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良方治猪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传统的治疗方法和民间土法

(一)补液疗法

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肠炎脱水、失血、贫血等病症。猪的常用补液方法有耳静脉、腹腔、皮下、口服等4种。补液药物多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糖盐水。补液量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轻重,猪体大小而定,一般200~2000mL。有强心、利尿、解毒、补充津液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对于猪胃肠疾病,运用口服补液盐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补液方法。对于猪胃肠疾病若只重视抗菌药物消炎,而忽视口服补液,会使猪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这是猪胃肠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的最重要原因。应用口服补液盐的早晚及充分与否,往往决定猪的生死存亡。口服补液盐溶液(1000mL温水中加入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让猪自由饮用,效果与静脉输液与腹部注射相当。若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按适当比例自制糖盐水给猪饮用。实践表明,用枸橼酸代替碳酸氢钠,用米汤代替补液盐中的糖和水分,可取得更佳效果。

(二)灌肠洗胃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有通便、泻热、排毒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燥结、高热症、消化不良、肠炎、脑黄、丹毒、肺炎、中毒等疾病。

1.灌肠疗法

(1)肥皂水或猪苦胆灌肠 主要用于猪大便秘结。35℃温水3000~4000mL,软肥皂50~100g,用双手搓溶于水中备用。患猪站立保定,术者将胃管一端接漏斗,另一端涂抹石蜡油后徐徐送入直肠,动作要轻缓,不要捅伤肠管。大猪可插入25~30cm,小猪8~10cm。助手将肥皂水缓缓加入漏斗,术者同时不断地将胃管向直肠内轻轻推进。灌完抽出胃管,用手堵塞肛门,让肥皂水在肠管内充分润肠,每天1次,轻症1次,重症3次即愈。在灌肠的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24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每天2次,效果更佳。猪苦胆灌肠方法与之相似,猪苦胆(新鲜或干枯)1~3个用一碗开水冲泡数分钟后,一半水内服,另一半水用注射器连接小皮管慢慢由肛门注入肠内,1~2小时后猪便秘就会好转(但注意妊娠母猪禁用本法,以防流产)。

(2)药物灌肠 主要适用于高热症及肠道疾病。常用猪、羊鲜胆汁加米醋混悬液进行直肠灌注,1~2个猪、羊胆汁(约80mL)加入米醋30~40mL,使呈蛋黄状(胆汁有2种,一种呈黄绿色者可少加米醋,不结块为宜;另一种呈青绿色者,可多加米醋不结块),搅拌均匀。然后用一根导尿管醮上调制好的胆汁插入直肠,用注射器将调制好的胆汁注入直肠内,并用手指堵塞肛门数分钟,以防药液流出。根据病情每天1次,连续1~2次即可。也可同时用一只猪、羊胆汁加蜂蜜250g,调均匀,给猪灌服。另外,灌注的药物也可用中药水煎液,一般每天灌注3~4次。对于仔猪副伤寒等肠道疾病效果较好。

2.洗胃疗法

常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先将猪口用木棍或开口器等开张,然后将胃导管缓慢送入胃中,确定胃导管已经插入胃中后,再用注射器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0.05%高锰酸钾溶液,并抽出胃内混合液,这样反复洗胃几次后,然后堵住胃导管外露一端的开口,缓慢抽出即可。常用于有机磷农药等食入性中毒等病症,如能同时结合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三)熏蒸疗法

熏蒸疗法常用于破伤风、猪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治疗和疫病的预防。熏蒸的药物一般可以用中药煎剂,也可用食醋等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药物熏蒸时,一般先将药液放入一个广口的盆内,盆口放一竹筛,竹筛内铺层麻袋片,然后将病猪捆好放入筛内,用麻袋覆盖好,只露出鼻孔、眼睛,熏蒸温度不超过45℃,以全身出汗为宜,时间约1小时,熏蒸过程中可把猪翻转几次,熏蒸后要避风,药液可再用,每天熏蒸1次,连续2天即好。也可用食醋或其他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熏蒸整个猪舍。熏蒸时,首先将猪舍的门窗关闭或堵塞封严,运动场上搭蔽阳棚,用油布盖好,以减少空气流通,造成适度封闭的环境,每立方米室内用市售食醋10~15mL,放在容器内加水稀释1倍,在火炉或电炉文火加热,使食醋蒸发至干,每天1次,连用3天。此方既能病能治,又能防病,是猪病防治结合的方法,在猪场消毒,也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四)耳针疗法

