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什么时候开始添加?添加时要注意什么?辅食餐具怎么选购?有些食物宝宝不吃怎么办?添加辅食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怎么办?怎么给宝宝断奶?怎么判定辅食添加效果?如何帮宝宝建立好的饮食习惯……在辅食添加的道路上,是不是感觉自己在不断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关?现在就由专家来帮你各个击破!
稀糊(搅拌机+水)
泥状(搅拌机)
碎末(勺子碾压)
小颗粒(刀切尽量细)
大颗粒(刀切5毫米左右)
小块(刀切10毫米左右)
大块(接近成人块状食物大小)
添加辅食,从6个月开始
一般来说,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宝宝肠道发育较完善,更容易接受简单的食物,这个阶段宝宝口腔小肌肉开始发育,是锻炼咀嚼能力的关键期,有利于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也是过敏低风险时期,添加辅食后宝宝出现过敏症状的机会较少。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婴儿都应从6个月开始添加除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应为矫正月龄,也就是说从预产期开始计算,以后的6个月才能添加辅食。
注意,家长不应仅仅关心宝宝的月龄,还要观察宝宝是否有这样一些表现,给爸爸妈妈发出“我要吃辅食啦”的小信号:
大人吃东西的时候,宝宝一直盯着看、吞咽、流口水、砸吧嘴、伸手去抓大人的食物;
宝宝玩玩具的时候经常把玩具放嘴里,模仿大人吃东西的样子,口水把玩具都弄湿了;
在6个月阶段,宝宝有段时间体重增长偏缓,这也是应该添加辅食的信号。
辅食添加有顺序,给妈妈一张贴心时间表
在尝试添加辅食期间,要注意保证一贯的喂养规律,不要骤减母乳和配方奶的量和喂哺次数。宝宝的第一口最佳辅食应该是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很多家长认为,米粉就是简单地将米磨成粉,自家也能做,我们这里所指的婴儿米粉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在米粉基础上添加了多种营养素、营养均衡的食品,一般超市均有售。
辅食添加应遵循少量、简单的原则,一次添加一种,连喂3天,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反应,暂时停喂,3~7天后再添加这种食物,如同样情况再次出现,立即咨询医生,如宝宝接受良好,则在喂食7天后再添加另一种,逐渐丰富宝宝食谱内容。如果几种食物同时添加,一旦宝宝出现不耐受现象,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原因。
在宝宝接受米粉后,到1岁前,将其他后添加的食物混在米粉中喂给宝宝,口感和味道会更容易被宝宝接受,避免宝宝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为了使家长更直观明了地掌握辅食添加顺序,可以参照下列“辅食添加时间表”:
注:具体月龄要根据自家宝宝情况调整,每个孩子发育情况都不一样。
自己做,还是买现成的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含铁的婴儿米粉,建议买成品,这种米粉经过营养强化和调配,不是简单意义地将大米磨成粉,自己做很难实现。
随后逐步添加的辅食,建议自己做,能最大程度保证质量和新鲜,在亲手制作辅食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对宝宝满满的爱,这份爱宝宝是能感受到的。
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给宝宝餐餐提供新鲜可口的辅食,可以一次多做些,趁热分装到开水消毒过的密封容器里,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可存放一周。如果想保存更长时间,可以用冰格冻成小块,装入保鲜袋密封后放入冷冻室保存。要吃的时候,加热彻底(烧到烫)即可。
抓住辅食制作要点,谁都能笑傲厨房
营养配餐
