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风家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弟子规(选句)(8)

北宋的一位重臣韩琦,对下属也是“慈而宽”,人称韩魏公。曾有人送给他两只玉杯,据说这两只杯子是庄稼人从坍塌的古墓中寻得的,里里外外没有一点瑕疵,堪称稀世之宝。韩魏公用重金将这两只杯子买下,对这两只杯子爱不释手,每次举行重要宴会就将这两只杯子拿出来,摆在一张特制的桌子上,还要在桌子上铺上精美的锦缎。

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准备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却被一个差役不小心碰掉地上,两只玉杯全碎了。在座的人个个都惊呆了,差役更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就等着挨罚。再看韩魏公,他的神色一点没变,笑着对客人们说:“不必惊慌,东西总是要坏的。”然后拉起趴在地上的差役说:“你只是一时失误,也不是故意的,哪里有什么罪呢?”在座的客人无不叹服韩魏公的宽容厚道。

还有一回,韩魏公夜间写信,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士兵一不小心将火把拿歪了,火把一下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赶紧用衣袖将火蹭灭,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写字。

过了一会儿,他回头一看,刚才拿火把的那个士兵已经被换了。韩魏公怕手下人惩罚那个士兵,急忙叫手下人将刚才那个士兵喊回来继续拿火把,说他已经知道该怎么拿火把了。这件事在军旅中传播开来,将士们没有对韩魏公不佩服的。

还有一次,禁军中有个兵卒私自跑了,没想到这个兵卒过几天又回来,按照军法这个兵卒应当被处死。小卒子对韩魏公说:“我的母亲年事已高,重病在床,她老人家就住在不远处。我知道擅自离开军营会被处死,但能见老母亲一面,死也心甘情愿。”韩魏公听了,很同情怜悯这个士兵。他派人去查证,发现情况果然如士兵所言,韩魏公被士兵的孝心深深感动,他不拘陈规放了这个士兵。军中将士都很感动,他们个个誓死跟随韩魏公。

势①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②无言。

【注释】

①势:势力。

②方:才。

【译文】

用势力压服人,对方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对方才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历史故事】

以理服人

古时候,有个姓许的知县,办案非常严谨。有一次,他受理了一宗重要的案子。快要结案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闭门不出。第三天,他在房间里召见大家,要求大家针对这个案子对他从多方面进行提问。无论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多刁钻,许知县都对答如流。

大家非常赞叹。许知县说:“只有透彻的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无误,才能在法庭上有最终的说服力,才能让众人信服,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大家听了他的话,都非常佩服他的工作严谨,决心向他学习。

几天后,许知县开庭。由于案情重大,庭审中有多轮白热化的激烈辩论,只见许知县不慌不忙陈述自己的观点,使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许知县的审定非常正确。凭着许知县对事实和法理的正确运用,这宗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

事后,大家询问许知县关于这件事的心得体会。许知县说:“我闭门不出的两天里,轮番将自己假设成被告和原告对自己提出各种论点,然后自己跟自己辩论,直到完全说服自己,直到非常有把握,第三天才开门出来和大家辩论。和大家辩论的过程可以印证之前自己说服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能否以理服人。这样通过多方验证,到了真正庭审的时候,自然能够让所有人信服。”

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曹操,人们都称他为枭雄。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

有一次,正逢麦子成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出去征战,沿途的老百姓起初不了解曹操的军队,大家很害怕,都到村外躲起来,大片的麦子在田地里,没有一个村民敢回家收割。曹操知道情况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请大家不要怕,现在正是麦熟时节,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

这个命令一下达,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没有一个人敢践踏麦子。老百姓看见了这样的军队,交口称赞。曹操牵着马也沿着麦田在军阵中小心翼翼地走,突然,天空的一只飞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将一大片麦子践踏掉了。

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要求手下官员治罪于他,官员说什么也不肯治曹操的罪,曹操说:“我亲口订下的法规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说罢,拔出随身的宝剑要自刎,众人连忙上前拦住。

后来曹操割掉头发谢罪,并传令三军:丞相的马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从那以后,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传为美谈。

能亲仁①,无限好,德日进,过②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注释】

①亲仁:亲近仁者。

②过:错误。

【译文】

能亲近仁者,会有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会日日增进,过失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因为小人会乘虚而入,什么事都会因此而败。

【历史故事】

亲近小人下场悲惨

有些君王,年轻时很英明,到了晚年生活腐化,齐桓公就是这样的君王。他晚年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这三人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小人。

当初,易牙为能得到齐桓公的信任,当听说齐桓公想尝到人肉的味道后,回家杀掉自己的儿子,把儿子的肉献给齐桓公;竖刁为亲近齐桓公,对自己痛下狠手,主动阉割成宦官;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十五年不回家看父母。