猪耳从外观上大致可分为耳尖、耳垂、耳褶、二耳褶、三耳褶(即耳褶中三条棱)、半耳轮、耳褶窗、屏间切迹(如图3-2)。当猪患病时,在耳廓相应点(即耳穴)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反应(敏感点)。用针刺这些特定的敏感点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就叫耳针疗法。

图3-2 猪耳廓形态及(耳针)穴位

1.操作方法

(1)取穴的方法 ①根据病变部位直接针刺相应穴位。②用探棒在耳内均力探压,或用耳电针器寻找敏感点,然后针刺。③辨证取穴,如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肺经有病,必传大肠,故除取肺穴外,还可加大肠穴。④常见病取穴:消化系统病以脾、胃、大肠穴为主,如出现泄泻、肠鸣或大便干燥时,可加针神门、交感穴,并施以不同手法;呼吸系统疾病取肺、大肠、脑、强壮等穴位;泌尿系统疾病,取肾、交感、神门、强壮等穴位。

(2)针刺方法 ①方向,一般是向耳垂刺入,而有些穴位需斜刺,如交感穴等。②深度,一般刺过软骨,不穿过对面皮肤。③手法,右手持针,刺入后内外转之,还可采取强刺激提插法和弱刺激不捻针的方法。

2.常用耳针穴位

(1)胃穴① 在第一耳褶的下端,膨大部位。主治消化道疾病,并有降温的作用。

(2)胃穴② 在耳褶窝靠屏间切迹的一端。主治消化道疾病。

(3)肾穴 在第二耳褶延长线和第三耳褶交点的下方。主治强腰肾、利筋骨、止痛、利水。

(4)脑穴 在屏间切迹的后方。有驱风作用。

(5)肺穴 在肾穴的下方与脾穴相对。主治呼吸道疾病。

(6)交感穴 在第二耳褶的中间。有行气活血、调和五脏的作用。

(7)神门穴 在第二耳褶延长线和第三耳褶交点的上方。有安神、镇静、止痛的作用。

(8)大肠穴 在半耳轮的上端。主治消化道疾病,有止泻的作用。

(9)强壮穴 在屏间切迹的前方,半耳轮内。有活血行气、驱寒止痛的作用。

(10)心筋穴(耳中筋) 在前耳褶的中、下1/3交界处,有驱风的作用。主治歪头风(右歪刺左耳,左歪刺右耳)。

(11)脑筋穴(耳上筋) 在前耳褶的中、下1/3交界处。有祛风散寒、解表之功。

(12)脾穴 在第一耳褶和第三耳褶的中间,胃穴的上部。主治消化不良、燥湿、利水。

(五)埋植疗法

将肠线或某些药物埋植在穴位或患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由于埋植物在体内有一定的吸收过程,因此对机体的刺激持续时间长,刺激强烈,从而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因埋植物有线类埋植物和药类埋植物的不同,因而埋植疗法分为埋线疗法和埋药疗法。常用于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某些病证。

1.埋线疗法

常用缝合针埋线。用持针钳夹住带肠线的缝合针,从穴旁1cm处进针,穿透皮肤和肌肉,从穴位另一侧穿出;剪断穴位两边露出的肠线,轻提皮肤,使肠线完全埋进穴位内,最后消毒针孔。若用丝线,穿刺穴位后不必剪断,只需将穴外的丝线拴系一结,待病愈后将其抽出。

