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画活灵活现的人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几何、透视、空间

2.1 几何

在这里谈到几何,喜欢美术的朋友们应该第一反应就联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几何体。

图2-1

图2-2

图2-3

在各种基础美术书里都是这样的!

那么你是否有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画这些几何体?为什么几乎每本基础美术书里都有它的存在?

如果没有这些疑问,说明我们的学习有些盲目了。当然,笔者也曾是这样“盲目”过来的。6岁的时候笔者就在和这些几何体打交道,去临摹书本上面的它们,去对着静物台写生。在笔者的印象里它们就是一堆形态古怪的没用的白色石膏,古怪的形状摆哪都占地方!

但是后来随着接触绘画越来越久,笔者明白了这些东西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透视,了解空间关系,了解细微的光影关系。就如球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会呈现柔和的明暗交界线,就如达·芬奇《岩间圣母》中的天使侧脸柔和的光影一样。

图2-4

图2-5

你看!洒在天使额前的阳光,就像拥有光滑鹅卵石的小溪的溪水,缓缓地流在金色河床上。

细腻柔和的光影变化,无一不贯穿于绘画的基础里!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一切物体几乎都可以用“几何”去解构,或者说是几何构建了我们生活的一切……

2.2 透视和空间

图2-10

绘画理论术语。“透视”(perspec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透视在绘画里往往是和空间挂钩的,画面中有了透视也就意味着有了一个三维的空间。这个空间里有前有后、有上有下、有左有右。

在大学的设计课程里会接触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会让我们去画很多“平面”图形(给人没有体积感的),用图形去组成“立体”的画面(给人有体积感的)。而立体构成是让我们去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比如木头、kt板、硬纸板等去制作立体的东西,做成埃菲尔铁塔、凳子、房子等的模型。

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了解空间,构建空间”!

绘画,则是在纸或布等平面的材料上,构建一个“立体的空间”。

图2-11这幅作品是笔者高中时期的一张16开的钢笔画,那时候因为读的是艺术高中,要准备春季写生,所以笔者会去根据一些照片去画画。

图2-11

这张画着重表现的就是给人一种仰视的视角,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展示一个建筑。

那时候的作品当然是不成熟的,如果笔者现在去画,则会把远处的石墙再画简单点(虚一点),再把高处的那个横过头顶的“横梁”再描画一下,把里面的光影画得透一点。

这幅作品的尺寸是对开,笔者在大一的时候创作的。在学院的新生作品展展出过,然后同笔者另外几幅作品一起被“收藏”了。那时候画得还是比较“刻板”的。

不过空间的关系还是很明显,近大远小,远处汇焦于一点。和在高速公路前方的路一样,路在前方“消失”在一个“点”里。

图2-14

萨金特的这张油画,是一个向上的楼梯,很漂亮的光影变化。笔者很喜欢他的作品,有时也会去用钢笔画或者油画去临摹。

这张画也是一个标准的近大远小,远处汇聚成点的范例!假如楼梯可以无限制的延长,在我们可见的视角里,楼梯的最远端则会变成一个“点”。

图2-15

刚才的几张画更多地表述了“近大远小”,比如图2-12中前面的钟比后面的大,前面的人比后面的大,图2-13中离我们近的楼梯比离我们远的楼梯大。接着就是“近实远虚”的绘画原理。

图2-12

图2-13

图2-16是笔者2014年秋随中国美院油画高研班去写生时的作品。当时笔者爬到了山顶,眼前这条路就是下山的路了。

图2-16

干枯的稻草离“我”很近,所以看起来都很高。远处的山一层层的,越远的越虚越灰。

不过这些理论也不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人的眼睛看哪里,哪里就会清楚,而其他地方用余光看着的就显得虚。相机的镜头就是模拟人的眼睛对焦成像,但是和人不同的是,它是将立体的“转化”成平面的静止的相纸或图片。而对我们来说看到的即是立体的。

透视和空间不仅存在于风景或者是几个站在不同位置上的人,也存在于单个人物或者是人物肢体甚至是五官上。图2-17~图2-19应该很好地表现出了人物肢体的透视与空间关系。

图2-17

图2-18

图2-19

人物肢体摆放的位置,我们观看到的角度、远近,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大小。就如3/4侧面的人物一只眼睛会比另一只看起来宽一些、大一些。

图2-17中伸出的手掌因为透视的关系显得很大。就像是“一叶障目”一样,我们把手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会觉得它比远处的比萨斜塔还要大得多!

图2-18是杰森的人物草图,头部低着,前额相对于下巴要显得大。他的右臂放在前方,原本粗壮的胳膊在透视下显得更加粗壮。

图2-20中在透视下人物的右眼随面部形态的前后关系,显得比左眼要“窄”。

图2-20

透视和空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为各式各样的图形通过不同的摆放位置组合而成。

绘画艺术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它记录了我们的生活,也升华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