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生长发育,就要给宝宝制作营养均衡的辅食,食物之间的合理搭配,不仅营养互补,口味也可以相互调和。不会做饭的妈妈,可以经常做点较容易上手的花式粥,将肉、蛋、蔬菜加入米粥同煮,肉早点加容易熟烂,蔬菜要晚点加,以免维生素大量损失。一天食谱的设计,各类食材的分配,以下列两个阶段平衡膳食宝塔为准则。
6~12月龄,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
(逐渐添加辅食,至12月龄达到上述种类和数量)
1~3岁,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
优选食材
首选有食品质量监管标识、来源可靠、经营单位有信誉的食材原料,相对于三无食品,安全性更有保障。不使用人工手段催熟的蔬果,选择应季、新鲜食材。带皮果蔬可以去皮,或用淡盐水浸泡半个小时。
宝宝辅食要单独制作
宝宝辅食不要与成人食品混在一起制作,要根据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调整食物性状,并考虑适合宝宝的营养搭配,以及会引起宝宝食欲的食物呈现状态,可以购买一些宝宝辅食专用工具。
料理机VS辅食机
相对于早先用勺子压碎食材制作泥糊类辅食,现在有了更便利的料理机,能同时搅拌多种食材,并且能把食材打得很细腻。不足的是,对于每次加入的食材的量有一定要求,太少不容易搅打成功。辅食机则是在料理机功能基础之上增加了蒸煮功能,每次放入少量的食材也能轻松打成糊状,不足的是辅食机在宝宝经过初期辅食添加后利用率不高。选购辅食机还是料理机,根据妈妈们自身需求而定。
辅食餐具,妈妈可别挑花眼
一套舒适有趣的宝宝专用餐桌椅,是让宝宝在一个地方好好吃饭的基础装备,一开始总会一片狼藉,大人要有耐心,宝宝尝试几次之后也会做得越来越好,要给宝宝自己学习的机会。在宝宝10个月左右,可以让他自己尝试用勺子吃饭,可以给宝宝用质地柔软的硅胶勺,有的还有感温功能,避免食物过烫伤到宝宝。宝宝2岁后可让他尝试学习筷或儿童专用筷。宝宝的碗,可以先是底部有吸盘的碗,不易打翻,再换有双耳把手的碗,可以让宝宝抓住,碗里食物不要超过1/3,以免打翻溢出烫伤宝宝。水杯可以从鸭嘴杯开始,慢慢过渡到吸管杯,2岁以后可以使用敞口杯。
提示
挑选宝宝吃饭所用的餐具重点看材质,要选择轻巧、安全无毒、不易碎、不易滋生细菌、可盛放任意性质食材并且耐热的材质,可以选择食品级塑料(PP)和硅胶,如果对餐具材质没有把握,可以暂时先用竹、木这种天然材质的,注意勤更换。出于安全性考虑,餐具图案花纹要尽量少,特别是内侧不要有图案。
主食(母乳、配方奶)和辅食怎么配合?
先喂辅食再喂奶
为了让宝宝形成正常的“饥”“饱”感觉,要给宝宝先喂辅食,再接着喂奶。如果将辅食安排在两顿奶之间,宝宝还没有“饥饿”感,对辅食会不感兴趣,进食量下降,没有形成真正“饱腹”感,到下顿奶时又未完全饥饿,对吃奶也提不起兴趣。持续性地缺失饥饿感会导致宝宝对食物兴趣降低,进而影响肠胃功能发育。
一次吃饱
吃完辅食,紧接着喂奶,让宝宝一次吃饱。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辅食的进食量有限,要补充奶才能让宝宝真正吃饱。这样也避免宝宝总是处在间断式半饥饿状态,老是要吃东西,不利于饮食规律的建立。
关于进食量
纯母乳时我们提倡按需喂哺,添加辅食的时候也要尊重宝宝的意愿,只要给宝宝建立好了饮食规律,宝宝身体发育健康、精神状态良好,即便有时吃少点,大人也不要焦虑,生怕宝宝饿着而进行强迫性进食反而对宝宝身体健康不利,也会导致宝宝产生厌食情绪。试想,大人自己也不是餐餐都吃得一样多,不想吃的时候受人压迫也会从身体到心理产生情绪反抗的。
宝宝吃吐了也不要慌张,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宝宝舌头运动不灵活,常会用舌头把食物推出口腔,吞咽技巧也掌握得不是很好,或者不适应用勺吃食物,多训练几次就好。当宝宝吃饱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拒绝食物的反应,换一种方法喂食的时候宝宝还是拒绝,喂养人就不要强行喂食了。
1岁半之前,辅食不可喧宾夺主
国际母乳协会建议母乳喂养最好到2岁,现实情况是很多妈妈通常在宝宝1岁的时候就给断奶了。这里提醒家长,只有在1岁半之前都以奶为主食,才能保证宝宝摄入相对高密度的能量,如果米粥面条之类低密度食物比例增加,宝宝摄入的总能量大大减少,将不利于宝宝正常生长。
宝宝6个月到1岁,每天奶量应在600~800毫升,1岁到1岁半不少于400毫升,之后包括人的一生每天都要进食300毫升的奶,即便宝宝很爱吃大人做的辅食,也不能一味地喂宝宝辅食,而忽略奶的供给。
菜泥果泥,好于菜汁果汁?