齐桓公认为这三人对他忠心可鉴,可是当时朝中的贤臣管仲却对他们三人很反感,多次提醒桓公说:“像他们这样,能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能自己阉割自己、对父母都能违背的人是靠不住的。”但是,齐桓公听不见良言,仍然很信赖他们三人。

等到齐桓公重病,三个人原形毕露,由原来的谄媚到极致忽然变成铁石心肠,对桓公不理不睬,最终让桓公活活饿死。

历史上,因为亲近小人最终深受小人祸害的人有很多,李斯也是其中一位。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天下安定后,他又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亲自制定小篆为全国的统一文字。李斯确实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可是后来,他与赵高结成死党。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死后,李斯和赵高勾结,利用手中特权假传遗旨,杀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帝,为自己的不归路埋下伏笔。

胡亥称帝后,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为所欲为。李斯后悔当初与赵高勾结,更后悔杀了扶苏。因为赵高的陷害,李斯先被撤去职务,接着又被打入大牢。没过多久,就在胡亥当政的第二年,李斯先被砍去脚趾,后被押赴刑场执行腰斩。他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三族的所有人全被杀害。

三国时期,有一封著名的家书《诫弟伟》,这封家书是跟随曹操的大臣刘廙写给弟弟刘伟的信。当时,刘廙看到弟弟刘伟与图谋叛曹的魏讽来往甚密,忧心忡忡的哥哥特地修书一封劝弟弟立即与魏讽断绝来往。

信中写道:“结交朋友,为的是得到有德有才之人的帮助,交友这件事,不能不慎重。世人结交朋友,就知道一味地拉帮结派,这完全违背了圣人的交友原则。我看魏讽这个人,没有修养,没有德行,专门结党营私,华而不实,说白了就是个沽名钓誉、搅乱社会的家伙。你不要再与他交往了。”

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刘伟并没有听从哥哥的劝导,仍然跟魏讽来往,终于因为魏讽谋反未遂受到牵连,被曹操杀掉了。

不力行①,但②学文,长③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④己见,昧⑤理真。

【注释】

①力行:勉力从事,努力去做。

②但:只是。

③长:滋长。

④任:听任。

⑤昧:蒙蔽。

【译文】

如果不注重实践,一味死读书,就会使自己浮华不实,这样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反之,如果只要一味地做事,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行事,而违背事理,这也是不对的。

【历史故事】

吕蒙学文

三国时期,孙权据有江东六郡,手下的贤德之士有很多,其中有位名将叫吕蒙。吕蒙身居要职,但他学识浅薄,见识也不广。这不怪他,只因他小时候依靠姐夫生活,并没有机会读书。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身负重任,一定要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不以为然,他说:“军中事务这么繁忙,哪里还能抽出时间读书呢?”孙权开导他说:“要说繁忙,我的军务比你要繁忙多了。可是我每天都在读书。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差《周易》没有读。自从掌管军政以来,我开始读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收获很大。想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希望你们都跟这些贤者学习,不要借故推托,不愿读书。”

孙权的开导使吕蒙茅塞顿开,从此以后,他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很快他的读书量便超过了一般的儒生。有一次,名将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士族出生的鲁肃常常感到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不由得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见解高明,学问渊博,你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吕蒙了!”

听了鲁肃的话,吕蒙笑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天老兄的反应怎么会如此迟钝呢?”接着,吕蒙将当前的军事形势透彻地分析了一遍,诚恳地为鲁肃提供了五条对策。

后来,孙权赞扬吕蒙等人说:“像吕蒙那样,到了老年还能自强不息发奋读书的,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个人得到富贵荣华不难,难在得到荣华富贵以后还能放下架子,认真学习,轻视财富,看重节义。这样的人才是大家的榜样。”

人的学问,应该随着阅历的丰富、人生的历练,慢慢提升才对。如果自以为是、裹足不前,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很不错,任凭自己比较片面的想法来做事,就很可能做出许多不合义理之事。所以稍微有点空闲我们就应该多读书,从圣贤的典籍中反观自照,不断学习。当我们真正有了智慧以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便不再难了,我们的人生旅途也会越来越幸福。

房室清①,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②。

【注释】

①清:清洁。

②病:心神散乱,浮躁不安。

【译文】

书房要清洁,墙壁要干净,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墨条磨偏了,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是因为心神散乱,浮躁不安。

【历史故事】

书圣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有名的书法家,人们称之为“书圣”。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至宝。在王羲之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由骄傲走向谦逊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