2.埋药疗法

选择适当穴位,切开皮肤,做成皮肤囊,将常用的吸收缓慢的具有一定刺激的药物埋入穴位,消毒后以胶布封闭即可。埋入的药物可以是某些中药丸剂、白砒、红矾、蟾酥、白胡椒、花椒、雄黄等。临床上对猪瘟、破伤风、气喘病、水肿病、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胃炎、弓形虫病、肺疫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取材方便,方法简单,价格便宜,疗效显著,是一种土法良方治疗猪病的技术。

蟾酥是一种最常用的埋植药丸,下面介绍一种自制蟾酥药丸方法。把捉来的活蟾蜍(癞蛤蟆),用清水冲洗其全身皮肤,用干净布片擦干,手持兽用注射针头或缝衣针,在蟾蜍头部两个隆起的顶部中央各垂直刺一次(以刺破皮肤为宜,不可太深),用药棉覆盖隆起点,用右手拇、中、无名指捏紧药棉挤压,蘸取蟾酥,依法连做多次,待整块药棉湿润为止,将药棉搓成比米粒直径略粗的棉条,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剪成比米粒稍长的药丸,装瓶备用,这种药丸可治疗多种猪病,经济实惠。自己采集时,注意勿将白色浆液溅入眼内,以免引起眼部发炎。采过的蟾蜍仍放归野外,只要食物充裕,过15~20天,可重新采集,直到寒露无食物时便止。

(六)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术,是将某些中西药液注入穴位或患部痛点、肌肉起止点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本法将针刺与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具有方法简便、提高疗效、节省药量等特点。对于眼病、脾胃病、风湿病、损伤性跛行、神经麻痹、瘫痪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若注射麻醉性药物,则称为穴位封闭疗法;若注射抗原物质,则称为穴位免疫。现在临床上常用于猪丹毒、仔猪白痢、气喘病、仔猪副伤寒、猪流感、红皮病、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猪腹泻、感冒、咽喉炎、尿闭、腹泻、直肠脱出、便秘、胃肠炎、产后瘫痪、后躯风湿、后肢扭伤、原发性闭尿、直肠脱出、母猪不孕症、咳嗽、消化不良、僵猪等疾病的治疗。

(七)温熨疗法

是应用热源对动物患部或穴位进行温敷熨灼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醋麸灸、醋酒灸和软烧三种。

1.醋麸疗法

用麸皮10kg炒干后,加陈醋2.5kg再炒,热度以40~60℃为好,然后分装为两袋交替温熨患部穴位,抚摸患部有微汗为止。熨后注意保温,不要受风寒,一般用于背部及腰胯风湿、疼痛症,每日1次,可连用数日。

2.醋酒疗法

把病猪保定好,用温醋将腰背部毛浸湿,盖上一块醋浸的粗布,再浇白酒用火点着,醋干加醋,酒尽浇酒。如此直到病猪出汗为止,灭火后盖上麻袋保温,勿使受凉,一般多用于腰背风湿病,破伤风也可应用。民间常用泥土和面糊掐成杯状,敷于穴位上,在杯中倒上烧酒点燃,将酒烧尽,即自行熄灭,称酒灸法。

3.软烧疗法

适应于身体侧部的慢性关节炎、腰风湿与腰挫伤等病症。材料需准备圆木棍1根,长40cm、直径1.5cm,一端为木柄,另一端用棉花包好,外用纱布包扎,再用细铁丝结紧,呈圆形或长圆形棉纱球,长约8cm、直径3cm;小扫把1个;95%的酒精0.5L作为燃料;食醋1L、花椒30g,混合煮沸20分钟,待温备用。治疗时,把病猪保定在六柱栏内,以小扫把醮醋椒液,在患部周围上下大面积涂刷,再将上述棉纱球酿酒精燃着,于患部先缓慢燃烧(文火),待2~3分钟后患部皮温逐渐升高,此时可加大火力节律一致地摆动棉纱球,将火焰呈直线甩于患部及周围,在烧灼过程中要涂刷醋椒液,以免烧伤病猪,烧灼1次40分钟。