给宝宝添加蔬菜和水果的时候用蔬菜水和果汁,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取的。
菜水和果汁中几乎不含能锻炼胃肠道功能的膳食纤维,对宝宝身体发育没什么好处。不仅如此,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化肥、重金属元素会进一步溶于水中,一同被宝宝吃进肚子里。经常喝果汁,也容易让宝宝拒绝白开水。
将蔬菜和水果制成泥糊状喂给宝宝是比较安全而有营养的,一些水果和蔬菜比如梨、胡萝卜等,应蒸煮后,再压成泥糊喂给宝宝,所有制作和盛放器具都要经高温消毒。
咀嚼训练+口味引导,让宝宝爱上吃饭
宝宝的咀嚼能力是逐步发育完善的,与口腔小肌肉发育、牙齿的萌出有关,也与大人有意识地训练有关。开始添加辅食时,家长可以与宝宝面对面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通过表演式的行为诱导,让宝宝逐步从模仿中学习。
很多人以为婴儿在没有长出一定数量的牙齿之前没办法吃块状食物,其实他们能够用牙龈和舌头把煮熟蒸软的块状食物磨成糊状,有时候宝宝会拒绝块状食物是因为缺少辅食的循序过渡,从泥糊状一下子提供给他块状食物,宝宝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没有经过充分咀嚼训练的宝宝,只能囫囵吞枣,也会不太容易接受块状食物。“吃了就吐出来”在家长眼里就成了“不爱吃饭”。
1岁之前都不要让宝宝接触盐、糖等调料,3岁幼儿才能完全和大人吃得一样,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影响营养素吸收。
妈妈在哺乳期的饮食也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选择,所以,除了会引起宝宝身体不适的食物之外,妈妈的饮食要尽量多样化。
宝宝的五感是相互作用的,选择新鲜、带有自然气息和天然芳香味的食物让宝宝多接触,并在制作辅食的时候突出令人喜欢的颜色、气味和味道,通过调配掩盖令人讨厌的气味,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绘本故事强化宝宝对某些食物的好印象,待宝宝月龄大些,可以将食物制作成“有故事”的创意菜,一定会让宝宝倍感兴趣,食欲大增。
过敏、厌奶、腹泻、便秘……妈妈千万别抓狂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让本就疲累的妈妈抓狂。宝宝一天天长大,3岁前是整个成人过程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各种状况是帮宝宝成长为一个能独立抵抗外界环境的更好的人,妈妈们一定要冷静应对,帮助宝宝一起度过这个痛并快乐着的阶段。
过敏
3岁前宝宝处在添加辅食阶段,食物过敏是最常见的原因,吃某种食物后宝宝出现呕吐、腹泻和湿疹,就要考虑是过敏,只要按照我们之前提供的辅食添加方法,很容易就能找到原因,一个个排查、应对,如果确定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停止食用这种食物至少3个月。
易过敏食物包括:奶类、蛋类、肉类、豆类、坚果类、花生、芝麻、玉米、小麦、菌菇、菠萝、芒果等。
厌奶
宝宝拒绝吃母乳或配方奶,除了长牙、贪玩等原因,还有可能是他接触了另一种或多种口味更好的食物。提醒家长,在辅食添加而又没断奶的时候,辅食不宜做得味道特别的好,夺去了宝宝对主食奶的依赖,这也是不宜过早给宝宝接触大人饭菜和果汁的原因。
腹泻
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如果宝宝对新添加的某种食物不耐受,就会腹泻。宝宝出现腹泻时,不用完全停喂辅食,可继续喂米粉和菜泥,如果可能对某种辅食不耐受,维持已添加的量观察3天。情况若是好转,维持到宝宝恢复正常后再加量和添加新食物;若是加重,暂停几天再试,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更换辅食种类。宝宝受凉了也会发生腹泻,如果家长对腹泻原因不确定,可将宝宝大便用干净容器盛装后送医院检查,尽早找到原因,对症解决。
便秘
