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自我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冠心病的预防

一、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

(一)冠心病的预防起始时间

对任何疾病而言,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虽然冠心病是人类健康非常危险的杀手,但它也是可以预防的。由于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老年期更是如此。但其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幼年,这就为冠心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几十年的时间。预防包括多种意义,没有得病的时候要预防,已经生病的要避免再发生病变,这样才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二)预防冠心病首先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以及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血压是最常见,又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防治心血管病要从控制血压入手。

(1)限盐: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多于5克,这对预防高血压有很好的作用。

(2)戒烟:吸烟能升高血压、加快心跳,而且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小动脉持续收缩,造成动脉硬化,形成持久性高血压。

(3)保持体重正常:正常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10%是超重,超过20%为肥胖,必须进行减肥。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积极锻炼身体是控制体重的主要方法。

(4)定期测量血压(图1-29),保持血压正常:正常收缩压低于140mmHg,青年不高于130mmHg,老年人上限为15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35岁以上成年人最少每年量一次血压,凡是从未量过血压的成年人,均要及时测量。发现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并长期控制。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40岁起需定期测量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可维持10~20年无症状,但是一旦发现往往已是Ⅱ期以上。对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从儿童期就应定期测量血压。正常儿童的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3/5~2/3,学龄儿童正常最高值为120/80mmHg。

(5)保持血脂正常:血清总胆固醇正常值在6.0mmol/L以下,大于6.0mmol/L为高脂血症。

(6)饮食讲科学:食不过饱,米面杂粮搭配,少吃动物脂肪,多吃蔬菜及水果。酒可偶饮、少饮,不可多饮。

(7)积极运动,放松心情:减少脂肪堆积,缓和紧张情绪,稳定血压(图1-30)。

图1-29 经常测量血压

图1-30 积极运动

(8)放缓生活节奏,放松紧张情绪:现代人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做到劳逸结合,对稳定血压很有好处。

(三)有效控制体重预防冠心病

(1)控制饮食:这里所说的控制饮食不是说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指在满足机体需要的情况下,避免摄入过量的热量。同时,还要调整膳食结构,注意使蛋白质、脂肪及糖类比例平衡,限制单糖的摄入,人类可从谷类食物中得到丰富的糖类,而单糖如糖果之类的食品不但热量高,而且大量摄入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控制饮食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吃足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而且能量较低。当控制饮食出现饥饿感时,可拿此类食物充饥,而不用担心发胖。

(2)多运动:多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燃烧脂肪,维持体重。

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于控制血脂与血压水平、减少高尿酸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都有较大的作用。

(四)坚持科学循证用药

(1)服用降血压药物。服用传统的降血压药物,虽然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只要能将收缩压下降10~12mmHg,舒张压下降5~6mmHg,和不用药或用安慰剂相比,能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40%,使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减少16%。若有条件组合使用更新、不良反应更少、降压效果更好的降血压药物,能进一步减少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危险。如果降压有效,又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良好耐受,就不要轻易更换药物,中医讲“药不更方”非常有道理。

(2)抗血栓、防血栓药物——无血栓,则无事件。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破裂,使血流中的血小板黏附到血管壁,血小板激活、聚集,是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启动环节。阿司匹林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首选药物。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在冠状动脉安置金属支架的患者除了用好阿司匹林外,还需使用更新的抗血小板药物。急性期还可能需要短期应用抗凝药物(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3)拮抗神经与内分泌过度激活的药物。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全过程以及每一关键环节,都有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及内分泌腺的过度激活。这种过度激活会增加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危险,增大猝死危险,使疾病恶化。

拮抗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可降低上述危险,并可延缓疾病进展,预防疾病恶化。拮抗交感神经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拮抗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有三类:一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三是抗醛固酮药物(图1-31)。

图1-31 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

(五)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引发冠心病

(1)不要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容易引起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或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量力而行,工作应适度,生活有秩序,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循序渐进,以不感觉疲累为宜。

(2)工作和精神压力是重要的发病原因。医学研究显示,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无规律、情绪激动、易焦虑或惊恐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症状。

