受到了限制。如果她对其他人感兴趣,理解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她会选择其他道路。但她经常遭受紧张情绪的折磨,这种紧张情绪出于和姐姐对比造成的自卑情结。

在她20岁时,她的姐姐结婚了,她就想在婚姻上与姐姐一决高下。她离健康、有益的生活越来越远。她开始发展出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的想法,后来又觉得自己拥有可以把人送去地狱的魔力——我们把这种魔力看成优越情结的表达——她开始抱怨她拥有的这个“天赋”,就像我们有时听到富人抱怨他们钱多到花不完。她觉得自己有把人送去地狱的神一样的力量,有时也觉得自己能够并应该拯救这些人。通过这个虚构的系统,她确信自己拥有比姐姐更高的权力,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她才能超越姐姐。所以她不断地抱怨自己拥有这种力量,因为她越抱怨,就好像越真实地拥有它。只有通过抱怨她才感到快乐。

姐姐曾经更受人喜爱,因为她曾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3年后,妹妹的出生改变了姐姐的整个生活。以前姐姐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在她突然失去了这个地位。所以她变成一个好战的孩子。但好战只在有弱者伴随的地方存在,好战的孩子不是真的有勇气——他们只和比自己弱的对手战斗。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孩子可能会变得暴躁,因此在家里也就不会那么受人喜欢。

所以这位姐姐觉得自己不像以前那么受人喜爱了,并将此看成厌恶妹妹的证据,她觉得母亲是最有罪的,因为是她把这个婴儿带到家里的。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她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母亲的原因了。而这个婴儿,当然需要像所有婴儿那样被照看,所以处于有利的地位。她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斗争,她成长为一个小甜心,被喜爱,成为注意力的中心。有时,美好和服从这类美德,是可以征服他人的!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种美好,看看它是否奏效。我们可以假设,只要被纵容,孩子就会顺从、易于管教。当被纵容的孩子去上学时,他们不再处于有利的地位,从那一刻起,我们看到他们对生活采取了犹豫的态度。

这个案例中的妹妹就是这样。她开始学习缝纫、弹钢琴等,但每一次,过不了多久就会放弃,甚至开始对社会失去兴趣,不再喜欢出门,变得郁郁寡欢。她感觉姐姐的阴影笼罩着自己。她的犹豫使她变得脆弱,使她的性格变得扭曲。

在之后的生活中,她在工作上也总是犹豫不决,到头来一事无成。在爱情和婚姻中也是如此,虽然她一直在与姐姐竞争。她30岁时嫁给了一个患有肺结核的男人。这个选择自然遭到她父母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她反而觉得没必要犹豫,因为父母不同意这桩婚事。

一年后,她又和一个比自己大35岁的男人结婚了。我们常常能从这种选择比自己年长很多的人或者已婚者作为伴侣的行为中看出自卑情结的存在。当面对明显的阻挠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怯懦。这个女孩没能通过婚姻实现优越感,于是她找到了另一个方法,开始坚持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清洗,她总是在不停地洗手。如果有人或东西碰到了她,她就必须洗手,通过这个方式,她变得完全孤立了。这些看起来都像是自卑情结,但这个女孩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干净的人,她不断地批评和指控他人,因为他们不像自己那样有清洗强迫症。她一直想成为优越者,现在通过虚构的方式,她做到了:她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所以我们看到,她的自卑情结发展成了优越情结,只是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而已。

自我兴趣

只要人们不仅对自己,也对其他人感兴趣,他们就能很好地解决生活的问题。但如果他们发展出严重的自卑情结,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总是寻找自己的兴趣,对他人漠不关心,所以没有任何集体感。他们对待生活中社交问题的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这些人很少成功,继而转向生活无用的一面。在有别人支持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很轻松,因为不需要自己解决问题了。当个体——孩子或成人——觉得自己特别匮乏时,他们就会减少对别人的兴趣,只努力获取优越感,这似乎是人性的一个特征:只要人们努力获取个人优越感,有社交兴趣,就能取得一些成绩,但如果他们缺乏社交兴趣,就没有准备好解决生活的问题。