宝宝的肠道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出现便秘状况是很常见的。便秘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也可能是饮食中缺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前者可补充益生菌制剂(1岁内),也可让宝宝喝酸奶调理肠道菌群(1岁以上),应挑选蛋白质含量高而含糖量少的全脂原味酸奶,除了乳酸菌,其他添加成分尽量少。后者家长制作辅食的时候不要加工得过于精细,就可以让宝宝获取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比如不要给宝宝喝过多滤去纤维的蔬果汁。除了特殊情况,不需要给宝宝额外补钙,过多的钙质也会导致宝宝便秘。
偏食挑食
添加辅食初期给宝宝做好了口味引导能很大程度减少偏食挑食情况的发生,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不宜对某些食物喂得过多,最好在制作辅食的时候将几种食物混合做成复合味道,也有利于宝宝形成均衡的饮食习惯。如果大人自身偏食挑食,宝宝难免会受影响,家长的以身作则很重要。已经出现偏食挑食的宝宝,家长可用宝宝喜爱的食物作诱导媒介,如宝宝特别爱吃草莓,可以在辅食中添加些草莓泥糊或果汁,逐步减量,诱导宝宝摄入不爱吃的食物。
轻松度过断奶期
什么时候断奶比较好
国际母乳协会倡导“最好母乳喂养到2岁”,母乳任何时候都是有营养的,且经济卫生,1岁后的母乳喂养能巩固母子的亲密关系,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宝宝吃奶时的吮吸动作有利于宝宝触觉发展,从妈妈那里得到吮吸满足的宝宝很少吃手。
对妈妈而言,较长时间的母乳喂养还有利于产后瘦身、子宫恢复,今后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降低。
奶要怎么断
断奶要循序渐进,这样妈妈舒服,宝宝也不会闹,强硬断奶无论对宝宝身体还是情感都是伤害。当宝宝逐渐表现出对吃奶不感兴趣的时候开始尝试断奶,逐步减少喂奶量和次数,可以一顿给宝宝喂母乳,另一顿喂奶粉,这样会很自然。断奶时间可能会持续或超过3周,妈妈感到胀奶的时候,可以挤出一些乳汁,冷敷以缓解不适感,为了避免刺激更多乳汁分泌,千万不要将乳房排空。
减少了喂奶时候的亲密接触,妈妈要通过给予宝宝额外的安抚及相处时间,多和宝宝说话,来弥补宝宝情感上的失落,避免让他认为是妈妈不爱他,才不让他吃奶,爸爸和其他家人加入育儿工作也有利于宝宝减少对妈妈的依赖。
当宝宝有额外吸吮需求时,给他做个抚触,讲故事、唱儿歌,都是转移宝宝注意力的好办法,不要在宝宝面前换衣服,也不要穿容易哺乳的衣服。
当宝宝1岁以后可以尝试给他断夜奶,这样妈妈和宝宝都容易休息好,宝宝夜间的睡眠质量会影响生长发育。刚开始尝试,推迟临睡前那顿奶的时间,添加晚间辅食的可以让宝宝一次吃饱,减少夜间喂奶次数,并适量用白开水替代。宝宝夜间的翻身、哭闹并不一定是饿了,有时候妈妈的拥抱安抚会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
宝宝长牙啦,妈妈注意
出牙和添加辅食的时间不谋而合,宝宝的乳牙通常在6~8个月时候开始萌出,也有4个月开始萌出牙齿的孩子,晚的可能到10~12个月才萌出,孩子的发育状况不能一概而论。1岁之内一颗乳牙也未萌出者,医学上称为乳牙晚萌,多与营养不良、缺钙、缺维生素D有关,可以给宝宝补钙和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咀嚼训练可以促进宝宝乳牙萌出。通常宝宝开始长牙会有下列征兆:
流口水,及由此引起嘴巴四周皮疹;
用手抠嘴;
牙龈红肿、发炎;
啃咬各种物体;
烦躁不安;
夜里醒来次数增多;
吃饭时吵闹不停。
很多现象都是由出牙疼痛引起,大人要做好抚慰工作,给宝宝一个安全可以啃咬的牙胶或磨牙棒,咀嚼产生的压力可以缓解疼痛。
辅食添加从泥糊到大块状循序变换性状,也是为了适应宝宝不同阶段牙齿发育的状况,牙齿萌出后开始提供颗粒状辅食,磨牙萌出后提供块状辅食,是比较符合宝宝生理发育情况的。鉴于宝宝出牙有早晚,家长可对照调整。
补铁补钙补锌……到底该怎么补?
