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夏 商 西周的间谍活动(1)

上卷

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人物——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约公元前2033—前1562年)。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随着奴隶制王朝的建立,王朝内部各阶级间的斗争、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力斗争的激烈进行,中国古代间谍活动也应运而生。

夏的最后一代君主夏桀是个“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使“万民甚若”、“百姓弗堪”的暴君。商族的汤,在大臣伊尹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先后消灭了夏的附属国葛、韦、顾、昆吾等,最后终于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约公元前1562—前1066年)。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纣是一位可与夏桀相提并论的暴君。崛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族,在其首领周文王、周武王的领导下,日趋强大。终于在周武王的领导下会合诸侯,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定都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从这之后,直到周平王东迁洛邑,周朝的这一段历史称为西周(约公元前1066—前771年)。西周仍是奴隶制社会。

在漫长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早期的间谍一直未停止他们的活动。这种活动随着阶级斗争、统治集团间、统治者间个人的斗争,日趋复杂起来。但是严格地说,这一历史阶段内的间谍活动仍处于自发的初级阶段。尽管如此,他们的活动仍然反映了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一些独特之处。

Chapter 1 最初的间谍活动

第一节 捕风捉影

中国最早的间谍活动起于何时何处?

见于史书记载最早的间谍活动发生于夏,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财产私有制侵蚀、瓦解了原始公社制度,实行帝位世袭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阶级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军事斗争,必然导致间谍活动的出现。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也必然求助于间谍活动。

但在此之前,中国历史还记载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最近考古发掘表明,在山西陶寺,五千年前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又提前了几千年。中国史书中还记载着一些部族间的战争,举其要者有:神农伐斧燧之战;炎帝、黄帝联盟与蚩尤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阪泉之战;尧攻驩兜丹水之战;舜、禹对三苗之战。尽管今天考古发掘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但部族间的战争早于阶级、国家产生后的战争大概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么在最初的战争中有没有间谍的影子呢?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一部名为《十大经》的战国时期的著作中,记载了不少黄帝的神话。黄帝为了治理国家,给自己造了一个木俑(或陶俑),木俑有四张脸,朝向四个方向,归于一心。木俑可以向四个方向十二个方位转动,周围情况尽入眼中。黄帝据此了解、观察国家的情况,因此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他还令大臣力牧秘密出行,周游四方,考察社会治理的情况。古书《尸子》中也记载了“黄帝四面”的说法。古人对上古的传闻比我们今天了解得多,了解得真切。这些传说,至少反映了上古时代,为了治理或战争等活动的需要,已有了谍报活动的萌芽。对情况的了解与专门的谍报活动在开始时总是混在一起的。但由于无实据可考,故只能在此提一下。古人记载的已是传说,我们则更属捕风捉影。

最早的间谍活动实在难以考证了。但我愿留下这个问题作为本书的开头,这也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吧。谁知将来的考古发掘,史学的进展会提供一些什么呢?问题是继续前进的起点。

我们还是回到最早见于史籍的间谍活动上去吧!

第二节 “少康中兴”的间谍活动

夏的第三代君主太康(约公元前1978—约前1950年在位)昏庸无道,沉溺于荒淫玩乐,不理政务。他在洛水北岸打猎,数月不归。东夷族的酋长后羿利用夏民不满,“因夏民以代夏政”,拒太康于河,使其不得归。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大权操于后羿之手。后羿代夏后,自恃勇武善射,不修民事,沉溺于狩猎,又走上了太康的老路。

仲康死后,子相立(约公元前1936—前1909年在位)。相为后羿所逐,迁到帝丘,依靠同姓部落斟灌氏。

后羿的亲信寒浞,一面骗取他的信任,一面收买人心,终于唆使后羿家奴杀死了他,自立为帝。后羿的妻室也为寒浞所夺,生下了寒浞的孩子浇与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寒浞封浇于过,封豷于戈。

寒浞派其子浇灭斟灌氏,相逃至斟鄩氏,仍受到浇的追杀。相被杀,但其妻后缗有孕,从墙洞逃出,回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约公元前1868—前1848年在位)。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管理畜牧,仍受到寒浞追逐。他又逃至有虞氏当厨官。有虞氏首领虞思为了让他继夏之余绪,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他田方十里,奴隶五百名。少康广布恩惠,收揽夏之遗民、遗臣。相受到追杀时,夏臣靡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靡在有鬲氏收集斟灌、斟鄩两部余众,协助少康复国。

