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弟子规(选句)(4)
听了田文的这番话,田婴觉得这个儿子出语不凡,心境高远,立刻改变了原先的排斥态度,开始器重田文,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各类宾客。
田文确实有才有德,不多日便在各个诸侯国中声名鹊起。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他好客养士,成为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孟尝君。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①,兼漱口,便溺②回,辄③净手。
【注释】
①盥:指洗脸、刷牙、漱口。
②便溺:大小便。
③辄:立即,就,便。
【译文】
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的岁月有限,一定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历史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勤奋苦学的人数不胜数,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孙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是个特别好学的人。据说他年轻时经常闭关苦学,不分晨昏朝夕,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读书,可谓废寝忘食。可是人毕竟是人,读书太久了,总有累的时候。累了总想打瞌睡,打瞌睡就会耽误看书。
孙敬不想因为睡眠浪费太多的读书时间,怎么样才能防止打瞌睡呢?他苦思冥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古代男子都留很长的头发,他在自己的头发上做起了文章。他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绑住自己的头发。他就这样绑着头发读书,当读书时间久了困得打瞌睡的时候,绳子就会拉扯着头发,头皮会很痛。头皮一痛,他就从瞌睡中清醒过来,立刻继续读书,这就是著名的“头悬梁”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苏秦早年不得志,曾经到很多诸侯国谋事,但都没得到重用。人生最低谷时候,他回家遭到家人冷言冷语。他的嫂子更是不喜欢他,瞧不起他,事事处处刁难他。嫂子的言行深深刺激了苏秦,他决意发奋苦读,将来一定出人头地。
于是,他夜以继日,发奋苦读,甚至到了不眠不休的程度。有时候,读书读到深夜,苏秦实在是困得不行了,就想睡觉。为了珍惜时间,他想出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办法。他准备了一把锥子,只要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锥一下,那种猛然的疼痛使苏秦从瞌睡中惊醒,脑袋清醒后他就接着再看书。这就是著名的“锥刺股”的故事。后来人们把“头悬梁,锥刺股”这两个故事连在一起,用来描述读书特别用功的人。
【知识点小链接】
纵横家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来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谋略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冠①必正,纽②必结,袜与履③,俱紧切;置④冠服,有定位,勿乱顿⑤,致污秽。
【注释】
①冠:帽子。
②纽:衣服上可以扣系的部分。
③履:鞋子。
④置:放置。
⑤顿:放置。
【译文】
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脱下来的衣、帽、鞋、袜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历史故事】
子路和赵宣子重视威仪
古人非常注重礼节和威仪。孔子的学生子路以及春秋时期的赵宣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古人对礼节和威仪的重视。
孔子有很多学生,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人之众。子路是孔子喜爱的学生之一,子路的性格非常直爽,甚至有些鲁莽。孔子因材施教,对子路的教学方法也和别的学生有区别。
子路虽然性情耿直、鲁莽,但在对待礼仪方面却非常讲究。子路是卫国人,有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当时子路在别国,他是可以避开内乱的。但是,身在国外的子路听说卫国内乱后,急忙往回赶。
子路在回国的路上遇见从卫国逃出来的人,他们都劝子路不要回去,因为国内很危险,回去可能遭遇不测。可是子路说:“我是拿国家俸禄的人,国家有危难我怎么能躲避呢?”说完,他大义凛然地进城去了。
进城以后,子路即刻投入战斗,竭力帮助国君平叛战乱,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连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看到大势已去,知道自己这一次难逃一死,于是立即停止搏斗,跟对手说:“人终有一死,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请允许我将帽子系好。”于是,不慌不忙地系好帽带子,从容赴死。
春秋时期有个叫赵盾的人,是晋国的一个大臣,死后谥号“赵宣子”。他做臣子非常尽责,也非常忠诚。但是,他的君王荒淫无度,他为了尽到一个臣子的责任,便时时处处都用心劝谏君王,使得荒淫的君王很不耐烦。
后来君王听不得赵宣子不停地劝谏自己,竟然想除掉他。于是君王就雇了一个杀手,让他将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名叫锄麑,锄麑趁天没亮潜伏到赵宣子的家里,他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已经开了,赵宣子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看到赵宣子如此威仪,锄麑非常惊讶,非常钦佩,就放弃了杀害赵宣子的念头,悄悄从赵宣子家退了出来。锄麑心想:一个人平时在家没有人的时候,都能做到毕恭毕敬,他在朝堂上该是怎样的威仪呀!这才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靠山,如果我杀了他,这是不忠不孝,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让自己失信于天下苍生;但是,假如不杀他,君王那边又不好交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思前想后,锄麑觉得杀赵宣子不应该,不杀又没法跟君王交代,最后他选择了撞树自杀。
由此可见,赵宣子的威仪,令杀手都感动和震惊。赵宣子的恭敬,能让杀手都生起莫大的钦佩之情,不惜牺牲自己,挽救他的性命。我们常常说“毋不敬”,意思就是要时时提升起我们的恭敬心。
【知识点小链接】
驾崩
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衣贵①洁,不贵华②,上循③分④,下称⑤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⑥。
【注释】
①贵:以……为贵。
②华:华丽。
③循:依据,遵守。
④分:等级,名分。
⑤称:符合,相当。
⑥则:界限。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既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也要符合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要挑食、偏食;饮食要适可而止,不可暴饮暴食。
【历史故事】
勤俭质朴的季文子
中国古代政治家常常喜欢用“俭”和“恕”这两个字规范自己的言行。古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都不发达,粮食产量很低,往往几年的丰收才能有一些积蓄,如果风不调雨不顺,那么很可能面临饥荒。因此古人特别注重节俭,并以此为美德。
要想富国则必须提倡节俭,另外节俭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历朝历代,官员们贪污受贿,不清正廉洁,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养成俭朴的好品德,所以他们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好习惯能帮助人修正品德。品德修正了,那些过分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抑制。
春秋时代鲁国贵族、著名的外交家季文子,一生以节俭为美德。他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属于世家子弟。他做官三十多年,从来不为自己谋福利。他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一辈子都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还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作为官宦之后,季文子想穿什么、想吃什么都不是问题。但是他从不穿华贵的衣服,穿衣服只求朴素整洁,他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除了在服装上不讲究,每次外出季文子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有如此节俭的美好品质,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朝廷重臣,官至上卿,竟然在家都不准妻妾们穿丝绸衣服,也不许用粮食喂马。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你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有损国家尊严,太寒酸啦。如果让外国的人看到,人家会惊讶:原来鲁国上卿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呀!我建议您,为了国家利益,还是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吧,这是对国家、对自己都很有利的事,您何乐而不为呢?”