中国家长十分重视给孩子补充营养,很多甚至给年幼宝宝吃各种补充制剂、保健品,其实,只要饮食均衡(这是宝宝一切营养补充的基础),宝宝生长发育良好,没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制剂,希望通过检测微量元素发现宝宝缺啥再补啥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有必要给宝宝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制剂,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铁
母乳的含铁量很低,孩子体内存储的铁在6个月后几乎就消耗完了,如不及时补充,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在4~6个月阶段给宝宝添加的第一口辅食是强化了铁的米粉。奶瓶喂养的宝宝如果吃的是强化铁的配方奶,那就更好。在稍后添加的辅食食谱中,也要注意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取,如动物内脏、动物血、瘦肉,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也要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
补钙
对于吃奶正常(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不需要额外补充钙。维生素D是一种促进钙吸收的物质,3岁以内的孩子要保证每天维生素D400IU。如果补的钙超出了宝宝自身的需要,多余的钙会在身体内积存起来,给宝宝的身体带来危害,轻者引发便秘,严重者会出现肾结石等病症。
补锌
宝宝如果体内缺锌,就会表现为食欲不振、长皮疹、情绪烦躁爱哭闹、体重减轻等。锌是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如果大量补充铁和钙,就会影响宝宝对锌的吸收,钙、铁、锌补充过量又都会影响宝宝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最好的补充微量元素的办法就是给宝宝提供均衡的饮食。海鲜、红肉(猪、牛)、鸡蛋、牛奶和豆类、坚果等食物中锌含量都较为丰富,动物蛋白质能促进锌在人体中的利用,多食用前几种食物效果更佳。
补维生素A
维生素A是宝宝的视力和上皮组织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提醒家长注意的是,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补充过量就会在体内堆积,引起中毒反应。维生素A的补充首先选择食补。胡萝卜、南瓜、菠菜等橙黄色和绿色蔬菜水果中胡萝卜素含量丰富,进入人体可转变为维生素A,不会蓄积过量,比单纯补充维生素A安全。
补DHA
婴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都需要DHA,很多家长认为给宝宝补充越多DHA,宝宝就能越聪明,DHA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脂肪,人体摄入过多就会作为能量消耗掉,不是多多益善。母乳是DHA最佳来源,宝宝在2岁内母乳或配方奶足够,且辅食营养均衡,不需要额外补充DHA制剂。2岁后可根据情况补充藻类DHA,很多家长会给宝宝补充鱼油,其实鱼油是含DHA产品,而藻类是纯DHA产品,而且鱼油所含EPA对老年人有益,对婴幼儿则不利。
一招判断辅食添加效果
添加辅食是为了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使宝宝更好地成长,由此,判断辅食添加效果就要看宝宝生长发育情况,而不是关注宝宝每餐吃多少,是不是比别的孩子吃得少。
判断宝宝生长发育情况有个科学而又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生长发育曲线”(如图所示),将一段时间内的单个数据(宝宝的身高、体重等)连接成连续的曲线,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宝宝在某一个阶段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或体重下降或增长过速,或身高不长或增长缓慢,或者曲线落到3号线~—3号线以外,均可能是疾病或某些异常情况的信号,需要引起家长关注,找出原因,对症解决。
