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触诊
触诊就是用手或借助仪器接触猪体,检查猪的体温,猪体有无异常感觉或疼痛,猪体有无肿胀、肿胀的性状以及猪的脉象等。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猪体温、摸捏肿胀、查脉象、查对刺激的敏感性等。
(一)查体温
体温的变化往往帮助我们认识疫病的种类及性质,所以检查体温在诊断上很有意义。查体温通常有用手背直接感知猪皮肤、两耳、鼻盘、四肢的冷热等和借用温度计测定猪的体温两种。在多数情况下,直肠温度的高低与手摸体表的温度基本一致,临床上常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1.用手查体温
以手感知患病猪有关部位的冷热或温度高低,以判断病证之寒热。在临床上通常有4种方法:①查体表皮温:猪皮温低属阳气不足;皮温高或灼热属阳邪热盛。②查耳温:耳尖时热时冷为风寒在表;耳偏凉为寒证;耳热为热证;全耳俱凉为寒证,属病危之兆。③查鼻温:鼻头及呼吸出气热,多属热证;鼻冷气凉多属阳气衰微的虚寒证。④查四肢皮温:四肢偏凉属寒;四肢偏热属热证;四肢冰冷为阳气将竭,或热极阳盛格阴,病至垂危。
2.体温计测体温
用兽用体温计检查猪直肠温度时,需先将猪保定好,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涂抹少许石蜡油,然后缓缓插入病猪肛门,并用夹子固定于尾部的被毛上,待3~5分钟后取出,擦净体温计,读取数据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重病者应在上下午各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以观察分析体温升降与病性变化的关系,作为诊断的依据。
健康猪正常体温38.5~39.5℃,仔猪38.5~40℃。体温出现异常,是疾病的表现。临床中,根据体温变化划分的热型主要有:①稽留热:体温日差在1℃以内,且高热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常见于猪瘟、猪丹毒、弓形虫病以及大叶性肺炎等病程中。②弛张热:体温日差超过1℃以上而不降到常温的。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小叶性肺炎等病程中。③间歇热:有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如猪的锥虫病有间歇热。④不定型发热:体温无规律的变动称为不定型热。见于慢性猪瘟、猪肺疫、副伤寒等病。
猪的体温增高,超出正常范围,多见于热症或实症,如一些传染性疾病(猪丹毒、李氏杆菌病、猪水疱病、猪流感、猪副伤寒、乙型脑炎、猪肺疫等)、猪中暑或猪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组织的一些炎症。例如猪流感体温在42℃;猪副伤寒、乙型脑炎、猪肺疫体温在41℃。
体温低,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某些中毒或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例如仔猪的低血糖,体温维持在37℃左右;猪亚硝酸中毒时,体温在35~37℃。体温突然降低,多预后不良,常见于某些中毒病(尿素中毒、蓖麻中毒、亚硝酸中毒)、大失血、严重下痢、内脏破裂(肝、脾、胃肠、膀胱等)。
(二)摸捏肿胀
对体表肿胀,首先应根据肿胀所在部位,通过手指轻压或揉捏局部肿物,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肿物的性状,从而推断出某些疾病。如断奶仔猪在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肿,手指加压后留有明显的指压痕,像生面团样硬度(皮下浮肿的特征),多为仔猪水肿病;如猪四肢关节部肿胀,用手摸捏有热和痛感,则多为关节炎;如肿物位于腹侧或腹下、脐部或阴囊,且其内容物不定,或为固体、液体,或为气体,经按压可还纳,有疝的可能性;如果公猪阉割后阴囊肿胀或母猪阉割后腹壁创口处肿胀,多为感染性肿胀,或者肠管没有完全塞入腹膜下面;用手指捏压肿物,若有明显的波动感,其内多数蓄积有液体,为脓肿、血肿等;若肿胀柔软、有弹性或触压其边缘处呈捻发感、有气体向周围组织窜动,则为皮下气肿的特征。另外,通过触摸怀孕母猪的后腹部,可感知母猪胎儿的状态;触摸猪腹部可感知猪只粪便秘结等情况。
(三)查脉象
脉是气血的通道,脉象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和功能情况,通过触按脉管,从其深浅、速度、强弱、节律、形象等变化中,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盛衰和邪正消长等情况。查脉搏的部位,小猪一般在后腿内侧的股动脉部(诊者应蹲在猪体的侧后方,一般用一手握右后肢,一手伸股内侧,以手触摸股动脉);大猪在尾根底下部即尾底动脉部(针灸穴位的“尾本”穴处)。感触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强度,除了用手感知外,也可用听诊器听心脏部(一般贴左胸壁部),心跳的次数即为脉搏的次数。
一定要在猪安定、呼吸平稳的状态下查脉。触辨脉象时,须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先轻摸,再稍重摸,又再略加指力而重模,集中注意力于手指感应上而辨别。正常时,脉跳的快慢和力量均匀,频率为60~80次/分,通称平脉。如脉跳的频率、高度、脉管的充实度、紧张度以及脉跳的节律性出现异常者,即统称为病脉。
脉搏数增多,主要见于急性热性病,如中暑、感冒、肠炎等。此外,脉数增加,可能为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引起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性发生障碍,如心肌炎、各类贫血等;脉搏数减少,多见于慢性病。
(四)对刺激的敏感性检查
检查敏感性时,要注意动物的反应及头部、肢体的动作,如动物表现回视、躲闪甚至反抗,常为敏感、疼痛的表现。但检查时应先将猪的眼睛加以遮盖,以免发生不真实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