听仲孙它这么一说,季文子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谁不希望把自己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又漂亮呢?但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有许多人都还没吃饱,吃的食物粗糙得难以下咽;还有很多孩子,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正在受冻挨饿。”
“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平民百姓都在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粗布衣服,那么我怎么能装扮妻妾,精养粮马呢?如果我那样做,哪里还有做官的良心呢?况且,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光荣,是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以他们拥有多少美艳妻妾和良驹骏马来做标准。既然如此,请原谅我不能接受你的建议。”
季文子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他深感惭愧,对季文子更加敬重。后来,他向季文子学习,生活过得也十分简朴,家里的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匹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①,拜②恭敬。
【注释】
①深圆:行礼时把身子稍稍地躬下。
②拜: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这里指问候、拜见。
【译文】
年龄小的时候,不要饮酒;喝醉酒的样子最难看。走路的时候步态要从容,站立的姿势要端正,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躬下去,跪拜的时候要表现得恭敬。
【历史故事】
酒鬼刘伶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代的七位才子。魏晋时代的人最喜欢饮酒,很多文人雅士更是对饮酒痴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而扬名至今。
刘伶的性情非常豁达洒脱,他的言行举止不同一般。他是西晋沛国(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伦,曾经官至建威参军。他一生好酒,与酒相伴,当时有“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的说法,可见他的酒量实在超群。
当时,有一个叫杜康的人酿得一酒,就取名“杜康”,据说杜康酒是用洛阳龙门伊川县的泉水酿制的,分外甘洌。杜康在他的酒坊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有一天,酒量超群的刘伶经过杜康酒坊,看到这副对联,心里很不服气,决定进去挑战一把。刘伶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吆喝一声:“店家,拿酒来!”话音刚落,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捧着一坛酒向他走来。扑鼻的酒香让刘伶顿时乱了方寸,顾不得礼仪体面,连喝三杯。这么好的酒,他哪里肯罢休,想一喝再喝。可当他捧起第四杯时,一向酒量非凡的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胜酒力。他赶紧起身告辞,连酒钱都没付就跌跌撞撞往家里走去。
时间一晃过了三年,杜康到刘伶家讨酒钱,刘伶的妻子见了杜康,一把拉住他要带他见官。杜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伶妻子说,刘伶在杜康家喝醉了酒,已经死去三年了。杜康听了刘伶妻子的话,哈哈一笑,说:“刘伶没有死,他只是喝醉了,现在三年已到,他一定醒过来了。”
大家哪里会相信这样的话,于是打开棺材看个究竟。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当棺材一打开,刘伶脸色红润地睁开睡眼,伸了伸懒腰,深深打了一个哈欠,嘴里吐出浓郁的酒香,万分陶醉地说:“好酒!好酒!再来一碗!”
这当然只是个传说故事,没有真实性,因为杜康和刘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刘伶真是一个好酒到如痴如醉的人。
相传刘伶虽然才气过人,但容貌非常丑陋,个子也很矮。他很清高,一般人根本不交往,他只把阮籍、嵇康视为知己。知己相聚,总免不了推杯换盏豪饮一番。他还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抨击酗酒,赞扬饮酒是德。宋朝有个叫叶梦得的人说,刘伶等人的酒醉并不是真醉,他们是用酒醉来表达、掩饰对时局的不满。自古以来,文人志士都喜欢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当时局不允许的时候,便以酒为寄,寻求另一种清醒。
【知识点小链接】
酒池肉林
酒池肉林: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史书上多次记载此事。
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是中国有名的暴君。为了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酷刑。他还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勿践阈①,勿跛倚②,勿箕踞③,勿摇髀④;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⑤。
【注释】
①践阈:践,踩;阈,门槛。
②跛倚:偏倚,站得不正。
③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表现。
④髀:大腿。
⑤棱:器物的棱角。
【译文】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腿张得像簸箕,也要不抖脚或摇臀,因为那样显得轻浮不庄重。进门时掀门帘要轻,不要出声,走路转弯要把弯转得大些;不要触碰器物的棱角,以免受伤。
【历史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拜师学艺的传奇故事在历史上流传至今。
张良在没有做刘邦的军师之前就非常有志向。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秦灭韩后,血气方刚的张良决心替韩国报仇去刺杀秦始皇。他真的实施了刺秦计划,但是没有成功,后来遭到秦始皇的追捕。
张良一路逃命,最后躲避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在下邳,张良四处游历。有一天,他来到一座桥上。桥上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看到张良后,走到张良身边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快去帮我把鞋子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