少康施展他的谋略,派大臣女艾到浇那里当间谍,派儿子季杼去引诱豷。少康在同姓部落的帮助下,终于攻灭寒浞,浇和豷也在各自的封地被杀。夏朝恢复了,史称“少康中兴”。至于女艾和季杼的具体间谍活动,史书语焉不详。

第三节 政治家间谍的登场

夏的中兴伴随着间谍活动,夏的灭亡也伴随着间谍活动。这一次登场的是夏末商初的大政治家伊尹。伊尹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是汤(商的第一个君主,约公元前1562—前1551年在位)的妻子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他向汤显示了他的才干和见识,被汤用为右相,委以国政。伊尹后来助汤灭夏,并辅佐了汤以后的三代君主。

商的始祖是契。契相传是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玄鸟(燕子)卵而生契。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其部族以此命名。传至汤时,商族已经八次迁移到了亳(今山东曹县东南)。

此时夏桀(约公元前1614—前1562年在位)昏庸无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做肉山、脯林、酒池。酒池中可以划船。百姓苦不堪言,指着太阳骂他:“你何时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桀宠爱有施氏所献美女妹喜,荒淫无度。他纠集诸侯攻伐有缗氏,使夏的国力大为受损。诸侯纷纷叛离。大臣关龙逢多次苦谏,反被他杀了。

伊尹到商后,劝汤伐夏救民,这之后的活动就值得分析了。一说是汤使伊尹五次到夏去活动,并“告以尧舜之道”。这是公开以使节身份去的。另一说是汤恐怕桀不相信伊尹,就装出大怒的样子,亲射伊尹,伊尹“逃奔”夏。很有些“苦肉计”的味道。

两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伊尹是肩负着深入了解夏朝廷虚实的使命去的。果然这位大政治家对夏进行了深入观察。他看到桀与群臣醉生梦死,就回去对汤说:“天命将至,夏将很快灭亡!”汤言不由衷地说:“您又说昏话了。天上有太阳,就像我有百姓。太阳能消失吗?太阳消失了,我也完了。”伊尹又向汤报告:“桀沉溺于与妹喜荒淫,不爱惜百姓,上下离心,民心积怨,都说:‘天再也不保佑夏的命运了。’”汤派他再度出使夏。伊尹听到妹喜说:“天子梦两日相斗,东方之日不胜。”这在迷信星相、占卜的古代是很重要的政治情报,伊尹又向汤报告了。

桀曾一度召汤,囚之夏台,后来又放了他。汤回去后,在伊尹帮助下,率诸侯伐桀。由于汤君臣的活动,夏未进行战争准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战,夏军溃败。桀逃至南巢(今安徽巢县),死在那里。

对伊尹之为间,后世议论颇多。有人认为伊尹、吕尚这种和圣人差不多的人,不可能为间。也有人认为伊尹“有负鼎之嫌”。因为有伊尹曾为夏臣的说法,这样伊尹就成了“内奸”。还有人认为这些伟人拯斯民于水火,即便为间,也无可非议。《孙子兵法》中则明确指出:“明君贤将,能使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他举的即是伊尹、吕尚的例子。

早期间谍活动尚未发展到“为间谍而间谍”的自觉程度,没有专门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因而早期间谍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位置显要的政治家就不足为奇了。只有伊尹这类政治家才有资格和能力进行战略观察,从事战略间谍活动,获取战略情报。

孙子之所以提倡“上智为间”,是因为大学者、大政治家、大战略家对于对手的直接的战略观察,在社会、经济形态不太复杂的古代,比较易于得出非一般人所能够认识到的宝贵战略判断。即便在现代世界,以上智为间,对于敌手进行直接的抵近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据华盛顿外交消息人士指出,克林顿访问朝鲜时,他的主治医生、宾夕法尼亚医科大学教授罗泽·邦德陪同其一起前往。据说,需要金正日健康情报的美国当局要求邦德就金正日的牙齿、颜色、头发、头皮、发音、手脚动作、体重等进行仔细观察。

克林顿每次与金正日见面,邦德都陪同出席,他共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观察。白宫以此为依据,判定金正日的健康状况非常好。

如何发挥“上智”的作用,直接进行战略观察,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的搜集情报的路径。