(3)情绪压抑者血压增高最显著。研究发现,情绪压抑者血压增高最明显。因为情绪压抑能够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和内分泌异常,使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高血压。美国的一项为时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2400个冠心病患者中有27%是由于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的。

二、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也叫原发性预防。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以及缺乏体力劳动、A型性格等均是冠心病的危险致病因素。一级预防主要就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通过改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习惯以及与冠心病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疾病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1)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加强公民卫生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对冠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人们自我预防的意识,一级预防从儿童期开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儿童做好下列几方面工作,积极预防儿童发胖;重视儿童饮食中钙的含量;预防血压升高;禁止儿童吸烟。

(2)冠心病危险因素: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之前患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及家族史不可逆转外,其他危险因素均可以预防或治疗。

(3)一级预防的措施

① 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和降低偏高的血压是预防冠心病很重要的因素。降低钠盐摄入量,不能过量饮酒,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长期降压治疗。

② 降低血脂:防治高脂血症,降低血脂水平,可以起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需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倡导合理的膳食,高脂血症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努力将血脂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③ 戒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种致病因子,能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机体血液流变及凝血机制,造成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量、烟龄、吸烟深度、开始吸烟年龄都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戒烟可配合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戒烟成败的关键是决心及毅力。

④ 增加体力活动:散步、上楼(图1-32)、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均是比较好的运动项目,活动原则为坚持、有序、适度。

图1-32 上楼

⑤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分激动: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例如A型性格的人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调适的方法进行调整,保持心理平衡。

⑥ 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高血糖,纠正糖尿病中常见的多种代谢紊乱。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也称继发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措施,控制其发展,防止并发症。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避免病变发展并争取使其逆转,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

二级预防的具体措施有两点。

① 非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与一级预防相同,也就是说,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

②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不良反应小的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避免冠心病的发作和发展。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尽量远离致使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图1-33)、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

图1-33 避免饱餐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脏破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栓塞、室壁瘤等,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也指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预防药源性疾病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防止肝肾功能损害,避免猝死发生。老年患者用药应该少而精,不要滥用药物。

三级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① 医院内治疗:医院内治疗包括休息;吸氧;彻底止痛;应用扩张冠状动脉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置入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等。

② 家庭自我防治:家庭自我防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图1-34);家庭护理和康复、急救;药物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糖尿病;戒烟等。

图1-34 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三、饮食均衡,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和营养不平衡有关,所以合理地调整膳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一)冠心病的饮食防治原则

(1)控制总热量。控制总热量能够维持热量平衡,防止肥胖,使体重达到并维持在理想范围。

(2)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量。脂肪摄入总量为总热量的20%~25%或以下,其中动物脂肪不超过1/3;胆固醇摄入量需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3)蛋白质的质与量应适宜。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左右,其中优质蛋白占40%~50%,优质蛋白中动物性蛋白与豆类蛋白各占一半。

(4)常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尽可能少吃点心、糖果,少喝含糖饮料。

(5)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果胶的丰富来源,纤维素和果胶可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6)少量多餐。避免吃得过饱、过多而增加胃肠道和心脏的负担。

(7)忌烟酒、浓茶及辛辣食品。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情况,于2007年提出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南的核心内容有以下10条。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三)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1)适量运动的含义:所谓适量的运动,就是指每周运动不低于5次,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运动后每分钟的心率数=170-年龄(图1-35)。预防冠心病进行适当运动的目标为,提高心肺功能,减少精神压力,保持或恢复正常的体重、体形等。

图1-35 在办公室工作不算是运动

(2)加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运动锻炼能够很好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构筑起强身抗病的“长城”。可以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的途径,对各个脏器以及免疫功能进行调控,促使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使体质得以增强,抵抗力得以明显提高,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但不是只要运动就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只有适量的运动才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运动锻炼既可以增强身体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又可以增强脂质的氧化消耗,使血脂下降,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锻炼能扩张冠状动脉口径,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提高心肌的供血量,减慢基础心率,减少运动时的能量需求量,进而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运动锻炼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提高纤溶系统的活性,提高冠心病患者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减少心律失常及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运动锻炼能够降低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方法。

运动锻炼可消除脑力疲劳及精神紧张,使人放松情绪,恢复精神,增加生活乐趣,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图1-36)。

图1-36 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