可在宝宝出生后每个月各量一次身高和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将每次结果都标在生长发育图上,描成身高曲线和体重曲线。
宝宝的身高曲线与标准身高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身高曲线平坦,则表示生长缓慢,通常情况下,身高曲线是不会向下的,除非测量的方法不精确。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
测量身高的方法:宝宝平躺在水平面上,一人两手扶住宝宝的头,使之两耳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另一人则一手按住宝宝的膝关节,使之伸直紧贴桌面,用软尺测量头顶至足底的距离即为宝宝身长,读数精确到0.1厘米。
测体重的方法:宝宝空腹,最好排去大小便,为了避免宝宝着凉,称重时可包裹衣物和尿布,之后再减去衣物和尿布的重量得到净重。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
只要身高、体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3号~—3号),家长不用刻意与标准体重去比较。
宝宝不爱吃蔬菜,妈妈这么办
宝宝不喜欢吃蔬菜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或者是由于蔬菜特别的气味宝宝没法接受,或者是由于纤维素没有足够软化,粗糙的质地让宝宝难以下咽和消化,特别是小月龄宝宝,如果食物性状不符合该阶段宝宝发育特点,宝宝就会比较抗拒,还有可能动物食品的口感和味道都要好过蔬菜,很多大人也会这么认为。
给妈妈支招
1.在宝宝适应米粉后不久,往米粉中添加蔬菜糊,混合的味道会部分掩盖蔬菜原有的特殊气味;等宝宝大点,可以往粥、面条中混入蔬菜碎末;再大点,可以将蔬菜作为饺子、馄饨馅料的一部分。
2.把蔬菜打成汁和面,做成五颜六色的蔬菜面条,或者各色蔬菜搭配在一起做成五彩缤纷的一道菜。在宝宝1岁半之后,还可以将蔬菜做成创意料理,有造型有故事,都会引起宝宝的兴趣。
3.一些蔬菜可以生吃,比如,番茄、黄瓜等。
4.多提供给宝宝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其他食物,以弥补蔬菜摄入的不足,如水果、五谷杂粮。土豆和红薯维生素C含量也较为丰富,是蔬菜中宝宝比较乐于接受的,可以多提供些。
5.让大宝宝加入择菜洗菜,或带他到田间观察蔬菜,通过宝宝自身的体验引起对蔬菜的兴趣。大人要以身作则,爱吃蔬菜,并经常说起吃蔬菜的好处,运用与蔬菜有关的绘本故事。
让宝宝爱吃饭的小妙招
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将食物变得有趣;
让宝宝尽早学会自己吃饭;
善用故事引导;
不强迫进食;
增加活动量;
咀嚼训练+口味引导,口腔按摩;
大人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并以身作则。
良好饮食习惯让宝宝受益一生
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喂饭,宝宝两三岁了还要给他喂饭,不喂就不吃,这对宝宝的成长是有多方面影响的。宝宝的身心都在飞速发展,自由探索是宝宝的天性,行为能力的建立需要家长适当地引导。
喂饭对宝宝造成的五大危害
失去探索世界、自我成长的主动性;
对他人依赖,责任心缺失;
从小边玩边吃,长大做事专注力不够;
失去身体发育的锻炼机会,咀嚼、手眼协调、动作平衡;
超重或肥胖。
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
一套能让宝宝安心吃饭的餐桌椅和餐具,饮食有规律,不随意给零食;
7个月,自己抓握食物;
8个月,自己抓取食物;
9个月,小颗粒状食物锻炼宝宝咀嚼能力;
10个月,锻炼小手精细动作;
11个月,大颗粒状辅食,进一步锻炼咀嚼能力,耐心等待宝宝细嚼慢咽;
1岁以上,让宝宝参与食物的准备和制作。
注:具体月龄要根据自家宝宝情况调整,每个孩子发育情况都不一样。
去早教不如下厨房
很多宝宝会对厨房感兴趣,爸爸妈妈是怎么把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食物从里边端出来的?那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啊!让宝宝尽早参与符合年龄特点的家务,对宝宝成长有利。
