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缘与梦
加拿大女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复活》一诗中这样写道:我能听到/下雪的沙沙声/天使在我头上倾听/蓟草凝聚着冻雨/生机勃勃/等候那个时刻/抵达我。
这是首折扇一样打开的诗意之梦,诗人以她特有的女性敏感,抒写了不同语境、不同时空中,一再重复上演的“复活”之梦。
用这首诗来修辞“钟书阁”,再恰当不过。对于读书人而言,一本书是一次相逢的生命之缘,一场进入异域的时空梦旅;无数本书聚在一起,书店则成了聚梦聚缘的地方,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钟书阁“复活”了“最美的书店”,这些书店原本在每一位读者心中,以梦的形式期待着来到现实。
钟书阁第一家店在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降生”时,几乎一夜之间拥有了上海最美书店的赞誉。很多读者走进这家店,都觉得是进入了一场关于书的梦,对于钟书阁的创始人金浩而言,这家店更是他期待已久的梦。现在,他终于把这个梦放在了松江,并从那里起步。
究竟该怎样展现钟书阁的“书店”之梦呢,有诸多故事可以讲述,有很多角度可以进入,我们最终选择了纸上展览的方式,以讲述、设计、声音、影像与文本、档案五个场域进行一场纸上的最美阅读之旅。
本书是关于钟书阁的一场梦,时间与空间搭建起她的十字坐标。时间的纵向性而言,21年匠人般的坚守,“钟书”从街边默默无闻的小书店生长成了上海新文化地标,从上海滩走向了全国,成为中国最美的书店!她始终在阅读深处安静地等待着每一位读者。
空间的多样性而言,钟书阁以最美的空间编织了阅读之梦,如果一家书店,仅以空间设计之美博得“最美书店”的声誉,那与一家酒店便没有什么差别。钟书阁“最美”的内涵涵盖了更多的场域,这些场域辐射、延展了更多的话题,关涉到书店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禁要问,钟书阁在“最美”面纱背后“复活”了什么?她给中国书店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考及答案,她仅是一道可供观瞻的“盆景”,还是真正良性生长的“标本”,在数字时代不可逆转的大潮中,她拥有了怎样的基因,这些基因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她才能获得如此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我们请来了中国著名作家、知名出版人、建筑师、摄影大师、学者,围绕着书店与阅读、书店与城市记忆、书店与社区、书店与书房、书店的公共属性等,关乎书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多元性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我们想寻找到更多的答案,给中国书店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份参考,一如结果孕育于开始,答案深藏于过程,1+1等于2肯定诞生不了“最美“书店,多元性的话题与探讨,才是中国书店业在大的文化语境下向纵深发展无法回避的“航向”。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评价实体书店的未来,是一条船行走在一条有固定方向流淌的河流中,在关于钟书阁的阅读航行中,在这条安静的河流上,我们放上了一部关于最美书店的电影小说,这不是文本的一次非虚构之旅,而是阅读进入生命的一场虚构之梦,卑尔霍雅之巅,一个小书店的美好时光,关于青春的成长与生命的骊歌,时间淹没钥匙,溪水注入骨骼,理想与现实的长途跋涉后,期待已久的梦都是“等候那个时刻/抵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