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
国际性银行覆灭,期市风险堪称上帝之手
期货市场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杠杆交易制度,为了保证市场平稳有序的发展,相关部门不得不制订专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化管理,下面来拓展一下对期货风险的认识,介绍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巴林银行始建于1763年,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有自营业务)。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1995年2月,该家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得从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说起,在开通该业务后,巴林银行的一位交易员开立了一个“88888”账户,该账户开通的目的是用于冲销错账,但是却被交易员用来进行交易。
该交易员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差价,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1994年头7个月获利3000万美元。
因为在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上有巨大盈利,交易员陆续加仓,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账户亏损严重,而该交易员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后市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一再加大投资,以期翻本,谁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不但没有弥补亏损,反而使账户的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
在做多日经225股指期货的同时,交易员认为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大量做空,却没想到关西地震后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得该账户的损失加剧。
在以上两种期货交易的同时,该交易员还进行着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因为方向判断失误,使得期权交易账户也出现大量损失。
在这样的情形下,该交易员终于意识到回天无力,仓促外逃。2月24日,巴林银行因被追交保证金,才知道自己的期货交易账户的账面损失达到4亿~4.5亿英镑,已接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
2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27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再次下跌,令巴林银行的损失继续增加。
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
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一家资本世界排名489位的商业银行尚且不能抵挡期货市场的风险,可见期货市场风险的可怕,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强行平仓过程中的资产和负债讨论
强行平仓是交易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那么在投资者账户面临强行平仓的现象时,会如何处理呢?
强行平仓的价格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受价格涨跌停板或其他市场原因制约而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全部强行平仓的,其剩余持仓可以顺延至下一交易日继续平仓,仍按强行平仓原则执行,直至平仓完毕。
由于价格涨跌停板限制或其他市场原因,有关持仓的强行平仓只能延时完成的,因此发生的亏损,仍由直接责任人承担;未能完成平仓的,该持仓持有者须继续对此承担持仓责任或交割义务。
由会员单位执行的强行平仓产生的盈利仍归直接责任人,由交易所执行的强行平仓产生的盈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因强行平仓发生的亏损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直接责任人是投资者的,强行平仓后发生的亏损,由该投资者开户所在经纪会员先行承担后,自行向该客户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