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名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河船艘艘织城中——纵横杭城河流和桥梁地名

秦时,杭州还是山中小县,三面云山一面城,就是当时杭城的写照。杭州也是水城,城内河道纵横,桥梁棋布,与通海的钱塘江、运河、太湖串连贯通。“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呼笑语中”(苏轼《望海楼晚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柳永《望海潮》),则是对杭城水乡的素描。杭城的河流有效地解决了民饮、灌溉、运输、鱼菱种养殖,促进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杭州能成为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的大郡,其城内外的河流功不可没。今杭城许多地名,也都是以河流派生的,如河坊街、河塍巷、万安桥河下、清河闸、何家河头,等等。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整治中、东河时,张爱萍将军特地为杭州写下“银河双落”景碑,从此杭城又新添了一条以河派生的地名。有河必有桥,密集型的桥名也成为杭州地名一大特色。有的桥、河虽已不存,而作为地名却代代相传。

中河与桥

中河,亦名沙河、盐桥河、大河,南起凤山水门,北至田家桥接新横河,向东与东河汇合后,注入京杭大运河。这条河为唐朝景龙四年(710),州司马李珣所开,是唐、五代、宋朝时的主要水上运输河道。当代历史学家谭其骧曾有“江船河艘,交织城中”的叙述。北宋时,中河两岸,人烟稠密,苏东坡在诗中称此地是“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元代以后,因其年久失修,濒于湮塞。1983年至1988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对此河进行全面浚治。河两岸遍植杨柳,亭台水榭点缀其间,恢复了原有的烟柳画桥景色。

中河上自南而北的桥梁有:

六部桥:南宋中央官署六部、二十四司在其西故名。桥东有都亭驿,故亦名都亭驿桥。元代更名通惠,明代易名锦云,清代以后仍呼六部桥。

上仓桥:南宋部院仓在此,故又名部院仓桥。下城亦有仓桥,称下仓桥,上是方位,以避免重名。

嵇接骨桥:北宋名为州桥。当时,此桥是盐桥河、茅山河、菜市河三河汇合处,吴越国王钱镠检阅水军的碧波亭就在此附近。南宋时,有骨科大夫嵇清随宋室南渡时从汴京迁杭,居此桥畔。高宗赵构因骑射伤骨,诏嵇清入宫治愈。皇上十分诧异地说:“小小嵇生,能接骨耶?”桥因以名。

黑桥:又名福德桥,南宋时此地有染坊,河水被污染为黑色,故名。

通江桥:宋时名庆元桥,因桥东近通江门,桥名由此而来。

望仙桥:南宋时桥东为秦桧宰相府第。施全刺秦桧就在此桥下。

新宫桥:南宋咸淳年间,度宗在此建宗阳宫,此桥名宗阳宫桥。其后改为新宫桥。

三圣桥:北宋时,有三圣庙,故名。三圣是指北宋元丰年间任统军、御西夏兵于银川(今宁夏银川)而捐躯沙场的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南宋初建庙于此,桥以此得名。

铁佛寺桥:五代后晋建慈光寺,寺中弥勒佛像系铁铸,民间以铁佛寺呼之,桥以寺名。

抚桥:宋时,名荣府桥,简称府桥。今作抚,乃音之讹也。

柴垛桥:宋时名太和桥,因柴木运输堆垛于此,故名。

荐桥:通清泰街,南宋时有崇新门,俗呼荐桥门,又呼清泰门,故此桥又名清泰桥。

回回新桥:宋时名道明桥,因桥旁有穆斯林聚居,桥西南有回回堂,桥东为珠宝巷,是当时回族殷富经营珠宝的地方。

丰乐桥:今解放路在此通过。清以前,桥北为仁和县境,桥南为钱塘县境。

油局桥:今平海路东端。宋时有油蜡局设在此,故又名油蜡局桥。

盐桥:今庆春路在桥上通过。吴越国时已有此名,因有盐船群集于此以待榷卸。今上、下城区以此为界,桥南属上城区,桥北为下城区。

仙林桥:以桥有仙林寺而得名。

登云桥:桥东通青云街,明代在青云街北建贡院。每棘(íj)闱(wéi)榜发,士子获隽(jùn)者,由贡院至布政司领宴,必过此桥,故有登云之名。

西桥:在贡院之西而得名。

平安桥:建于明代中叶,因地处平安坊内故名。

梅登高桥:俗呼梅家桥,今通体育场路。

田家桥:是中河最北端的桥,因此地旧名为田家湾,宋朝开禧间廷赐大将田俊子孙住宅于此,故名。

此外,凤山水门上游之龙山河,清以前都在城外,1982年地名普查时,与凤山水门南段统称中河,自南而北的桥梁为进龙桥、水澄桥、化仙桥、海月桥、洋泮桥、美政桥、诸桥、南星桥等。

