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证之十二维度

证之十二维度,即证的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出—入、润—燥六对十二个维度。用这十二个维度来辨析考量中医的“证”,就能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

(1)表里 表里是考量病位深浅的一对维度。

一般来说,疾病在肌肤、经络,病位表浅,即为表证。例如外感风寒表证、诸多皮肤疾病、痹症等。有时,外感表证由于误治、失治,可稽留于表而迁延不愈,这种表证由于病程长、不典型,很容易被忽略误诊。

病在脏腑,病位较深,即为里证。外感病中后期阶段、诸多内伤杂病,即为里证。

半表半里证,一般来说是特指伤寒少阳病,可参阅《伤寒论》的专篇论述。

疾病可以表里同病,一般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的治法。如新加香薷饮证,即为风寒外束、暑湿内蕴之证;藿香正气散证,即为风寒外束、湿困脾胃之证;三拗汤合黄鱼夏蒌汤,可用来治疗风寒入里化热之咳嗽。表里同病时,衡量其比例关系非常重要,对确定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如表里比为3:6,意味着处方中解表药与里证用药的比例为3:6。

(2)寒热 寒热是考量病性的一对维度。

寒证通常有恶寒、畏寒,对寒冷敏感,喜暖,肢凉,面色白或晦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白苔白润等征象。

热证通常有发热、易上火、口苦、口渴、面红目赤、小便黄、大便干结难解、心烦易怒、舌红苔黄等征象。

笔者临床体会,舌质对寒热的诊断权值在90%以上,而舌苔可达50%~70%。

对于寒热错杂证,必须分辨寒热的比例,以指导处方用药。如寒热比为6:4,则温阳散寒药与清热药的配比为6:4。

(3)虚实 虚实是考量邪正盛衰的一对维度。

虚证是指正气虚,即人体基本物质气、血、阴、阳、精、津液的亏虚或不足。

实证是指邪气盛,如外感病中风、寒、暑、湿、燥、火(热、温),内伤杂病中的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

根据临床观察,外感病初中期多见实证,后期多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内伤杂病,多见虚实夹杂证和虚证。

虚实夹杂证的治疗策略如下。

①先扶正再驱邪: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舌苔偏薄或少苔、无苔者。如肿瘤患者,元气大伤,虽有瘀血、痰凝等实证,但宜扶正为先,以“留人治病”,不宜行驱邪法以更戕元气。

②先驱邪再扶正:用于以邪盛为主要矛盾的病证,或虚不受补者,尤其是舌苔较厚者。如一患者虽正气较虚,但舌苔厚腻,胃脘痞胀,食欲不佳,宜先驱邪气,待舌苔转薄,食欲转佳,再议扶正事宜。

③扶正驱邪兼顾:用于正虚邪盛两者可兼顾治疗者。在决定治疗策略时,判断虚实比非常重要。如虚实比为7:3,则处方中补益药与驱邪药的比例要控制在7:3左右。

(4)升降 升降是考量气机上下运行状态的一对维度。

升是指气机向上、升浮的趋势,如肝气上逆、肺气上逆、胃气上逆等。

降是指气机向下、沉降的趋势,如中气下陷、大气下陷等。脉象对升降的诊断非常重要。如肝气上逆,通常可见左寸关脉浮弦有力,而中气下陷则通常见脉沉细无力。

升降夹杂时,如肝气上逆兼见脾气下陷时,根据升降比确定治疗策略,如升降比为5:5,则处方中平肝药与升补脾气的药比例为5:5。

(5)出入 是考量气机内外运行状态的一对维度。出是指气机向外、宣散的趋势,如肾气不固、脾不统血。入是指气机向内、收敛的趋势,如肝气郁结、风寒束表。

(6)润燥 润燥是考量机体水液盈亏的一对维度。

润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致停止聚积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水、湿、痰、饮的病证。临床上常见的“口干不欲饮”多为痰饮、瘀血、湿热等邪气阻滞、气不布津所致,为津液的相对不足,笔者称为“类燥证”,其本质属“润”。

燥是指机体水液的亏虚或不足,具体表现为阴虚、津亏、液脱等病证。

润燥夹杂时,根据润燥比确定治疗策略,如润燥比为6:4,则处方中祛湿药与养阴药的配比为6:4。

分析证的十二维度时,不仅要定性,还要定量,以便更好地制订治疗策略,指导处方用药。例如,证之“热”的维度定量是2、5、8,则对应的方剂中“寒”的维度定量分别为2、5、8,这样才能达到“方证相应”的效果。换句话说,患者有2分的热,就要用2分清热的药;有5分的热,就要用5分清热的药;有8分的热,就要用8分清热的药。

证之十二维度举隅见表1-1。

表1-1 证之十二维度举隅

注:1.分值以1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0分为不相关;不计负分。

2.以上评分仅供参考。方证之十二维度评分可因方剂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