4.热面坨疗法

主治猪破伤风。先在创口处进行扩创,用双氧水冲洗干净后,用5%碘酊做创口消毒,火烙封口。再用蛴螬(俗称地蚕)30个、花椒叶1把、大葱10根,共捣为糊状,荞麦面(小麦面)配合上3味药做成两个面坨放于锅内,用香油或棉油烧热。两个面坨轮流温烫于患处,直到小猪全身出汗为止,每日1次,连续2~3天即愈。

(八)艾灸疗法

艾灸术一般是用点燃的艾条或艾绒等对猪体的患部或穴位上熏灼,借以疏通经络,驱散寒邪,以调整机能、增强猪体抵抗力而收到治疗效果。民间常用灸术有艾卷灸、艾绒灸、烟熏灸等。

1.艾绒灸

这是民间应用最普遍的灸法。用艾叶作原料,艾以陈旧为佳,越陈旧越易搓成艾绒。用艾作为灸料,热度温和,一般多用于寒湿、疼痛等症。艾绒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将点燃的艾绒置于穴位或患部上,待烧至底部时再换一个艾绒。间接灸是在艾绒与皮肤之间,隔放一姜片、蒜片或附子片(切成厚0.3cm左右的鲜姜片,用针刺上许多小孔),使皮肤不至灼伤,姜片或蒜片干枯后,换上新鲜的再灸。

2.艾卷灸

将艾绒拧成绳索状或卷成纸烟形,长15cm、直径1.8cm。使用时,将艾卷的一端燃着,右手以执笔的姿势握另一端,对准施术部位,离皮肤1.5~3cm,使病猪感到温热而不灼痛,灸2~3min,还可用点燃的艾卷刺激一下,再拿开,如此重复施行。

3.烟熏灸

常用于治疗各种外部炎症。用干桑树枝、干艾、桐油或麻油纸捻等,燃着熏患部。

(九)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土法治疗猪病的传统技术,是属于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兽医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在患猪体表一定经络穴道,通过按、推、掐、捋等手法反复刺激,从而使其经脉疏通,脏腑气血调和,正气内存,祛邪于外,使患病猪归于正常。

按摩又称推拿,是运用不同手法在患猪体表经络、穴位上施以机械刺激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基本的手法以下几种。按,用手指或指掌在穴位上,向下用缓力反复按压;捋,用于耳、尾、四肢等穴位,手握肢、尾、耳等基部,向远端或近端来回反复操作;推,用手掌根部在穴位处反复推移;掐,用两指甲反复在穴位上掐压;揉,用手指或手掌贴附穴位皮肤,做轻微的带转移性的回环揉动,揉时掌指都不能离开皮肤;捏,用两指端在穴位上用力捏挤,致局部发热变红或紫红为度;分,用两手掌根部或两手拇指端,由穴位中心向两侧反复分推;合,用两手掌根部或两手拇指端,由两侧向穴位中心反复推;拍,用手掌拍打穴位。现常用于感冒、咳嗽、伤食、泄泻、产后热、产后瘫痪、中暑、食噎、闭尿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每穴按摩时间为1次1~3min;母猪怀孕期时,不能按摩腹部各穴,防止引起流产。按摩一般每日1次,连续3~4次为一疗程。

(十)烧烙疗法

是使用烧红的烙铁在患部或穴位上进行熨络或画烙的治疗方法。现常用于某些针药久治不愈的慢性顽固性筋骨、肌肉、关节疾患和破伤风、脑黄、神经麻痹等。猪常用间接烧烙。用草纸2张,重叠浸酒后,放在患部或穴位上,再将浸透醋的草纸2张,重叠在上面,用烧红的烙铁一直把纸烙干为止。也可用麦麸250g,用醋浸湿,装入干净布包内代替草纸。

(十一)刮痧疗法

是用刮痧器在猪体表一定部位按刮,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高热症、咽喉炎、丹毒、感冒、中毒、中暑等病症。用白酒或盐水浸湿棉花在猪腰背、胸壁、腹侧、胯膝内侧、肘腕跗关节内侧、颈下部用力涂擦之后,用金属刮痧器刮之(也可用旧锄板或铁勺代替),刮至皮肤出现淤血为止。有疏通经络、引邪外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