东河与桥

东河,宋时位于杭城东城城墙外,为当时的护城河,亦称外沙河,河东郊是大片翠绿葱郁的菜地。杭谚有“东菜”“南柴”“西水”“北米”,所以此河又称菜市河。它与盐桥运河同源,其上游均属龙山河。至嵇接骨桥向东流出保安水门,再沿城墙北上至泛洋湖注入大运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在秦桧死后,将宰相府收归官有,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德寿宫,禅位称太上皇后住德寿宫,宋称北宫。皇城则称南宫。菜市河的南段被圈入德寿宫。所以此河又称断头河。元末张士诚重筑杭城,此河被络于城内。明更名为东运河。清代称东河,其名沿用至今。其北段与西来的中河水汇合后,从新坝子桥(即以前的艮山水门)注入大运河。1983年至1988年,对此河进行全面浚治,河两岸驳墈建绿化带,广植玉兰、桂花、冬青和鲜花,点缀园林小区,旧貌变新颜。

现在的东河,南起断河头。其河上的桥梁自南而北是:

斗富一桥:在断河头北。宋朝时名称通利桥,亦称平安第一桥。昔时,凡过客由杭东渡者,都在此登陆。现断河头废土北渐,桥已湮没。

斗富二桥:宋时称米市桥,因地近新开门外,多米店,故名。亦称平安二桥。

斗富三桥:宋时又名五柳园桥,亦称平安三桥。

安乐桥:宋时名称福济桥、福潭桥。民间传说,安乐王王佐住于此,故名。王佐,岳飞属下部将,曾断臂赴金营,说服宋朝忠臣、在潞安州抗金阵亡的总兵陆登之子,后被金兀术收养为义子的陆文龙离金还宋,年迈居此,以安乐王自居。

章家桥:又称春熙桥、装驾桥。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载:相传宋高宗自越州渡江来杭,泊舟装驾于此,故名装驾桥。今清泰街通过。

淳祐桥:建于南宋淳祐年间,桥以年号得名。

解放桥:今解放路通过。旧无此桥。民国十四年(1925),军阀孙传芳督杭,自官巷口至葵巷建街道,称新民路,并在东河上建桥,以他的名字命名传芳桥。民国十六年(1927),北伐军打败孙氏,改名永宁桥。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民路与官巷口西段的迎紫路,统一更名为中正路,桥亦更名为中正桥。1949年5月杭州解放,此路和桥均以解放命名。

万安桥:明代时,是座架径曲险的木桥,桥西泥泞,常有人因泥泞跌入河中溺水而亡。嘉靖年间,里人钱科捐资改建为石拱桥,初名南桥,后更名万安桥。清代康熙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两次改建。

菜市桥:南宋时,位于东清门外。东清门又名菜市门,因门外皆菜圃,故亦名菜市桥。今庆春路在此通过。桥南属上城区,桥北属下城区。

太平桥:建于南宋,清代嘉庆十年(1805)重建。桥名沿用至今。

新桥:宋时名端平桥,明代名广济仓桥。清代康熙年间,桥圮,里人重新建造,故名新桥。

宝善桥:清乾隆二年(1737)茅翰创建,光绪八年(1882)重修。茅翰,字静远,本姓陈,工画水山、人物兼工书法,晚年皈佛,法名宝善,桥以此名。此桥在20世纪50年代前仍为石拱桥,不通车,60年代拓宽延伸体育场路,将十余级石坎改平,80年代整治东河时,又加以修建拓宽,体育场路在此通过。

坝子桥:三孔石阶桥,宋代名称顺应桥。桥西有季乳庵,故又名观音桥,桥上有凤凰亭。相传宋代以前,其地有坝,以阻水,故有坝子之名,艮山门在附近,故亦有坝子门之名。

新坝子桥:此地原为艮山水门,1959年拆除杭州北城古城墙,修建了环城北路,拆除水门建桥,名新坝子桥。

东河支流——横河与桥

横河位于万安桥东南,河流自西向东出庆春水门(亦称横河水门)与外沙河(今贴沙河)相汇合。今已淤积成陆地,河上的桥名尚存。

普安桥:又名西横河桥,因跨横河之上而得名。今建国中路通过。

广济桥:又名东横河桥、里横河桥。宋代称广济桥。此处有横河夜月景点,为东城八景之一。

土桥:在广济桥之东,宋、明称泥桥,每逢淫雨,行者裹足,后改为石桥。土桥烟霭,春坝潺湲,均为东城八景之一。今桥已圮,而土桥里、土桥新村、土桥东河下等地名均因土桥派生。

