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密切相关。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道路,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指导,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保障,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放眼全球,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合中国国情,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原理,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等要求。这些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决定体制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信真理。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富裕路、幸福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人民性,不仅科学地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而且强调共同富裕,以人民为本,始终代表着和实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创造,是人民的制度,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体现着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和要求,是人民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人民,人民创造,人民享有的大众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人民。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其体制,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趋势,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满足人民需要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信实践。

自信产生自觉,自信产生勇气。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自觉和无比的勇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根本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党的基本路线,并在党章中把其表述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是领导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二是依靠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三是中心任务。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四是立国之本。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五是强国之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六是建设方针。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七是奋斗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基本路线阐述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动力、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依靠这条基本路线,我们实现了工作中心的根本转移,进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使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这是一条人民拥护、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路线。因此,邓小平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习近平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党的基本路线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来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准确分析形势和环境,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把握宏观经济大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二,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的系统概括,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根本。邓小平指出:“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护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