夸大狂患者身上也有相同的现象,他们相信自己是神或伟大的领导者,这些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好像是真的一样。他们在生活中是孤立的。如果我们回到他们的过去,会发现他们觉得自卑,很痛苦,从而发展出优越情结作为补偿。

有一个15岁男孩的案例,他因为有幻觉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幻想奥地利的统治者死了,并声称这个统治者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要求他统领奥地利军队抗敌。他只是个小男孩啊!即使人们给他看报道这个统治者最新活动的报纸,也不能说服他相信这个统治者还活着,他坚称这个统治者死了,还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当时,个体心理学试图找出睡姿对优越感或自卑感的作用。某些人蜷缩在床上,用被子蒙着头,这表现出自卑情结,我们能相信这样的人是勇敢的人吗?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身姿挺拔的人时,能相信他们是生活的弱者吗?也有观察显示,那些趴着睡觉的人多是固执而又咄咄逼人的人。

为了找出清醒时的行为与睡姿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这个男孩。我们发现,他睡觉时双臂在胸前交叉,就像拿破仑——我们都看过拿破仑双臂交叉的漫画。

第二天,我们问这个男孩:“这种姿势让你想到了谁?”

他回答说:“我的老师。”

这个发现有些困扰我们,直到我们意识到可能这个老师像拿破仑,事实确实如此。这个男孩很喜欢这位老师,想和他一样。他渴望成为老师,但家里付不起学费,不得不让他去餐馆工作,那里的顾客都嘲笑他,因为他个子矮小。他难以承受,每每想逃离这种羞辱感,但他逃向了生活无用的一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案例中的这个男孩:开始时他有自卑情结,因为他个子矮小。但他不断地努力获取优越感——他想当老师,但因为这个目标受阻,他绕到了生活无用的那一面,找到了另一个优越的目标——他在睡眠和幻觉中成为优越者。

夸大和自信

对优越感的追求可以通过无用或有用的活动来实现。例如,有的人乐善好施,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下面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很好,愿意帮助别人;他们仅仅是为了炫富。

心理学家会遇到很多夸夸其谈的人。罪犯的行为也有类似的倾向——喜欢炫耀轻而易举的成功,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讨论。纽约的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窃贼在闯入一些女教师家中行窃时受到了她们的阻挠。他们之间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讨论,这名窃贼告诉这些教师,她们不知道通过正常、诚实的方法挣钱有多困难,当窃贼比做正常工作来钱容易多了。这个人逃向了生活无用的一面,但却发展出优越情结,他觉得自己比这些女教师强大,尤其是他有门路,而她们没有。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懦夫了吗?没有。相反,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

一些人选择自杀,寻求抛弃整个世界和所有困难的方法。他们看起来不关心生命,所以感觉优越,但其实他们是懦夫。我们看到,优越情结是次生的,它是对自卑情结的补偿。我们要努力寻找其中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可能看似矛盾,却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正如我们前面所展现的那样。一旦找到这种联系,就可以治疗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了。

健康的野心

想对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的主体做出结论,就要说说这些情结与正常的推动力之间的关系。正如我们说过的,每个人都有自卑感。但自卑感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人类健康、正常发展的一种兴奋剂。只有当不足感淹没个体的时候,它才成为一种疾病,不是刺激他们做出有益的活动,而是让他们变得抑郁落寞,停滞不前。

优越情结是感到自卑的人逃离困难的方法之一。他们假设自己是优越者,也许事实远非如此,但这种虚假的成功补偿了他们所不能承受的自卑。

正常的人没有优越情结;他们甚至都没有优越感;他们有成功的野心,但只要这种努力得到建设性的表达,就不会引发导致精神疾病的错误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