浣纱河与桥

浣纱河又名清湖河、西河。清代时,其主干河穿入旗下营,又名营河。西南起自西湖涌金闸,引西湖水往东至开元桥,折北流至八字桥(今市第一医院门口),再折西而北,经龙翔桥、长寿桥、洗马桥出武林水门,注入京杭大运河。此河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杭州西城的主要河道,河东岸为东浣纱路,西岸为西浣纱路,岸边柳树垂荫,繁花似锦,70年代初被填塞。其支流有五,先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填塞,今劳动路、涌金路、定安路、庆春路中段、凤起路西段,都是其支流河道的故址。此河地处杭城闹市区,桥梁密集,亦为其特色。

涌金桥:原为杭西城涌金水门。民国初年拆城墙筑南山路。

延龄桥:又名吊桥。清代旗下营延龄门外,故名,其南侧为营门口,是今延安南路的北端起点。

开元桥:又名军将桥,浣纱河经过桥北折穿旗营水门。今为开元路和浣纱路、定安路相交处。

泗水坊桥:今国货街通过。

井亭桥:桥西北有唐代德宗建中二年(781)杭州刺史李泌开凿的六井之一相国井。民国二年(1913)杭县知事汪钦于桥西畔甃红砖作井栏,后拆去,20世纪80年代复建护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井亭桥之名由此而来。今解放路通过。

洪福桥:今浣纱路与邮电路交叉处。

鞔鼓桥:今仁和路与浣纱路交叉处。

平海桥:宋代时名马家桥,因桥正对清旗营平海门,民国后拆马路名平海街,桥亦名平海桥,1972年填平浣纱河时拆去。现为平海路与浣纱路交叉处。

八字桥:位于今杭州市第一医院大门口,宋名洗麸桥、清湖桥,清湖河至此分流。其往西北的干流,清湖桥跨之;其往北的支流,洗麸桥跨之,呈八字形,故名。

板桥:板桥路在此通过。

龙翔桥:宋代时名安济桥。原后市街有龙翔宫,乃理宗潜邸,元至正年间毁,后移建于此,故易名龙翔桥。

长生桥:宋代时名长生老人桥,南宋时钱塘县署设于此。今长生路通过。

风波桥:宋代时名纪家桥。桥旁为大理寺狱,抗金名将岳飞即冤死于狱中之风波亭。明代易名为风波桥。

车桥:宋代时有车马门在此,故名,俗称小车桥。

长寿桥:宋代时因桥东堍有长寿观而故名。今孩儿巷在此通过。

狮虎桥:宋代时称师姑,因师姑二字不雅,以谐音改今名。

斜桥:后更名忠正桥,今更名武林桥。

洗马桥:因此地近武林水门,又呼水门前桥。

浣纱河支流与桥

浣纱河有不少支流,这些河流上有不少桥梁:

一曰三桥河:北自开元桥,南至行宫前。其河上有定安桥、三桥、福寿桥、庆余桥、咸宁桥。定安路是三桥河的遗址。

二曰涌金池河:西起涌金门东。因涌金门内,五代吴越国曾在此建涌金池,故名。其上有杜子桥、金文桥、会迁桥。今涌金路系涌金池河的遗址(现西湖大道西段)。

三曰运司河:北起杜子桥,与涌金池河汇西南,汇流福沟出清波门通西湖。

四曰众安桥河:南起八字桥(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北流至井字楼折东,穿众安桥,东与市河汇合。其上有学士桥(今学士路东端)、石湖桥、仓桥、结缚桥(今浣纱路口)、精忠桥、众乐桥、众安桥。结缚桥,南宋时有瓦子勾栏在此,游者云集,路上遗物甚多,京尹马光祖令将遗物结缚于桥栏上以待失主,故名。而今中山中路通过的众安桥,岳飞之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害于此,桥东南堍建有因刺杀秦桧失败而被害的岳飞部将施全的施公庙。该庙于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被拆去。