给宝宝准备1条围裙,1套宝宝专用厨房用具,没有危险的大人用具也可以给宝宝用,再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区,提供给他能力范围内能做的材料。手撕青菜是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很好方法,既帮大人分担家务,又不搞破坏;涂抹酱料也是需要手眼协调的活儿;玩面团宝宝能玩上好长时间,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塑形能力都锻炼了。
经过厨房活动的宝宝,以后在涂鸦画画、提笔写字、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方面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建议在宝宝1岁以后就可以尝试让他参与厨房活动了。
这些错误饮食观念,很多年轻妈妈也有
用奶、果汁等冲调米粉
很多家长为了使宝宝更快接受米粉,或者为了使宝宝吃得更富有营养,往往会用奶、果汁等来冲调米粉,这样会使营养密度过高,增加宝宝肠胃负担。正确的方法是先用温水调制米粉,等宝宝接受后,再加入菜泥、果泥、肉泥、蛋黄泥制作成复合口味的辅食给宝宝食用。
用奶瓶给宝宝喂米粉
添加辅食其实不仅仅是丰富宝宝的食谱内容,营养摄取更全面丰富,还是一个宝宝行为能力训练和发展的过程。宝宝要从吞咽学会蠕嚼,完成向咀嚼发展的第一步,奶瓶是没法帮宝宝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勺子入口也是一个需要手眼协作的过程,宝宝会从模仿中学习,再到10个月左右就可以自己体会,并从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
多吃菜,少吃米粉和米饭
有些宝宝不爱吃饭,大人也觉得没什么,只要好好吃菜就行了,这和很多大人强调多吃菜少吃饭,认为菜更有营养的观念如出一辙。主食能够给宝宝提供身体生长发育和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菜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不能提供能量,如果总是多吃菜少吃主食,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宝宝生长迟缓。
奶大部分是水,不用额外补水
在还没有添加辅食的时候,宝宝会自己调整需要的奶量,摄取足够的水分,通常是不需要额外补水的。但在气候干燥、气温高的天气条件下,如果宝宝的尿液发黄、尿量减少,要注意给宝宝补水。进入辅食添加阶段后,每次吃完辅食后,也要让宝宝喝几口水,有助于清洁宝宝口腔。不要觉得宝宝一开始抗拒白开水就给他加入些蜂蜜和果汁,这样宝宝以后会更加不爱喝白开水了。
零食弥补正餐不足
宝宝不好好吃饭,喜欢吃零食,很多家长就会很随意地给他吃零食,特别是吃得少的宝宝,家长希望通过零食来弥补,特别是隔辈育儿,生怕饿着宝宝,最终使宝宝养成一个不好的饮食习惯。零食不是绝对不能给,要选择一些有营养的零食,如水果、奶制品、小面点、强化营养的小饼干等,控制量和频率就可以。
盲目补充各种营养保健品
天然食物的营养丰富岂是提炼一两个特殊成分的人工产品能比较的?均衡的饮食才是宝宝身体均衡发展的基础,很多营养成分都是协同作用的,人体是个复杂的机器,自然生长的食物也不简单,很多营养保健品的功能性成分还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
让宝宝过早接触成人饮食
如果宝宝还在辅食添加阶段,一旦接触过大人的重口味饭菜,就会觉得辅食寡然无味,比较抗拒了。即便在宝宝2岁以后开始让他尝试大人饭菜了,也要注意菜不要做得太咸,吃得太咸会伤害肾脏,特别是宝宝的肾脏还没有发育得很完善。
吃饭要和别人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要根据自家宝宝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监测,没有异常状况,精神也很好,就不用纠结吃多少的问题,更不要去跟别的孩子比较。家长也要更关注进餐氛围以及饮食是否可口,还有自己的喂养方式有没有问题,很多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带出来的,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