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领导能力现代化导论(5)

三是有的干部的脱贫能力还有欠缺,在精准扶贫脱贫方面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参与脱贫的干部缺乏扶贫脱贫的业务知识和领导能力,主要表现在扶贫脱贫方式还比较传统,能够带头干,但缺乏带头干,既没有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也不善于发挥社会和市场的积极性。而之所以出现这些能力不足的情况,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少领导能力,自己干还可以,不会带着大家干。

还有的扶贫干部,识别和统计贫困人口时仍然使用过去的手写笔算的方式,不注重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既费时费力,也容易出错,又不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上级决策提供及时参考。另外,还影响到贫困人口信息的精准统计和动态更新。

许多地方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力量不足,特别是基层县乡缺乏专职的扶贫干部。目前,基层扶贫力量主要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开展脱贫工作,基层缺少一支专职的脱贫队伍,所以时常导致“上面有人喊下面没人干”的情况。这也是调研中一些省市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特别担心的一个问题,担心资金和项目到了基层没人干,而只依靠省市扶贫办的干部根本不可能管到乡镇和村。

2.提升精准扶贫脱贫能力的三大举措

提升基层扶贫干部队伍的精准扶贫脱贫能力,重在通过建立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和加强宣传培训推动扶贫干部队伍实现观念“脱贫”、动力“脱贫”和能力“脱贫”。

一是加强对精准脱贫的培训和宣传,推动观念“脱贫”。最大的贫困是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先有认识上的到位,才会有行动上的就位。精准扶贫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是扶贫干部队伍在脱贫观念上的“脱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只有扶贫干部队伍真正理解和认可中央精准脱贫的思想和战略,才能防止“大水漫灌”扶贫方式继续实施,也才能有精准扶贫战略的真正落地。

其一,建议在国家级干部院校举办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专题培训班,推动中央精准脱贫的思想和战略在市县脱贫攻坚主阵地主要领导干部身上落地生根发芽。

其二,创新对精准脱贫思想和战略的有效宣传,树立并宣传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和脱贫经验,重点宣传各地先进的脱贫方法和方式,让精准扶贫思想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扶贫干部可看可感可干。

二是建立健全脱贫工作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实现动力“脱贫”。一些干部脱贫动力不足说到底是“为官不为”现象在扶贫脱贫领域的具体体现,建议优先建立健全对参加扶贫脱贫工作干部的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主,激发扶贫干部做好扶贫脱贫工作的内生动力。

其一,建立对扶贫干部的合理物质补偿机制。在一些地方,扶贫干部本身也没有完全“脱贫”,家庭生活压力比较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任务中。建议对参加扶贫干部按照当地差旅标准的一半给予合理的物质补助,解除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

其二,建立对扶贫干部的职务职级激励机制。火线提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建立在脱贫一线提拔干部,甚至是破格提拔干部的激励机制。把职务提拔和职级晋升结合起来,建立破格晋升职级的机制,缩短职级晋升的时间。对脱贫攻坚战脱颖而出的优秀干部,大力使用,大力宣传,营造提拔一个、激励一批的良好氛围。

井无压力不出水,人无压力轻飘飘。在健全对干部激励机制的同时,应建立对扶贫干部的考核问责机制,充分发挥问责一个、震慑一片的效应。

其一,对不同干部考核问责的重点不同:对主要领导干部重在考核问责精准脱贫的方向把握,对主管领导干部重在考核问责精准脱贫的方式效果,对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考核问责精准脱贫中的廉政底线。

其二,对脱贫攻坚工作负有领导不力责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敢用平级调离、降职使用等足以传递压力和责任的问责方法。

三是加强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力培训,促进能力“脱贫”。提升扶贫干部队伍的能力和实力既要重视既有扶贫队伍干部能力的开发,及时转变扶贫的工作方式与领导方式,提升扶贫脱贫能力;同时又要善于整合力量,善于发挥基层干部与党外干部的积极作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其一,建议加强对扶贫干部进行领导力培训,提升领导脱贫攻坚的工作水平。脱贫攻坚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基层各方面的脱贫合力。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必须重视领导力提升,切实转变对脱贫攻坚任务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从事必躬亲到领导他人,特别是要具备善于通过制定计划、出台制度、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等方式做好脱贫攻坚任务的能力水平。

其二,针对基层县乡扶贫干部队伍力量不足的现实,建议在脱贫任务较重的县乡设立专门脱贫机构,配备专职脱贫人员,加强基层扶贫干部的力量。还可以借助既有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力量,比如,可以把原先基层普遍设立的计生专干转为脱贫专干,并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扶贫能力。

其三,在调研中还发现,党外干部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干部在一些地方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建议各级统战部门出台政策、营造环境、提供支持,为党外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会战提供平台,在脱贫攻坚战中锻炼培养党外干部,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其四,注重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建立与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扶贫脱贫的效果。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与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把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脱贫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试点,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在治国理政的大规模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第三节 核心价值观引领领导能力现代化

与过去的管理能力相比,六大领导能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体现鲜明的人民主体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干部的领导能力现代化一定要有方向感,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最深层次的则是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干部领导能力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蕴含价值理性,引领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具有“道”的功能;又涵盖工具理性,决定国家治理的具体方法,具有“术”的作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视角探讨其内涵、来源、意义和路径等内容,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的尚且不多,即关于核心价值观“道”的研究有余,而关于“术”的研究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从实践的角度探讨核心价值观,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核心价值观用起来,应当注重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价值。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尤其是政治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政治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必须旗帜鲜明。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引领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根基。古语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从本源上来说,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我”之所以为“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和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本质特征,是立国之基、兴国之要,必须弘扬、必须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承载着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身安命的根本所在,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之源,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思想根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定向导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为基本旨归。

正如治理是有体系、有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有体系、有层次的。在国家治理层面,要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方向;在社会治理层面,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方向;在个人层面,要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上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定向导航。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衡量标准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和生态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