五曰龙兴河:自西向东有回龙桥、龙兴桥、小桥、阔板桥、宝带桥、观桥,与市河汇合。今凤起路西段为该河遗址。

小河与桥

小河是杭城纵贯南北的五大河流之一。南宋时为御街东侧,故称市河。据南宋《梦粱录》卷十二载:市河,俗呼小河,东自清冷桥西……合天水院桥转北,过便桥出余杭水门。又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测绘的浙江省城图载:小河,南自盐桥运河新宫桥分支折西经钟公桥北上先后汇众安桥河、龙兴河后北上至天水桥折西经北仓桥、洗马桥与浣纱河汇合,经武林水门注入京杭运河。此河原不通舟。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杭州,填河废桥。抗日战争胜利后,此河已成为杭城一条街巷,其中南段定名光复路。而小河自南至北、横跨其上的诸桥则以地名沿存下来。

钟公桥:在新宫桥西。新宫又名宗阳宫,此桥故又名宗宫桥。

上柳翠桥:桥东北堍为五代吴越国抱剑营故址,南宋时有名妓柳翠居此。此桥为柳翠所建,柳翠井巷乃其故居。

清泠桥:南对打铜巷,北对柳翠井巷。

熙春桥:在清泠桥西,今为熙春弄。

金波桥:小河之水自熙春桥西折而北,旧有金波禅院,故名。清末,桥堍有文龙酒店所制作的酱鸭远近驰名,为杭城名菜之一。今易名金波桥弄。

柳翠桥:东通柳翠井巷,故名。今为柳翠井弄。

保佑桥:西通保佑坊,故名。今为保佑桥东弄。

平津桥:俗称猫儿桥,北宋苏东坡奏议已有猫儿桥之名。今为平津桥东弄。

方便桥:旧名平安桥。今为方便桥弄。

新水漾桥:民国时建马路,由荐桥直达三元坊,今清泰街通过。

水漾桥:在新水漾桥之北,宋时地名水巷,桥名永清,后以巷为名,巷讹为漾。今为老水漾桥弄。

日新桥:宋时有日新酒楼,故名。今为日新桥弄。

炭桥:五代吴越时,桥之东有城门,称炭桥新门,故名,亦称润芳桥,南宋有著名的药市。民国时筑马路,今解放路在此通过。

李博士桥:宋嘉定年间,武学博士李性传居此,故名。今为湖滨街道一地名。

棚桥:宋时有棚心寺而故名,旧为行刑之地,又有阴山道、鬼门关之称。今为棚桥弄,20世纪90年代初平海路向东延伸,路、弄毗连一起。

千胜桥:宋代时名新桥,因桥东有千胜庙,故名。

和合桥:在众安桥东北,宋代时名清宁桥,有春风酒楼,卖鹅、鸭者多集于此,俗称鹅鸭桥,和合,地方方言鹅鸭之讹音。民国时筑庆春街。

北桥:宋时此地属安国坊,故名安国桥。仙林桥直街通此。

有玉桥:宋代时名称军头司木桥,其东为军督司巷二圣庙。

清远桥:西来的浣纱支流龙兴河之水汇入小河,今拓宽的凤起路在此通过。

仓桥:东对盐桥运河的平安桥,宋时有丰储仓设此,故名。因重名,故杭州人称下仓桥。今屏风街通过。

天水桥:小河之水由此折西,宋代就有此桥。元代为避赵氏之嫌,更名岁寒桥。明代复名天水。桥址为今中山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处,自天水桥至武林水门一段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建为江墅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并入体育场路。

北仓桥:位于天水桥之西,宋代时名称百万仓桥,后又称破仓桥,因破字不雅,更名北仓桥。桥的北堍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还系菜地,今辟为武林广场。

永兴桥:小河故道由此折北经洗马桥,与清湖河相汇合后注入京杭运河,旧址今为民航招待所。

茅山河与桥

茅山河,宋代时位于东河、中河之间。其时,东河尚在城外,故茅山河与盐桥河(即中河)为城中主要河道。据《淳祐临安志》卷十载:茅山河,东自保安水门向西过榷货务桥转北,过茅山井、蒲桥至梅家桥曰茅山河。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曾组织厢军千余人,大浚茅山河,使河水深达八尺,从而使舟船畅通。南宋在杭定都,因宋高宗扩建德寿宫,填塞了该河的南段,接着高宗御医王继先又在蒲桥兴建快乐仙宫,又填塞中段,仅留下北面东桥至梅家桥的一段去水沟。民国时期,填塞了最后一段。其河上的桥亦早圮,今存的地名有诸家(今名车驾桥)、保安、过军等桥,均坐落在上城区紫阳街道辖境。其北面则有蒲桥、东桥、梅家桥,坐落在下城区长庆街道范围。河的故道自北而南是西健康路、柳营巷、五老巷、吴牙巷口、薛衙前、民生路、林木梳巷、太平巷(今佑圣观路西),过宗阳宫、牛羊司弄、过军桥至嵇接骨桥。