Chapter 2 商代的间谍活动

第一节 最早的美人计

商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到了末期,奴隶主统治阶级日趋腐化,商朝日趋衰败。帝辛即纣(约公元前1099—约前1066年在位)执政时,腐化暴虐到了极点,以致历史上“桀纣”并称,成为暴君的代名词。

纣,能言善辩,才力过人,而且勇武善战,能赤手与猛兽搏斗。正因为如此,史书上说他“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些长处反而成了他加速走向灭亡的因素。他穷天下之力,造了高大豪华的“鹿台”。命天下给他收集奇珍异宝、狗马,以充宫室。他与桀一样,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他还独出心裁地命男女裸体,追逐林中,供他取乐。他宠信美女妲己,以妲己之爱憎为自己的爱憎。凡是妲己恨的人,他必杀之。他天天沉溺于“北鄙之音”、“北里之舞”中。有些大臣对他进行忠谏,他却以残酷的炮烙之刑来对付。

这时商的附属国——周渐渐强大起来。周的始祖相传是后稷。神话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足迹怀孕生后稷。后稷长大后因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为尧、舜的农官。姓姬氏。其后传至后稷的第十二代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时,受戎、狄族的侵犯,由豳(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到周(今陕西岐山北)建筑城郭,开垦荒地,发展农业,逐渐强大起来。到了周王季历,他消灭了周围几个小国,成为商西方的一个强盛附属国。商王不得不承认季历当西方的霸主,号“西伯”。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终于杀死了季历。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当了周国君主。周文王(此时仍为“西伯”)礼贤下士,励精图治。纣觉得这个敌人很危险,囚之于羑里。这时吕尚(也即传说中变得半人半仙的姜太公)登场了。

周西伯被囚后,西伯的大臣散宜生、闳夭,知道有个隐居的高人吕尚很有本领,就把他请了出来。关于这一点,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吕尚曾在朝歌宰牛,在孟津卖酒为生。年已七十,穷困潦倒。一日西伯出猎,遇吕尚于渭水之滨,经过交谈,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让吕尚和他一起坐车回去,并立为师。第三种说法:吕尚曾为纣王的臣子,博学多识,见纣王无道,离开了纣,遍游诸侯进行游说,最后无人能用他,投奔了西伯。

这三种说法有一致之处:吕尚是个有本领,有很多阅历,并对商朝情况深有了解的人。特别是第三种说法,恐怕也即吕尚曾进行间谍活动的说法的来源。除去第三种说法不算,以吕尚这么一个有学问,有阅历的人也不可能对商的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另外附带说说,这三种说法一起出现于《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乃司马迁广采当时的各种文献,并亲自到各地去采访而写成的。有可能这三种说法,取自不同的史料与传闻,即讲的是吕尚归周前不同时期的经历。如他可能仕商于前,后来弃商不仕,以宰牛、卖酒为生,可能还操过其他行当。总之,一边谋生,一边遍游诸侯。这时他的名声也传开了,于是被西伯所网罗。这是题外话了,还是回到美人计上来吧。

散宜生、闳夭等盛情邀请吕尚出山,吕尚说:“我听说西伯是个贤明的君主,又尊老敬贤,就跟你们去吧。”于是他们几个人一起寻求美女、奇兽、珍宝,通过纣的亲信费中,献给了纣王。纣王见了,大为高兴,说:“西伯如此忠于我,太难得了。这些东西,只要献上一件就可以释放他了,何况如此之多!”于是西伯得以归国。

这次美人计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纣王的昏庸,另一方面也由于西伯被囚时善于韬晦。纣王杀了他的长子伯邑考,做成羹赐给他吃。他得到后,就吃了下去。纣王说:“谁说姬昌(西伯)是圣人。圣人不吃自己的孩子,姬昌吃自己的孩子还不知道!”由此就放松了对西伯的戒心。

西伯归国后,军国大计都听吕尚的谋划,攻灭了许多小国。到了西伯晚年(此时已自称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商朝的灭亡为期不远了。与夏朝灭亡之前一样,间谍活动开始随之而生,这些间谍活动的主角仍是属于政治家一类的人物。

在中国古代间谍活动中“美人计”屡见不鲜。间谍活动一般来说要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而人性的弱点一般体现在“钱”和“性”两方面。中国古代的封建独裁制度,又使针对君主的“美人计”更加有效。因为君主集大权于一身,一旦君主沉溺于美色,对于国政的打击,往往是极为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